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陆战一旅的组建
年6月25日晨,朝鲜战争爆发了。以坦克为先导,并得到优势飞机和炮兵支援的朝鲜*队,击破南朝鲜*队而南下,开战第4天的28日迅速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
26日4时(纽约时间25日14时),根据美国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开会,通过了立即停止战斗行动,朝鲜*队立即撤回到“三八线”的决议,然而这个停止战斗行动的工作归于失败。
于是,6月27日杜鲁门总统下达了“使用美国海、空*支援*队”的命令,但并未能阻止朝鲜*队的进攻。6月29日,美国驻守远东战区司令官麦克阿瑟将*(以下简称麦克阿瑟)飞往朝鲜汉江南岸,望着上空还在冒着黑烟的汉城,视察了前线的情况。在道路上全是成千上万的难民和部队瓦解而后撤的南朝鲜士兵。
视察后得出的结论是,南朝鲜已经丧失防卫能力,欲拯救它,除了投入美国地面部队外,别无他法。麦克阿瑟立即向杜鲁门总统提出了投入美国地面部队的意见。
麦克阿瑟关于投入地面部队的具体方案是:“首先在某地阻止住南进的朝鲜*队,尔后在其背后实施登陆,以求在汉城附近一举将其捕捉和歼灭”。根据麦克阿瑟的著作《麦克阿瑟回忆录》中写的,此时就产生了“转败为胜的攻击行动——仁川登陆作战的方案”。
6月30日,麦克阿瑟使用地面部队的方案得到批准,他立即通过第8集团*司令官沃克中将给美第24师(驻九州和山口县)下达了出动命令。关于登陆作战,计划由第1骑兵师(驻关东地区)和1个海*陆战团战斗群(预定以从美国本土调到的第5陆战团为基干编成),计划于7月22日前后在仁川实施登陆。
这样,美国海*陆战队参加朝鲜战争的开端是对仁川实施登陆作战。
但是,朝鲜*队的南进出乎意外的迅速,因此,预定使用在仁川登陆的第1骑兵师便不得不用以阻止朝鲜地面部队的南进,仁川登陆计划于7月10日大体上已经放弃。
然而,麦克阿瑟“为击破朝鲜*队,要实施登陆作战”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他请求本国派遣比前述的1个海*陆战团战斗群更为强大的部队。总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批准了这个请求,于7月7日下达了临时编组第1陆战旅的命令。
该旅是以第5陆战团为基干,编有1个炮兵营,1个坦克连等。为实施空中支援,决定海*第33航空队随同该旅行动。
旅的兵力大约为4,人。大部分*官和半数以上的*士有战斗经验,但大部分士兵是无战斗经验的。该旅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完成编组工作,7月14日从太平洋东岸出发,8月2日在釜山登陆。
当时,联合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7月7日决定组成联合国*,任命麦克阿瑟将*为联合国*司令官)无法阻挡朝鲜*队的强大压力,节节后退。麦克阿瑟决定最后防线为洛东江一线。命令于8月1日建立起釜山防御圈。
但是,由于防守兵力少,美国连驻扎在日本北部的第7师和美国本土的第2师也投入到朝鲜战场了。
第1陆战旅,根据7月23日拟定的新登陆计划,从美国本土出发,预定9月中旬参加仁川登陆作战,但是,联合国*司令部为确保十分危险的釜山防御圈,决定将第1陆战旅也投入该地区作战。
在釜山登陆的第1陆战旅,为了排除釜山防御圈西侧的威胁,参加了马山方向的局部反战击(基恩作战)。接着,第8集团*又将其作为机动反击预备队使用,所以,该旅反复被派往朝鲜*队突破的正面,击退突入的朝鲜*队。
在历时约1个月的釜山防御圈作战期间,该旅受到了伤亡约人的损失,第5陆战团的6名步兵连长当时该团编有3个步兵营,每营由2个步兵连组成)中,仅有1人未伤亡,有4个连的连长调换了2次以上。
2、陆战一师的来头
第1陆战师是以第1、第5和第7三个陆战团为基干,加上第11炮兵团以及坦克和工兵等支援部队等编成。各陆战团分散作战时,为使其具有独立作战能力,通常配属1个毫米榴弹炮兵营,1个坦克连和1个工兵连等编成团战斗群。
团以下也采取三单位制。即陆战团是以3个步兵营为基干,建制的火力支援分队,装备有12门毫米重迫击炮连.团反坦克炮兵连,除75毫米无后座力炮外,还装备有5辆坦克的坦克排。
