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前,在人人网还在流行的时候,高校间流传着非洲留学生来到武汉被热到中暑,哭喊着要回家的都市传说。武汉夏天的热一直都是凶名远扬,早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武汉就和南京、重庆、南昌一起被人教版教材编入地理教科书封为“四大火炉”,并流传甚广。
但“火炉”城市更多的是民间说法,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更缺乏气象统计依据。而主要靠人们的直观感受和口头传播,约定俗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发达,对于“火炉”城市有了更科学客观的评判指标,于是根据35℃以上高温日数的统计,一批“新火炉”城市新鲜出炉,人们意外的发现,以热出名的武汉居然落选新一批的“四大火炉”名单。不仅如此,在每次的评选排名中,武汉越来越低调,排名一路下滑。原来,武汉“火炉”的帽子,早就摘掉扔了。
很多人对武汉摘帽不服,那么我们就来深扒一下。
武汉位处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湖泊河流众多,本来从地理上来看,武汉并不应该是一个炎热的城市,可武汉正巧就处于长江边的低海拔“河谷”之中,而在平原之外,武汉则被成片的山脉紧紧环绕,导致吸收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牢牢地聚拢在一起。同时,武汉拥有的大量湖泊等静态水体,确实能够在白天吸收许多热量,然而,一到夜间,白天吸收了的热量就又全被释放了出来,让武汉的夜间依然酷热难熬。这种又热又潮的体感,像是身处大蒸笼,武汉人把这种天气叫作“桑拿天”。
那么武汉为什么又会被踢出“火炉”的名单呢?这背后,武汉城市绿色植被的高速增长功不可没。这些年来,武汉市每年投入约百亿元,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尽一切可能将绿意涂满武汉的每一寸土地。于是,一个又一个江滩,一座又一座公园应运而生,不仅成为了居民闲暇放松游玩的好去处,也为武汉告别炎热气候出了不少的力气。
根据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统计分析,在武汉,植被覆盖率每提高5%,夏季的地表温度就可下降大约3℃。而从年到年,武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6.64㎡提升到了10.91㎡,建成区绿地率从26%提升到了34.47%,绿化覆盖率也从31%提升到了39.55%。
所以,今年武汉入伏以来,高温34℃,极端高温37℃,虽然还是很热,但跟新晋“火炉”杭州相比还是好了很多,而跟榜首42℃的重庆和福州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
当然,如果有人说如今的武汉完全不热,那大家都会觉得他一定是疯了。全天从未间断的热浪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这里的人小心中暑,但这并不影响武汉的夏天是很多人最爱的季节,嘬一口小龙虾,撸一根串,再痛饮一杯酒,向东湖飞身一跃。武汉是热,更是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