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在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冰雪运动。
其实,中华民族自古便与冰雪有着不解之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不仅学会了抵御冰雪的严寒,更学会了利用冰雪、观赏冰雪、嬉戏冰雪,同时,冰雪也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体系。
根据史料记载,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在我国古代就比较盛行,并且花样之多、参与人群之广、竞赛规则之完善,令人震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与冰雪有关的运动,去感受一下中国人千年不变的冰雪情怀!
最早滑雪记载万年前
年,我国*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发现一处岩画,上面画了多个脚穿滑雪板、手持滑雪杖进行狩猎的人物形象。经专家鉴定,岩画的年代距今1万年左右,早于其他已知的相关考古发现。
在*其它地点也陆续发现了滑雪狩猎岩画。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最早的起源地。现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还流传着关于滑雪狩猎的民谣。
歌谣唱着一位“身上背着柳木制作的弓箭,双手斜推着滑雪棒,脚踩红松、白松木制作的毛皮滑雪板,很快地滑着奔跑在松树林中的,勇敢、灵活、聪明的猎人……”
是不是与岩画中的景象颇为相似?直到今天,当地居民还会使用松木和马腿毛皮制作“毛皮滑雪板”。
我国古代的冬季运动,先出现滑雪,后出现滑冰,滑冰是由滑雪发展而来的。根据文献记载,在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活跃着不同的滑雪民族,其中出现最早的是钉灵人。
《山海经》中记载,有一个钉灵国,那里的人膝盖以下长着毛,脚像马蹄,走得非常快。以我们现代人的逻辑读来,他们就好像一群非人非兽的怪物。但是若以古人的眼光来看,这很可能正是穿着毛皮长裤、脚踏圆形滑雪板的人物形象。
有关滑雪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四处奔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檋,上山穿的钉鞋;一说上山坐的滑竿一类的乘具。橇,根据《史记正义》解释,“橇形状如船而短小,两头略微翘起,人曲一脚,在泥上行进。”后人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把它改造成在冰雪上行走的工具,就成了雪橇。
我国古代东北部少数民族,在北方严寒,积雪甚深的地理环境下,当地人创制“骑木而行”这一安全省力的交通方式。可以想象,农牧民驾驭木制滑雪工具,在林海雪原间行走、狩猎、游戏的风采。
这种雪上木马分为两种,一种可以在雪地上滑行,叫“踏板”,后来发展为滑雪板;另一种可以在冰上滑行,又叫“乌拉划子”,后来发展为滑冰鞋。
木马、狗车真会玩
《隋书·北狄传》有记载:“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九部落,绕吐纥山而居……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俗皆捕貂为业,冠以狐狢,衣以鱼皮。”
无独有偶,《新唐书·回鹘列传》云:“木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弥列、哥饿支,其酋长皆为颉斤。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
相比《隋书》的平铺直叙,《新唐书》这段绘声绘色的记录文字,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讯。
“乘木马驰冰上”较之“骑木而行”,不仅形象具体,在骑乘舒适度和速度方面,也有所改进。
“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这分明是现代滑雪板、滑雪杖的前身。“蹴辄百步,势迅激。”极具动感的高速运动,使进化为体育竞技成为可能。
有一点值得注意,《隋书》中北室韦人是骑木滑雪,而《新唐书》里的木马突厥人是驰行冰上。古人作文,用字考究,不知该两处冰、雪意义是否一致。但在现代竞赛中,冰上和雪上竞技运动项目有明确刬分。或许因为都播、弥列、哥饿支这三个部落经常骑木马飞驰于冰上,所以称其为木马突厥。
隋唐时期,拔悉弥人会穿着滑雪板在雪原上追逐猎物。他们的滑雪板是一块前端翘起的长条形木板,下面用顺毛的马皮包住,下坡时,速度可快过奔跑的驯鹿,而上坡时,就把滑雪板解下,用手拿着前行。这种使用顺毛皮作为润滑剂的做法,可以说是给雪板打蜡的前身了。
元朝时,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一些民族会拿着滑雪杖,站在滑雪板上追逐山牛等猎物。未经过训练的滑雪者可能会在下坡和疾驰时受伤,而熟练掌握滑雪技巧的人则能飞速奔走。他们还会将滑雪板连接起来,用来运送打获的动物,很像雪橇的雏形。
明清时期,主要有三个民族使用滑雪板。达斡尔人的滑雪板叫“肯骨愣”;鄂温克人的滑雪板叫“基恩勒”;鄂伦春人的滑雪板叫“亲那”。
滑雪器具不仅有“木马”,还有“狗车”,从隋唐一直延续到明清。其形制、尺寸皆有改进。《钦定满洲源流考》卷二十有详细记载。“开元路有狗车、木马,轻捷利便。木马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马。狗车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二者止可于冰上雪中行之。”
很明显,此时的“木马”与今天的双滑雪板基本一致了,而“狗车”就是狗拉雪橇。
赏雪也不忘冰嬉
唐代时流行暖冬围炉会,白居易《问刘十九》诗云:新醅绿蚁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是在向朋友发出热忱的邀请——到我们家来喝酒聊天?开一瓶绿蚁酒,在下雪的傍晚约会几个知己的朋友,想想这个场面就很温暖。
士大夫们在家召开围炉会的时候,还有一些“勇士”在街上举行冬季泼水节,称为“乞寒之戏”。这种游戏十分简单:每当冬天最冷的时候,人们纷纷脱去衣服,脸上戴着面具,手里抱着装水的盆盆罐罐,在大街小巷一边朝伙伴身上泼水一边又唱又跳。
乞寒之戏起源于西域昭武九姓之一的康国,据说可以驱除邪祟,唐朝时传入中原地区。开始是住在长安的西域朋友们自娱自乐,后来长安本土的耐寒人士也加入进来,这群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冬泳爱好者。
尤其是下着大雪的日子里,乞寒玩冬的人们穿着极少的衣服又蹦又跳,而怕冷的人们穿着棉袄在远处摇旗呐喊,真是长安城一景!
