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做体检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报告上出现这些词:结节、息肉、囊肿...,那么,结节、息肉、囊肿哪种发展成癌症的概率最大呢?
只有很少部分结节会癌变!
是不是看到标题就吓着你了,别担心,其实大部分的结节都是良性的!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检查设备更加精准,体检时发现结节已经是件司空见惯的事了,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只有小部分结节是癌前病变或早癌。
肺结节
虽然肺结节是所有结节里面最吓人的。但要明确的是肺结节不等于肺癌。肺结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良性结节或钙化性结节,一类是性质不确定的结节。一般而言,炎症、结核、错构瘤等疾病也会表现为小结节。
1、肺结节小于5毫米,且是孤立性微小结节,只需要每年复查低剂量CT即可;
2、如果结节在5-10毫米,需3-6个月随访;
3、结节大于10毫米,且结节边缘呈毛刺、分叶状,结节内部密度不均匀表现,可通过PET-CT以及微创检查方法等明确诊断,再根据情况对应处理。
即便是高度怀疑结节为恶性,也不必过于恐慌,早期肺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成功率几乎可达到%,且预后很好。
甲状腺结节
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不过,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不足1%,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需治疗。
直径小于1厘米、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无细小钙化;或体检报告提示3级及以下的结节,一年复查一次即可,一般无需治疗。如果结节过大,压迫气管和周围组织,引起功能异常,就需要治疗了。
乳腺结节
乳腺结节类型不同,疾病不同。乳腺结节包括增生性结节、肿瘤性结节、炎性结节等等。具体而言,乳腺结节可以见于各种乳腺疾病,约80%以良性疾病为主。
检查报告中,出现了边界不规则、呈锯齿状或多形性、内部回声不均、斑点状改变、伴有强回声带等,就需要提高警惕,医院检查了。
这些息肉复发率很高
息肉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息肉的发生一般都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1、局部黏膜组织受到炎症刺激
2、基因突变与遗传因素
3、饮食结构、生活习惯
大多数息肉属良性,但有一部分会恶变,需要注意。
肠息肉
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当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
只要及时发现并将其切除,随后保证定期做肠道检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有效预防复发及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2年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预防息肉的发生。
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大多是良性的。如果在孕期发现宫颈息肉,息肉会慢慢长大出血,影响孕期健康。
因此,女性应定期做妇科检查,一旦发现有宫颈息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与肠息肉一样,宫颈息肉容易复发,也应在术后定期复查。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原发于胆囊的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以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疾病,但大于1公分腺瘤样息肉可能有癌变的危险,需要手术切除。
囊肿无须特殊处理
囊肿是一种良性包块。小囊肿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仅仅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无须特殊处理。但当囊肿逐渐增大、产生并发症,甚至出现恶变倾向时,就需要治疗了。
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绝大多数的肝囊肿是不会发生癌变,且不会影响肝功能。
所以只要肝囊肿没有导致身体不适都可以不作处理,但建议每6个月做B超复查一次,观察囊肿大小变化。
对于单纯肝囊肿,定期随访腹部彩超,一般1年1次。当有并发症出现如囊肿破裂、囊蒂扭转、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压迫邻近器官影响进食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卵巢肿瘤的一种,这里讲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因囊液像巧克力,也被称为“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急腹痛。另一种常见的危害就是月经的异常,严重会导致不孕,还有极少一部分会发生恶变。
1、直径5厘米,通常是随访观察3个月,再进行复查;
2、囊肿没有继续长大,或者自行消失,就无需太在意;
3、半年后囊肿不消失,或继续长大,应根据相应情况进行处理,进一步明确性质。
肾囊肿
肾囊肿分为单纯性肾囊肿和遗传性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是成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的良性病变,可以单侧或双侧发病。
无症状的单纯性肾囊肿,不需要治疗,但有必要6个月到1年定期随访复查;对于直径超过5cm的囊肿会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尿路梗阻时,需要行囊液抽吸术,囊内注射硬化剂。对于直径超过10cm的囊肿,则需要手术治疗。
来源医事通编辑
洋洋授权转载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洋洋
梅斯医学(_medsci)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