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土瑶,稳
TUhjnbcbe - 2022/12/25 1:08: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s://m-mip.39.net/nk/mipso_6169122.html

题记

在桂、粤、湘三省区交界、绵延起伏的大桂山脉中,生活着独具地方特色的瑶族支系——土瑶。他们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的6个行*村,总人口为余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贫困发生率达到61.42%,是广西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土瑶聚居地区深度贫困的状况,深深牵动着*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领导的心。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如今,土瑶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代贫困的土瑶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年12月中旬,人民*协报、人民*协网记者深入土瑶聚居地区采访,用镜头、话筒、文字和图片记录下当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今日起,我们正式推出融媒体专栏《土瑶,稳稳的幸福!》,让我们一起遇见土瑶,感受变迁的力量。

“我来自大山,你来自城乡,感恩伟大的*啊,让我们走到一起来……”

年12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贺州市民族学校,六年级女生赵兰娘饱含深情,唱起校歌《最美的遇见在这里》。

婉转的歌声,不仅表达了土瑶孩子的心声,也是土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的生动注脚。

01飘满茶香的瑶寨

广西之东,莽莽大桂山里,生活着我国瑶族的稀有支系——土瑶。

数百年来,土瑶群众一直过着与世隔绝、刀耕火种的生活,大桂山成为广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年精准识别时,平桂区鹅塘镇的明梅、槽碓、大明和沙田镇的狮东、金竹、新民6个行*村名土瑶群众的贫困发生率为61.42%。

不破楼兰誓不还,斩断穷根何惧难。平桂区积极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模式,制定了《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三年脱贫摘帽”的目标,制定了“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产业发展目标,绘制了清晰的脱贫“时间表”“路线图”。

在上级*委、*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平桂区*委、*府的持续努力下,昔日贫困落后的土瑶村寨,如今旧貌换新颜。

狮东村大冲瑶寨,溪水潺潺,风景如画,一条石板路蜿蜒向前。

小溪旁,木楼里,狮东村大冲竹艺编织扶贫车间,10多名瑶寨妇女围着火炉,忙着编织装茶叶的竹篓。火光映红了她们的脸,十指翻飞、竹篾飞舞中,一个个竹篓逐渐成形。

“老板上门收购养茶的竹篓,一个9块,我一天能编10个以上。”盘青兰家种了20亩杉木、5亩姜、5亩油茶,她在家一边护理农作物,一边在扶贫车间编竹篓补贴家用,丈夫在附近工地务工,每天收入元。家里建了两层半小楼,买了小车,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瑶寨山高路远,以前出去赶集,盘青兰天未亮就要出门,走3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镇上。“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修条好路……现在开摩托车40分钟就能到。”

“感谢*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盘青兰一家三个*员,说到家乡的巨变,夫妻俩脸上洋溢着笑容。

“去年养茶收入多少?”

“多块。”

“满意吗?”

“满意!”

大冲屯农户盘接引家,柴火在火塘里噼啪作响,跳动的火苗照得满屋红光。火塘上、阁楼里,装在竹篓里的黑茶码得整整齐齐,茶香扑鼻而来。

用烟火熏烤茶叶,加速茶叶陈化,称为“养茶”——这是土瑶群众独有的传统习俗。

谈及养茶收入,盘接引笑容满面。每天早上,他第一件事就是生火养茶。

此前,盘接引农闲时外出打零工,但收入不稳定。从年底开始,他白天照常务农,早晚生火为茶企养茶,年收入可达1.5万元。

日子越过越好的盘接引,买了电视、冰箱等家电,还打算扩建房子。“房子大些,就能养更多的茶。”

“山区昼夜温差大,在火塘上养出来的茶风味独特。”平桂区*协委员、贺州市天洲茶业公司总经理周华锋说,今年他们公司在大冲收购了2万个竹篓,委托农户养了3万多件茶,两项可为农户增收多万元。

“编竹篓、养茶有收入,还不耽误干农活……大冲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狮东村*支部书记赵万兴说。

土瑶群众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包括*协委员在内许多人的努力。

为带动土瑶群众脱贫致富,周华锋将产业下沉,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市场主体与贫困村稳定产销关系,让土瑶群众参与到茶叶的种植、采摘、养护等全产业链上来,把土瑶文化转化为致富源泉,让土瑶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周华锋在大冲屯建立竹编就业扶贫车间,为贫困户送去加工原料,定时收取加工成品,通过“送岗到户”,让土瑶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狮东村仅竹编就业扶贫车间一项,年就为村民增收27万元、村集体增收1.8万元,直接受益贫困户82户,每户增收超过元。

周华锋还选择适合养茶的农户,主动上门传授养茶技巧后“寄茶于民”。合作农户通过养茶,一件一年获得30元护理费,户均可养护件以上。目前,大冲屯有16户农户参与养茶,其中12户贫困户。

周华锋通过“送岗到户、寄茶于民”模式建设投产“扶贫车间”7家,开展技能培训累计期,解决土瑶群众就近就业超1人,为深度贫困群众注下了“家门口”就业的“活血剂”。

“我虽不是一名‘编内’干部,但我的扶贫责任‘在编’、担当‘在编’、拥护*的事业‘在编’。”周华锋说。

年底,自治区*协委员、平桂区*协常委、广西万升石业公司董事长王万传跟随平桂区*委、*府深入土瑶村调研时,被当地的贫困程度震撼。企业刚投产不久的王万传,义无反顾地投身脱贫攻坚战——

捐款60万元,给6个土瑶村的贫困学生解决在校营养餐食;

去土瑶村宣讲扶贫*策,企业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垫付购房款;

与平桂区人社局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土瑶劳动力并提供就业岗位;

