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沙河那些让人口水嘀嗒的记忆
——酉阳土家苗寨美食散记
细沙河,发源于湖北省咸丰坪坝营,流经重庆酉阳县小咸、木叶、细沙(在此得名)、黑水,黔江金洞、大滩,汇于两河,注入阿蓬江。诗人有云,“细沙河啊,阿蓬江,由东向西倒流三千八百里”……这条诗意的河流,让人*牵梦系又流连忘返。我离开那里己经二十多年,却常梦见河中游泳、伙伴钓鱼,回味那些山野美味,小河馈赠,民间佳肴、林中野果。那些带着浓郁地域特色的味道,样样令我终身记挂。
山野美味1.包谷虫。顾名思义,这是包谷颗粒或芯里生长的虫,形似蜂蛹,爬行蠕动,无骨无足,全是蛋白质。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大集体收粮食的季节。掰包谷是大人们辛苦半年后最快乐的事情,男人挑竹篓、女人背背篼,一路山歌、一路吆喝,打着哦嗬(当地一种欢快的号子),高兴地将*灿灿的玉米棒子堆到晒席里个个脸上笑开了花。我们那帮淘气的小孩子,就飞也似的跑去玉米堆里找虫子,找到十几只或者几十只,便跑到家中,生上火,烧烫铁瓢,然后,将包谷虫往铁瓢里一放,只听得虫儿身体弹跳几下,嗤的一声便不再动弹,慢慢僵直,紧接着,一股勾人味蕾的肉香味迅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将虫子放进嘴里,酥脆可口,奇香无比……
2.土狗崽儿。土狗崽儿其实不是狗。麦收时季,田里的麦子和油菜收割了,爷爷们犁田时,我们一群小家伙就跟在铧的后面,眼睛紧盯着刚犁开的田,从铧口上会翻出一只只两三寸长形似蝈蝈的小动物,不同的是土狗崽儿头的两边各有一条铁钳子一样的足,用双手用力压它会感到很大的反作用力,它身上还有翅膀,出土不久就可以飞行。我们捉到土狗崽儿之后,用铁瓢就火烤食,其香味像蜂儿子一样,喷香扑鼻,回味悠长。
3.烧*鳝。夏天,去稻田里通*鳝、捧泥鳅是我们乐此不疲的趣事。行走在田埂上,很容易发现*鳝的巢穴是相临的三个孔,一头进、一头出,另一头供它休息或逃生。调皮的我们,用手指顺着其中的一个孔往里通,如果不见动静,就用脚掌的大脚趾顺着孔往里踩,稍动几下,滑溜溜的*鳝就会钻出洞来。这时,我们挽起裤脚,穷追不舍,睢准其腰间,叉开中指,食指和无名指,钳子一样将其捉住,往田硬上用力一弹,*鳝便再也无法逃脱了。烧*鳝要先去头去尾,去掉皮和内脏,将清洗干净的鳝段自然弯曲,用两层南瓜叶包好,埋入灶膛内,用红旺的柴灰烧烤,一般十分钟左右,掏出即可食用。剥去瓜叶,其味既有鱼的鲜美,又用瓜叶的清香,丝丝口口,令你感慨农村生活的滋味简单中透着质朴和厚重,张口闭口间香气从鼻孔沁入心脾,加上舌尖味蕾的感觉,你会觉得乡间土法烧制的美味远比城中大厨烹调的过程更有趣味。
4.龙凤汤。我小时候,游动在田间地头的蛇还不是保护动物,一旦被我捉住那自然就成了一道美味的食材,无论乌梢蛇、菜花蛇、松花蛇、三条线,都是我们捕捉的对象。农历三月三,蛇就出山了。一直要活动到九月九。这期间,我们随时有机会在路边或草丛抓到他们。这些都是无*的蛇。去除头尾、去除皮和内脏,再杀一只土鸡,配几样简单的佐料,慢火炖上二三个小时,一锅营养丰富的龙凤汤就大功告成。喝着沁人心脾的鲜汤,会叫人留连平淡中的原汁原味。
5.阳雀菌。阳雀又名杜鹃,是细沙河外形非常漂亮,声音十分嘹亮的鸟儿。我小时候写作文,特别爱与阳雀,尤其是它的声音,不管是子归开嗓的高亢洪亮,还是像杜鹃鸣血一样凄楚悲壮,都是歌,都是我*牵梦系的歌。阳雀菌其实与鸟儿没有什么关系,只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而得名,也叫羊肚菌。菌为野生,不易大棚培植,尤其在垦荒火焰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羊雀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药,具有益于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羊雀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每百克干样钾、磷含量是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菇的4倍;铁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头菇的12倍等,现在每斤市价己逾元。记得每年播种玉米的季节,阳雀开口之后,山上即可采到。细沙河人一般喜欢用来炖童子鸡,在其中适量加点姜、蒜、红枣、枸杞子、盐、清水慢炖即可。起锅时,开汤与细碎葱花产生的香气,既让你味觉从胃肠传遍每一滴血液,又让你心里的感觉从每一个毛孔兴奋到发丝。尝之不能释筷,品之难以忘怀。
6.毛鸡腿。毛鸡腿并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种植物。生长于米以上的生土熟土或林间,多长于石缝中,块根稍扁,质地泡,出土即可去皮生食充饥。细沙河人一般喜欢用来与鸡或猪蹄同炖,如果能找到野生天麻熬汤,则为大补上菜,一般不易吃到。现在随着退耕还林*策的普遍执行,米以上的土地几乎无人耕种,加之年青力壮的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所以,细沙河也很少有人去采挖这些珍稀的野生食材烹调了,只留儿时的美好在回忆中。记得好多次,我陪大人去梁家土薅包谷。一般带的晌午都吃不饱,太阳要落山时,肚子唱起了空城计。这时,我便拿一把小锄头,去石缝中寻找毛鸡腿,刨去外面的粗皮,咬到嘴里,毛鸡腿带着泥土的芬芳,口水不断地往外流淌。彼时情节,历历在目。