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和支援战斗的火器连(4门81毫米迫击炮”排、机枪排、75毫米无后座力炮排)编成。步兵连有3个步兵排和支援它的迫击炮°排(3门60毫米迫击炮)。
另外,陆战团内的9个步兵连,通常按“A到1”的字母顺序作为连的番号,每3个字母为一组分别划给第1、第2和第3营。
步兵排由3个步兵班和1个机枪班编成。班的人员约为10人。步兵班至少有1支白朗宁自动步枪,其余人员全是M一1步枪。排部和连部等还配备有反坦克自卫用的89毫米火箭发射筒(火箭筒)。连长以下*官配备卡宾枪,营长以上*官和参谋配备手枪。
师的总兵力,在长津湖附近作战时,是2万至2.5万人,然而,第1海岸营和第1水陆两用运输车营等,使用在兴南港湾,没有参加长津湖附近的作战。
美国海*陆战队的创建很早(年),是美*中最精锐而自负的部队。属于海*,在海*部长之下设有海*陆战队司令部,有上将*衔的海*陆战队司令官。主要部队属于舰队。第1陆战师属于太平洋舰队的海*陆战队(队长为中将),现配属给美第10*。第1陆战师原来是“志愿兵部队”,是由志愿者所组成。但是,战时必须紧急增大兵力时,也进行征兵,在朝鲜战争爆发时,现役和预备役都是由志愿兵组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其兵力为47.5万人,6个师,大战结束后,大部复员了,在年春,兵力为7.4万人,只有满员率很低的2个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了依靠战略轰炸机运载核武器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由于和平气氛,*事预算被削减,其影响涉及到常规兵力,特别是在核武器时代,认为陆*和海*陆战队的作用降低了。还认为,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太平洋各地进行的那种大规模登陆作战,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年艾森豪威尔将*,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海*陆战队最好只保留团以下单位。年10月,布莱德雷上将在美国议会上明确地说:“世界上,今后将再不会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了”。
另外认为,海*陆战队的航空部队,应该移交给空*的意见也很强烈。结果,海*陆战队在朝鲜战争爆发时,用以进行直接支援的航空兵力只有2个编制不满的航空联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1陆战师是在瓜达尔卡纳尔、新不列颠、佩累利乌、冲绳等岛和日本*队战斗到底的部队。特别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斗中击破日本*队,成为美*反攻的开端,以此作为最大的荣誉,因而在其徽章上加上了“瓜达尔卡纳尔”字样。大部分*官和多数*士都作为第1至第6陆战师的一员转战太平洋各地,经历了许多战斗。*官一般录用美国各大学的毕业生。其次从阿纳波利斯海*学校毕业生中每年选拔录用65人。另外,也有的*官是从士兵中按其战功晋升的。
海*陆战队原来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敌前登陆,建立登陆场,所以很重视精神教育和训练以及一些必要的东西。敌前登陆初期,在指挥系统尚未建立起来的混乱时期,每个人必须接受所在的上级人员的指挥,按小部队指挥官的独断进行战斗。为此,在精神教育中,强调了人员的团结和积极性。还有,在炮兵登陆以前,特别需要以海*陆战队所属的直接支援战斗机进行直接支援,所以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对这次作战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的官兵经过仁川登陆,攻占汉城等战斗锻炼渐渐增强了自信心,一般认为胜利之日也即将到来,所以士气是高涨的。队员们穿戴着兜式防寒帽、厚厚的内衣、毛衣、裤子、上衣,外面又加上了风雨登山服。战斗长筒靴里垫着两三层毛毡垫。美国海*部正在试制各种防寒衣料,特别是正在试验各种长筒靴。试制的防弹背心已交付师侦察连试用。
