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退出三大火炉,新兴城市可以补上,定居武汉的性价比越来越高
夏至已过,武汉的早晨依然那么凉快。查了一下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温度为2度,最低温度为27度,完全不像夏天的样子。
前两天与同事们去镇江,一下火车,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原来镇江比武汉更热!
我将这个帖子发在平台上,很多老武汉也留言说:现在的武汉,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热了。
年9月我到武汉来上大学,那时候的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还很热,*训一个月全靠装病号。
大学期间的暑假,大多数时间在武汉度过。特别热时,每天洗澡七八次,恨不得像河马一样整天泡在水里。
不论是三大火炉还是四大火炉,以前都有武汉的份。但是现在,无论怎么评,都轮不到武汉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
第一,武汉已经不是那个武汉,绿化上来了,公园覆盖率排全国前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小气候,改善小环境。
第二,武汉是一座多中心城市,真正的人员密集区比较少,两江四岸、三镇七区,形成了多个中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岛效应。
我没有进行过统计,不知道年前的汉口市人口密度是不是比现在更高。拿上海来说,年的市区人口密度超过6万人每平方公里,差不多是武汉江汉区目前的三倍。作为同时代的大城市,汉口市的情况可能差不多,尤其是江汉区与硚口区这样的老城区。
现今的武汉,尽管高楼林立,人口密度反而是降低了的。除了江汉区与硚口区超过2万,其他都在2万以下,郊区全部在1万以下。
第三,其他城市都发展起来了,跟武汉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有所超越。当武汉、重庆、南京并列为三大火炉时,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少数几个大城市,其他城市都是县城级别的城市,很难形成热岛效应。比如,当年武汉的建成区面积达到4.7平方公里时,长沙才6.7平方公里。同时期的杭州、福州、成都、郑州、开封、南昌、济南等等城市,基本与长沙的情况差不多,可能还比不上长沙,因为那时候的长沙还是独树一帜的大城市,只是比不上武汉而已。
现如今,这些后起之秀都成了大城市,聚集了几百万的城区人口,虽然有些城市还是比不上武汉,但与那时候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年的郑州还是一个县城,城区面积撑死了也就1平方公里。而现在的郑州,城区面积少说也有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在年末就达到了55万。人口聚集了,城区扩大了,车子多了,电器多了,热岛效应也就来了。这些天郑州气温比南方的武汉还高好几度,不是没有原因的。最近,很多人将郑州称为“蒸州”,大有取代武汉成为新火炉的趋势。
长沙被人称为四大火炉之一,杭州也被人称为四大火炉之一,甚至福州也成了四大火炉之一。这么多新火炉的出现,恰恰说明这几十年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个个的火炉,一个个的地域中心,正是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的最佳证明。
到了夏天,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高温状态。武汉、重庆、南京、上海等城市,能率先获得火炉的地位,不过是发展较早而已。等到其他城市起来了,一个个都成了火炉。也就是说,只要有大城市存在,无论是华北还是华南,也无论是华东还是华西,更不用说华中了,都有成为火炉的潜质。以前之所以没有获得火炉的称呼,只不过是还没有形成大城市罢了。
武汉即将或者已经退出三大火炉序列,这是好事,说明武汉在应对大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以前,个个都说武汉不宜居,夏天热死,冬天冷死。现在,放眼整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重庆、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哪个不是夏热冬冷?如果谁说长沙宜居而武汉不宜居,说郑州宜居而武汉不宜居,说合肥宜居而武汉不宜居,说南昌宜居而武汉不宜居,说杭州宜居而武汉不宜居,说苏州宜居而武汉不宜居,这一定是假的。从气候方面来看,这些城市与武汉没有本质的区别。从人文条件来说,今日之武汉已非当年之武汉。
经过年的洗礼,武汉踩着自己的痛苦奋力前进,管理水平、城建水平、城市形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内交通也在一天天向好。武汉经济基础好,企业品牌强,高等教育、医疗水平更是位居全国前五,来武汉求学、工作、就业,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于北上广深杭苏宁等城市,武汉的房价非常便宜,在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的郊区买一套的钱,可以在武汉的市中心买一套,在郊区买至少可以买两套,也许可以买三套。
同样的岗位,武汉的收入水平比沿海大城市要低一点,但一般不会超过20%,而房价不止低了一半,而是只相当于人家的三分之一。因此,来武汉定居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你还在犹豫什么呢?(年6月22日于武汉地铁三号线)#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