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进入立秋了,最近多数体弱者,会感觉到脾虚,胃不舒服。其实恰恰是养胃健脾的大好时机。立秋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现在是大暑下元,整体来说,是一年最热的节气,户外工作的人,要多注意。中暑死亡高发阶段,现代医学叫做:热射病。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此类病症,属于传统的中暑病症较为严重的一种,中招的往往是体质虚弱者,老人、小孩、妇女,还有户外作业劳作者,是高发的人群,人往往在极端的环境下,一口气过不了,就歇菜了,在极度口渴,一滴白水如甘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据悉,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潮湿的天气,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中枢神经。患者会出现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衰竭等现象,这是现代医学的说法。
热射病的表现
据悉,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潮湿的天气,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中枢神经。患者会出现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衰竭等现象。
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热射病来袭,预防有窍门
如此酷热的天气,预防热射病的发生变得尤为重要,我们来看看疾控中心的专家给出的建议:
首先,应做到大量饮水
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饮水应少量多次,水温不宜过高。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第二,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必须得到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在喝运动饮料或服用盐片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第三,注意饮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第四,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
第五,仔细计划行程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并且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第六,待在凉爽的环境里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如果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借助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
第七,关心高危人群
包括婴幼儿及儿童、65岁以上或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非传统高温环境作业人员如快递员、绿化工人、环卫保洁人员等。高温天气里,应给孩子穿着清凉、宽松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对于老年人,社区或家人应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上门或电话确认他们的安危。对于高温作业人员,应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并提醒他们密切
第八,及时救助处置
一旦有中暑状况发生,应迅速将中暑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如果中暑患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淡盐水、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对于重症中暑病人抢救的关键是降温,可采用冰水、井水、酒精擦洗全身或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等措施,努力使体温回降(若病人出现寒战,应减缓冷却过程,不允许将体温降至38.3℃以下),并及时就近就医。
按照传统中医,天地间有六种邪气,风、寒、燥、湿、热、暑,《素问·天元纪大论》:“*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以天之风、火、热、湿、燥、寒六气配以三阴三阳,亦即以厥阴(一阴)配风,以少阴(二阴)配热(火),以太阴(三阴)配湿,以少阳(一阳)配火(暑),以阳明(二阳)配燥,以太阳(三阳)配寒。由于热和火系属一类,又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
中暑字之名义,与寒字相反,乃天行热*之病也。其症脉微少气,烦渴燥热,甚则手足反冷。若其人汗出不止,用人参白虎汤主之,如或身热、腹痛、胀满、呕吐、泻痢、厥冷,则名热霍乱,人参断不可用,当用香薷饮、藿香正气散主之,皆治暑之正法也。若《伤寒论》中又有寒霍乱一症,此乃寒邪入阴,用理中汤主之。此治寒霍乱之法也,与暑热之霍乱,绝不相干。乃后之医书,于热霍乱门中附入寒霍乱一方,名大顺散,用肉桂、干姜,即理中汤之变法。其方下亦注明治夏月伤冷冻饮料之症,其说甚明。乃昏昧之人,耳闻有此方,竟以之治暑热之霍乱,以示奇异。其死也,宛转呼号,唇焦舌裂,七窍见血;热归于内,则手足反冷,而脉微欲绝,所谓热深厥亦深也(手足冷谓之厥,厥者逆也)。乃病者、医者不知此理,以为服热药而更冷,其为阴症无疑。故目睹其惨死而无所悔,以后复治他人,热药更加重矣。与治暑热痢者之用四逆汤,其害正同。举世尽以为必当如此,虽言不信也。
中医处理的治疗中暑也是非常系统的,因症施治,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整体来说,内服的可以考虑中医的辩证思路,而物理处理的,现代医学的方法也是很好的参考。
总之,暑天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平时多注意,人类本来就是趋利避害,尽量避免自然界的伤害,不要受到日常一些惯性行为的影响,比如疲惫了,在烈日下,尽量别外出,多喝水,跳广场舞等运动也要注意下天气的影响。
接着,在立秋之后,还有一个处暑,还是有暑气的,虽然没有大暑那么闷热,但是那个时候暑气都跑到屋里面去了,有些体弱的人,以为呆在屋里就好,尤其那些条件较差的狭小农民房内的居住的人,更要注意。
当下的火炉高温天气,热不了几天了,到了立秋就会开始凉爽一些了,而真正秋意浓厚的时节,要到白露节气,天气才真正开始凉爽下来。
注意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