3、第十*的情况
以第1团为主的第1陆战师,8月10日至22日间,从圣迭戈(洛杉矶以南公里)出发,8月28日至9月1日到达神户,第7团主力在仁川登陆作战(9月15日)之后的9月21日到达仁川。
在此之前,第1陆战师的主力在太平洋航行过程中,是在新编成的第10*指挥之下。第10*是8月21日为实施仁川登陆作战而特意编成的部队,除第1陆战师外,下属还有第7师(在日本),总兵力约为7万人。麦克阿瑟令其远东战区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兼任*长。
预定第5团和第1团一起担任仁川敌前登陆作战的主力,但到9月初,第5团仍作为第1陆战旅的主力,在为确保第8集团*的釜山防御圈这个战斗焦点进行着激烈的战斗。可是,第1陆战师为实施仁川登陆作战,则需要该团迅速归还本师的建制。
另一方面,第8集团*由于战况紧迫,强烈希望该团仍在其临时指挥下作战。为此,当地的陆、海*首脑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麦克阿瑟的决断,方使第5团脱离第8集团*归还第1陆战师,使用于敌前登陆作战。此时,阿尔蒙德少将已是第10*的*长,据说由于赞成第8集团*司令官的意见,与属下第1陆战师师长史密斯少将的意见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第1陆战旅9月13日解散,第5团归还第1陆战师的建制。
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的第10*,以第1陆战师的第1和第5团为第1梯队,9月15日开始了仁川登陆作战,这次敌前登陆作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朝鲜*队的大动脉汉城至釜山交通干线,由于第10*占领了永登浦至水原地区而被切断了。第1陆战师的第1、第5团,加上晚些时候到达的第7团,成了进攻汉城的主力部队。
9月28日,第10*占领了汉城。这样一来,朝鲜*队主力的补给线被切断,主要退路被断绝,陷入了危机之中。第8集团*也与第10*的仁川登陆相呼应,9月16日从釜山防御圈开始反攻,其一部迅速突破朝鲜*队的阵地,和第10*会师了。
朝鲜*队企图后撤,但主要退路已被切断,部队急剧地瓦解了。可是,多数的朝鲜兵,巧妙地钻过联合国*的“网眼”而退走了,残存的主力约3万余人集结于铁原一金化一平康的所谓“铁三角”地区,还有2万余人留在南朝鲜转入游击活动。
担任釜山防御圈东海岸正面防御的南朝鲜第1*,随着联合国*的反攻,沿朝鲜半岛的东海岸向北推进,10月1日越过三八线进行了果敢的追击。
第8集团*的主力也向北推进,和占领水原、汉城、议*府地域的第10*换班,沿三八线实施展开。另一方面,朝鲜*队将主力包括新编的师在内,沿三八线进行配置,准备抵抗。这时,取得仁川登陆作战巨大成功的麦克阿瑟心中,正筹划着使用第10*再次对朝鲜纵深果敢地实施登陆作战,一举取胜的决心。
联合国*越过三八线,就成了扩大最初的战争目的—恢复战争爆发前的态势,即恢复三八线——是个重要问题。然而,麦克阿瑟认为,现在正是扩大*事胜利的战果,大获全胜,一举消除朝鲜的分割状态的绝好机会。美国*府,同意这个方案,联合国大会也同意和通过了这个方案的决议。
第1骑兵师10月8日夜,在开城正面越过三八线,开始向北推进了。
4、第十*为何会出现在朝鲜东北部?
一方面,以第1陆战师和美第7步兵师为基干的第10*和第8集团*换班后,为对元山实施登陆作战,从仁川和釜山乘船,由海路出发了。麦克阿瑟的方案是以第10*从元山登陆,横断朝鲜半岛,从东面突击平壤的侧背,在切断朝鲜*队退路的同时,配合从南面向平壤进攻的第8集团*,在平壤附近歼灭残存的朝鲜*队。
此次作战的另一个目的是,对第8集团*和第10*进攻的后勤支援,单靠釜山、仁川两港和金浦机场(汉城西面)空中补给是困难的,所以要迅速利用东海岸的元山和兴南港。这个方案是判断朝鲜*队可能坚守三八线或平壤而拟定的。
可是,实际上尚未进行决战,朝鲜*队就出乎意外地轻易撤退了。
第10*克服后勤运输线上的隘路和朝鲜游击队的活动等障碍,向仁川和釜山移动,由海路转向元山。