他们唱的音乐有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叫“苏莫遮”,也就是宋词中著名的曲牌“苏幕遮”。
宋代时,冰上游戏出现了。宋代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提到过一种最早由北方少数民族发明的名为冰床(凌床、拖床、胡床)的游戏。
这是一种以人力牵拉为动力的冰上游戏:在木板上铺上垫褥之类的轻软暖和的物件,两三个人坐在上面,让一个人拉着在冰上滑行。宋代的多位皇帝也喜欢这些冰上的娱乐活动,常在后苑里“观花,作冰嬉”(《宋史·礼志》)。
明代时,冰嬉被列为宫廷体育运动。一些官家子弟会聚集在冰面上玩冰床,并将十几张床连在一起,一边饮酒驱寒,一边滑行(《倚晴阁杂钞》)。
清代就有“冬运会”
宋代时我国就有了滑冰运动,那时滑冰被称为“冰嬉”。《宋史·礼志》称:“幸后苑观花作冰嬉。”冰嬉到明朝时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
明万历年间,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说:
“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床或藁荐(草垫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
“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年)正月十六,皇太子自宫中往见,即绝河冰坐拖床而过。”
明宫词中也有关于冰嬉的描述:“琉璃新结御河水,一片光明镜面菱。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
明代时,京城人常在什刹海坐冰床赏雪豪饮,明朝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雪后,集十余床,垆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就描写了人们在雪夜冰湖上游玩、畅饮之情景。
进入清代,冰雪运动渐趋规范化和多样化,这与满族人风俗有直接关系。坊间曾有传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将费古烈所部兵马皆善冰行,一日七百里。如果不借助行冰之器具,绝不可能达到如此速度。入关后,滑冰仍作为一项*训科目保留。
据金梁所辑(《满洲老档秘录》)记载,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举行了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据记载,努尔哈赤亲自主持了跑冰鞋的比赛。
这天清早,宫内众人随着努尔哈赤来到浑河冰场,观赏冰上竞技。冰上比赛项目有冰上射箭、冰上武术等,其中有一种“双飞舞”,两人在冰上舞蹈,表演出各种姿势,舞姿优美轻盈,极为好看,形似今天的花样滑冰。
冰上武术花样繁多,有叠罗汉、耍刀等。参加冰上比赛的不仅有士兵和侍卫,也有贝勒夫人和兵丁的妻小。努尔哈赤常常高兴地以金银重赏参赛的人,他还在冰上设宴款待众人,直到*昏才乘兴回宫。这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此外,在中国古代流传已久的蹴鞠也来到了冰上。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的什刹海和护城河上还可以经常看到老百姓玩冰上足球。
清代还有一种称为“打滑挞”的冰上娱乐运动。在滴水成冰的季节里,人们用水浇地,在地上堆成一个三四丈高的冰堆,然后让身手矫健的人穿着带毛的猪皮鞋从上面挺身直立滑下,能顺利滑下来而且不摔跤者胜。这种运动要求有很高的身体平衡能力。
冰上项目重技巧
清代时,北京一入冬季便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古都内外十里冰封,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城内的太液池、什刹海、御河等湖泊河流,城外的长河、通惠河、护城河等河道,都会结上很厚的冰层。
每年的农历十月,清朝王室都要在北京的北海冰面上检阅八旗冰鞋营的滑冰技术,作为训练部队的内容之一。朝廷以包括北海在内的御苑三海作为场地,特意为“八旗冰鞋营”设计了一个冰上竞技*事体育项目,叫做“大阅冰鞋”。
《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清代历任皇帝对此都非常重视,每年还要举行大典,亲临检阅“大阅冰鞋”。
皇帝“大阅冰鞋”的地点,根据每年湖面冰冻程度的不同,具体地点也不尽相同,但是全都在西苑三海之内,如北海漪澜堂、五龙亭,中南海的瀛台,都曾是皇帝“大阅冰鞋”的地点。
后来这种*事活动逐步演变成为一年一度的太液池冰嬉。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绘的《冰嬉图》,是一幅极为珍贵的文物,画面描绘了花样滑冰和冰上杂技。
花样滑冰的动作有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等,杂技滑冰有射箭、爬竿、翻杠子、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等。
紫禁城内皇家御用的冰床非常豪华气派,四周用*缎包围,像轿子并带有门窗。冰床内还要用毛毡毯围成厚壁,床内设有貂皮软座。冰床下有夹层,内装炭火炉,使冰床成为一个豪华的暖床。
受皇室的影响,原来在关外流行的冰雪运动在北京民间也迅速蔚然成风。由于隆冬时河流封冻,漕运停驶,纤夫为了生计,自制简易冰床做起拖冰床生意。他们的冰床大约像单人床大小,四周围有布帷或有伞盖,床内可坐二三人。
乘冰床者多是富贵子弟或文人墨客,多为欣赏京城冬日的冰雪风光。文昭在《京师竹枝词》中称:“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