在企业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可额外领取补贴;

每年回福建老家过年,购买土瑶村的山茶油、茶叶、姜等土特产送亲戚朋友,广泛发动亲友购买,担当土瑶地区“义务推销员”;

……

为了帮助土瑶群众脱贫,委员们也是拼了。

周华锋被土瑶群众亲切地称为“编外扶贫主任”,为表明自己扎根土瑶地区的决心,他甚至将户口从湖南迁至广西,落户沙田镇;王万传自告奋勇担任条件最苦、难度最大的大明村“名誉村主任”;平桂区*协常委、民盟中央美术院贺州分院院长丛瑞轩长年坚持来贺州市民族学校义务教孩子们绘画,领着孩子们“用眼睛发现美,用画笔描绘家乡”……

“围绕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区*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建言践行,履职为民。”平桂区*协主席刘耀宁说。

02土瑶孩子的梦想

灿烂的阳光下,国旗迎风飘扬,美丽的校园里,两个孩子正在欢快地奔跑、踢足球……

这是贺州市民族学校六年级学生赵院仙画笔下的景象。

赵院仙家住鹅塘镇槽碓村,从小在山里生活的她,如今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非常开心,忍不住要把校园美景描画出来。

“校园很美,操场很大,有很多新朋友……”正在学习瑶族长鼓舞的赵伟春以前在村小学上学时,从家到学校要走40多分钟山路。到民族学校上学后,赵伟春的天地越来越宽广。

为全面挖掘少数民族学生的艺术天赋,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学校成立了“土瑶手工艺文化传承特色实验室”,通过瑶族服饰,土瑶生产、生活器具等实物展示,开设绘画、瑶歌、瑶绣、瑶舞等民族文化特色课程,让孩子们“睹物思家,留着乡愁”,安心读书。

瑶绣实验室里,来自鹅塘镇明梅村的六年级女生赵妹凤正在黑色布片上聚精会神地绣八角花。父亲跑运输,母亲干农活,从小就体谅父母辛劳的赵妹凤有个小心愿:学好瑶绣后,亲手给妈妈绣一条漂亮裙子。

扶贫先扶智。创办民族学校,让土瑶孩子进城读书的设想,源自平桂区委书记赖春忠的一次调研。

年底,赖春忠深入6个土瑶村调研,目睹土瑶地区贫困程度以及落后的教育环境后,萌发了让土瑶孩子进城上学的想法。

年3月,平桂区开始筹建民族学校。学校建成之前,先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四至六年级的瑶族学生集中到城区文华学校上学。

年9月1日,占地78亩,投资1.8亿元的民族学校正式开学,1多名在校生中,有土瑶学生人。

“发展教育是为了彻底斩断穷根。”赖春忠说。

为了斩断穷根,放大孩子们的梦想。从年开始,平桂区每年选送20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进京城,参观清华、北大。

在平桂区委、*府的不懈努力下,土瑶群众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平桂城区中心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华社区,不但交通便利,而且周边就是小学和中学,当地人说这里是平桂区最好的学区房。

很多土瑶贫困户从土瑶村搬迁至此,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

凤贵华在老家狮东村的土墙房还是爷爷建的。年底,一家四口搬到文华社区居住,夫妻俩在小区附近的珠宝产业园上班,步行到工厂才10多分钟,月收入共0多元。

“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真心感谢*和*府。”凤贵华热泪盈眶。

社区活动中心内,社区舞蹈队正在排练元旦联欢会节目《月光下的凤尾竹》,曾经面朝*土背朝天的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翩翩起舞。

“生活好了,心情就愉快了。”舞蹈队长卒淑丽说。

03瑶绣上的天安门

“对,这样绣……”

沙田镇金竹村瑶绣扶贫车间内,3岁的土瑶女童邓静茹在奶奶的指导下学习瑶绣。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传承瑶族文化,是奶奶的心愿。

在扶贫车间负责人冯红芳的带领下,土瑶妇女们在绣片上穿针引线,绣上美丽的图案。

在*委、*府的支持下,年,冯红芳在村里开设“瑶绣传承班”,先后共培训学员多人次。组织村里的贫困妇女学习瑶绣技艺,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让瑶族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创业。

目前,金竹村参与瑶绣生产的绣娘达50多人,其中16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车间每年收入20多万元,每户年收入可增收0元以上。

这些精美如艺术品的纯手工刺绣产品,从绣娘们的指尖出发,通过网上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结合,销往旅游景区及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2月,冯红芳带领绣娘们设计出“梦想北京”的图案,这些没去过北京的绣娘们,把天安门和家乡的山水一齐绣到瑶绣上……

围绕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脱贫,平桂区集中资源力量,改善土瑶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土瑶山乡路通了,水电通了,环境越来越美了。

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让土瑶群众有稳定收入,平桂区十分注重产业培育,除了在土瑶地区大力发展茶叶、生姜、杉树、茭白种植和竹编、瑶绣等产业外,还“无中生有”引进大湾区企业,打造*金珠宝产业,解决群众就业问题。

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土瑶地区人均收入超过元。

依山傍水的槽碓村,绿树丛中掩映着崭新的楼房,偶见民俗客栈、农家菜馆;村中道路全部硬化,一条条水泥路,通到群众家门口;群众家中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这是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涅槃蝶变后的一个缩影。土瑶,已经收获稳稳的幸福。

“没有*,就没有这一切。”目睹家乡的沧桑巨变,新民村81岁的土瑶老人冯荣府感慨万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平桂区区长朱建*说,“平桂区委、区*府已经制定土瑶村和土瑶群众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

记者:肖亮升

通讯员:曾庆国董旭陈水斌

摄影:康亮

编辑:莫愁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土瑶,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