到达元山港海面的第10*,为开辟雷场通路而在洋面上待机。在此期间,元山已被沿东海岸陆路北进的南朝鲜第1*、平壤被沿西部正面北上的第8集团*分别占领了。
这时,在联合国*方面流露着“战争即将结束”的乐观气氛。10月15日,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进行了会谈。
在会谈中,麦克阿瑟说:“我认为朝鲜*队有组织的抵抗,到11月23日将结束。美*只将预定以第3师等为基干重新编成的第10*留在朝鲜,其他部队撤回日本和美国本土等。”两人还对“应尽快地在全朝鲜进行总选举”的问题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在麦克阿瑟的脑海里,已在着重考虑朝鲜的战后处理问题。
占领平壤的第二天(21日),麦克阿瑟对记者团声称:“战争正在接近结束”。麦克阿瑟顾虑苏联和中国*队介入,分段设置了禁止南朝鲜*队以外的联合国*北进的前出线,但可能是判断苏、中介入的良机已经过去,于10月24日完全废除了这种界线,对第8集团*司令官和第10**长下达了迅速占领朝鲜全境的命令。
给予第10*的命令(要点)如下:
“第10**长统一指挥韩国第1*(下辖第3师和首都师),粉碎太白山脉分水岭以东地域之敌后,向国境线前进。”
根据这个命令,*长的作战方案如下:
*粉碎该地域之敌后,迅速向国境线北进,确保*的地域。南朝鲜第1*为最右翼,其作战地域为利原至惠山镇(不含)以东,使用沿海道路和其他辅助道路,沿豆满江向东北国境线前进。美*第7师沿南朝鲜第1*西侧的利原——北青——甲山惠山镇地域向国境线北进。第1陆战师在美*第7师西侧,首先从咸兴经古土里向长津湖北进。尔后的前进路线根据战况的进展而定。
美*第3师到达元山后,担任保卫元山至咸兴一带地区,确保*的补给干线,同时掩护*的背后和左翼,以防共产*游击队的袭击。并且在美*第3师到达之前,以第1陆战师确保元山至咸兴地区。
这个作战方案,清楚地表明了*长要在整个正面展开全部兵力,迅速平定*的地域的企图。
将战斗力最强的第1陆战师使用在深山的左侧,可能就是为了防备暴露的*的左翼受到来西侧山地的攻击。当时估计这个山地正是共产*游击队的根据地。在*的后方地域,游击队的活动很频繁,所以,当初决定以第1陆战师较强的2个团战斗群对游击队进行困难的作战,以剩余的1个团战斗群进攻单行道的狭长的隘路。
5、出现在长津湖的第10*
第10*从10月26日至11月9日期间,在南朝鲜第1*已经占领的元山和利原登陆之后,自东而西并列配置了南朝鲜第3师、首都师、美*第7步兵师、第1陆战师,并开始北进。
沿东海岸前进的南朝鲜第1*,边排除比较微弱的抵抗边继续向清津和合水进攻,其左(西)侧的美*第7步兵师也在沿山岳地带迅速北进。
那么,第1陆战师方面怎么样呢?当时,在第1陆战师的行动地域的兴南和咸兴附近的后方地区,游击队活动是比较活跃的。因此,师长决定在预定最近美*第3步兵师到达之前,以2个团确保后方地域,以1个团战斗群(第7陆战团)向长津湖前进。
第7团战斗群由第7团和配属的第11炮兵团第3营(毫米榴弹炮兵营)、侦察连、第1汽车运输营、第1工兵营的C连、第12卫生营的E连、第1通信营的分遣队、宪兵连的分遣队、第1勤务营分遣队等组成。第7团战斗群一面排除中国第师的抵抗,一面沿兴南至长津湖的道路慎重地在长隘路中前进。
该道路的起点为兴南,和一条2.6英尺(约为0.76米)的窄轨铁路并行北上。首先行走在比较平坦的咸兴平原,经麻田洞从真兴里附近进山,登上陡坡,越过*草岭山口,经古土里到达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
在到真兴里之前,碎石的双车道伸向了坡度较小的高地。
可是,由此却变成了凸凹不平的单车道,从真兴里的北侧起,到古土里以南4公里的高原边缘的*草岭山口附近的道路,弯弯曲曲地从有陡峭断崖的山腹通过。这部分铁路也是以索车爬上古土里的陡坡,由此又成了单线窄轨铁路,与公路和长津江并行通向长津湖。这条道路,自古土里通过起伏较多的高原到达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在这个小镇附近分为沿湖的东岸北上的道路,和向西至柳潭里的道路。
向西的道路,从下碣隅里盆地越过德洞山(标高为1,米)沿山谷北上可通到湖的西南端的柳潭里。在此处,道路又分成向北和向西方延伸。在这附近的道路两侧,散布着落叶树和疏散的松林,但视界大致是良好的。
