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的这位妇女叫李翠英,今年52岁,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林民间剪纸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柳林县剪纸协会会员。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源于家庭,因为奶奶、妈妈、姐姐都是剪窗花高手,从小耳濡目染,她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步入婚姻生活后,养儿育女,生活的琐碎,让她放下了剪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翠英重拾梦想。同期:李翠英我刚开始接触这个剪纸的时候,是我给高翠珍老师搬家去。她的剪纸一大堆,铺的有很多,我给她帮忙收拾,收拾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小时候我奶奶我妈都会剪窗花。(那时)我也跟着学的剪,后来不剪了就碰上她收拾(剪纸),高翠珍看到我很喜欢(剪纸),就说的给我画上个鸡,给我画了个鸡,我剪的那个鸡可好了,毛茸茸的,一下子就觉得(好像)我小时候的那个东西丢了,丢了我把那个东西找回来了。装进兜里了,觉得可高兴了。这不是就想着把这个剪纸拾起来。于是,李翠英开始跟着老师学,参加各种培训,真正认识到剪纸原来是一门民间艺术。重拾剪刀的她,从此再次上了“剪纸的瘾”,沉浸到剪纸世界中。这一沉浸,便是二十多年。一把剪刀、一屋纸屑,每天空闲时,李翠英便拿出剪刀、纸张,琢磨起剪纸,白天剪纸,晚上读书琢磨,在传承剪纸艺术的道路上,李翠英越走越起劲。除了拜访各地剪纸艺人,李翠英刻苦自学,临摹剪纸大师作品、博览群书、和各地“剪友”交流学习。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富足,给李翠英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同期:李翠英不管什么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比如我的这幅作品。就是我们村里唱戏。戏台下面有个卖芝麻饼的。我突然间想起来把这个芝麻饼用在我这个剪纸上,回来后我就设计的画画,剪纸,就(把芝麻饼)用在这个剪纸上。比如说我的第二幅画,这是加工芝麻饼,这个是掐剂子,这个是撒芝麻。这个是芝麻饼放在鏊子上,这个是火炉子,把芝麻饼放在火炉子上烤出来。在融会贯通和不断实践中,李翠英摸索出了一套兼顾传承与创新的剪纸技艺。她剪刀下的春耕、地方特产、欢庆节日以及携手抗疫的剪纸作品活灵活现,逼真传神。多年来,她的作品荣获省市县各种殊荣,年荣获“吕梁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年,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林民间剪纸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正是浓厚的兴趣、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李翠英的剪功越发娴熟,随手一剪,尽显灵动。爱与力量的注入使得每一幅作品充满神韵和灵性,传递着向善向好的正能量。对于李翠英来说,剪纸,不仅仅是窗棂上的装饰品,更是带有温度的技艺传承。同期:李翠英二十几年了,我觉得剪纸讲究的就是创新。我希望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让更多的人看见美丽的生活,美丽的柳林,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的努力,把咱们剪纸(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是郭沫若先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高度赞誉。李翠英说,年已启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她坚信,深深扎根于民间的剪纸文化艺术,在这如春天般明媚的盛世中一定会更加繁荣兴盛。
记者:雷杨文王翠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
举报举报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