主要城镇间的道路距离如下:
兴南至咸兴为13公里,咸兴至真兴里为56公里,真兴里至古土里为16公里,古土里至下碣隅里为18公里,下碣隅里至柳潭里为22公里。
这条道路就是第1陆战师进入长津湖的唯一道路。由于在真兴里以北形成了长隘路,显而易见的是,一旦道路堵塞,从陆路的补给和后送将会完全断绝。特别是真兴里以北至古土里以南之间*草岭山口的坡道(直线距离为6.5公里,路程距离为13公里,比高为米)是个险要的隘路。
那是为人工水库长津湖利用这两个区间的落差发电而建造的水坝,由此可以推测其坡度的陡峭程度。如果以日本地形而言,可以想象称为天下之险的箱根山的斜面。
而且这条路是一条很坏的单车线,卡车通行也是极其困难的。道路的一侧是耸立的悬崖,其另一侧则为断崖深谷。还因其路面狭窄,如若通行坦克必须改修道路。
6、长津湖当时的气候环境影响
11月末的朝鲜冷得厉害。从中国东北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使河流、湖泊和山谷都冻结了。中午的气温是零下20至25℃,一到*昏就急骤地下降,凌晨4时前后,下降到零下28℃至45C。
积雪一般并不太多。但是,由于地点不同,有的地方被风刮成的雪堆达60公分以上。吹雪之日,视界被遮断,有时视距在15米以下。积雪成为我 白色服装的保护色了。
卡宾枪耐寒力差,不能立即射击,要用于格斗,枪托变脆,也很容易折断。
M1步枪比卡宾枪耐寒力强,但油多易冻,不能发射。为此,需要尽量少涂油。勃朗宁自动步枪多是变成不发火或单发。轻机枪为防其因受冷而不发火,每隔两小时必须发射一次。重机枪(水冷式)必须使用不冻液代替水。无不冻液时,只好不加水,空冷式轻机枪那样使用。迫击炮比较容易发射,但底盘在发射时的后坐力撞击冻结的地面而易破裂。榴弹炮复位也费时间(复位时间达30秒)降低了发射速度,因寒冷空气密度大,火炮射程减小。
炮弹和手榴弹不爆炸的也多。空投的弹药,由于和岩石一样坚硬的冻结地面猛烈撞击而损坏,可使用的为四分之一。
卡车和坦克,在两小时内不进行15分钟运转就不能启动。这一点,不仅在隐蔽夜间企图方面有问题,而且需要更多的油料和劳力。还由于穿戴着厚衣和手套,也给车辆维修和油料补给作业等带来了困难。
地表冻结了35公分。为此,野战工事特别费劲。美*装备的携带铁锹,很容易折断,缴获的中国*队的大铁锹很管用。柳潭里附近的土质是页岩质,特别坚硬,筑城作业更加困难。手上打,泡破了就满手是血。陆战队员们忍受着这种痛苦,默默地不断挖掘。但是,作业迟迟不得进展。
有的地方,要使用炸药爆破后,才能挖掘机枪掩体。无时间挖掘掩体时,就利用岩石裂缝和岩石等地物。战斗激烈时,也有时堆积尸体作为掩体。
高腰鞋使用橡胶多,里面积存脚汗,一停下来会立即造成冻伤。因此,必须经常脱鞋换鞋垫,揉擦脚。不过,要解开冻住的鞋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冬季行动中,最重要的是尽可能不要出汗,这是预防冻伤的第一步。因此,进行筑城作业时,一件一件地把衣服脱掉,结束后再按相反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把衣服穿上。
然而,在战斗中是不能那样做的,所以,只好耐着夜晚的寒冷,祈求早晨快些到来。如果能利用间隙替换鞋垫,换班后进入暖帐蓬里固然最好,然而那是很难做到的。况且,进入鸭绒睡袋休息的事,也是很难做到的。即便在有幸可以使用鸭绒睡袋时,为了防备敌人突然袭击,也禁止完全钻到里面拉上拉锁。
食物也冻了,C口粮是在暖帐蓬里用火炉化开冷吃,但是,即使外面化了中间也留着坚硬的冰块,吃下去就引起腹痛和腹泻。也有人吃雪,这是发生腹泻的原因,一个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在严寒的野外,而且在战斗中,那种腹泻的痛苦是了不得的。为防止水壶冻结,不要装满水,而且要放在上衣里,即使这样,有时也冻裂了,甜食一般是非常受欢迎的。
输血用的血浆、镇痛用的吗啡也冻了,化开它很费时间。
美*的卫生兵,为了使镇痛用的吗啡不冻结,将它衔在口内在第一线来回跑,为使血浆不冻结,把它放在距火1米以内的地方。
伤员放在雪地上不管,会很快冻死,所以,必须很快收容,但是,在战况不利的场合下总是个困难问题。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