小河馈赠站在旗号岭或者甘家垭口往下看,细沙河,像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在青山绿峡之中,像一条大船,河两边的山岭就像船舱格子,间有三十六条小溪、七十二眼水泉,乡亲们都自豪地说,细沙河三十六溪,溪溪都有水,七十二泉,泉泉都有鱼。如果您到细沙河没有吃到细沙河的鱼,那么,您不算真正到过细沙河。
细沙河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鱼有七种。
1.娃娃鱼。这是细沙河最负盛名的鱼,书名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现在,野生的娃娃鱼是禁止捕杀和食用的。但是,几十年前,细沙河的娃娃鱼很多,每逢涨大水,离河低的稻田里常常能意外的捞到。印象最深的是,龙家坝的一位老舅公,用长竹篾条绑了铁钩用青蛙作饵常能钓起声如娃娃的四脚家伙,尝过的食客终身不忘滋味。还记得龙家坝三孃,有一次去峡里头拣柴,走到一棵大构皮树下,正在弯腰拣渣窝芊,突然一条东西不偏不斜落到她的背篼里,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拍打个不停,*都差点吓落的三孃丢下背篼就跑,等她回过神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五六斤大的娃娃鱼爬上构皮树上去吃多浆的树叶受惊后掉落下来。喜出望外的三孃将鱼背回家去,一家人美餐了一顿。现在,鱼成了保护的对象。细沙河因为修筑一座电站,深蓄的水位更有益于此鱼的生长,虽然不能吃到这种鱼,但如果运气好,也可能在河滩边或者构树上看到这种奇怪的两栖鱼。
2.沙鳅。此鱼为鳅科沙鳅属的一种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小型鱼类的它们,体长约9~18cm,体态纤细,体色艳丽,体表有美丽的斑纹。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后有倒刺,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腹鳍末端不达肛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记忆中的夏秋季节,清澈透底的细沙河无论是深潭还是浅滩,到处都可以看见成群结队的沙鳅。随便剔一根楠竹条,做成通竿或钓竿,以小河里的岩虫为饵,很快就可以钓到几斤细长的鱼儿,无论是做鲜汤还是烤干了炒青海椒,都是人间至味,馋得让人流口水。现在的夏天回去,满河打着光胴胴钓沙鳅的镜头仍然是细沙河一道美丽的风景。
3.*腊丁。*腊丁在细沙河还有一个名字叫角角鱼,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刺活动时能发声。脂鳍短小。体青*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色,一般藏于水深处的黑岩千里。因其煮熟后,鱼皮表面有一层像蜜蜂炼腊一样的物质,所以,更多的当地人喜欢称其为*腊丁。*腊丁一般不在亮处咬钩,所以不是很好钓,更喜欢藏于暗处,容易被通竿送进的饵料所诱。细沙河的人喜欢吃生鲜的,我个人的美味记忆仍然停留在儿时将此鱼与四季豆、土豆、花椒叶同煮的鲜美中,无法言说。
4.细鲢鱼。细鲢鱼类似阿蓬江、乌江、长江的白鲢。“细鲢鱼”古时名“丙穴鱼”、属野生河鱼;鱼身细长,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高档综合营养食品。因其鱼中间有一条从头到尾的横线,还有雅鱼(学名裂腹鱼)之称。由于细沙河的水质清冽无污染,细鲢鱼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历代当地人和外来客百吃不腻的上品。唐朝诗人杜甫咏诗赞曰:“鱼知丙穴尤为美”。据了解,细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能健身,益美容;为温中补气、暖胃、泽肌肤的养生食品,祖国医学认为:味甘性温,入脾、胃经;还有健脾补气、温中暖胃、散热的功效。所以,去细沙河,一定要设法吃到这种鱼才不会后悔。
5.客鱼。客鱼是细沙河独有且数量不多的一种鱼,它绝不会在平静或幽深的水潭中,只生活于水流湍急的白泡滩,其性好动,肉质精瘦,一般不易钓到,只有依靠撒网的方式捕取。老人们说,所以叫客鱼是因为此鱼是从江河里逆游而上,故有此名。
6.鳜鱼。是一种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鱼类,又名鳜花鱼、桂花鱼、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花鲫鱼、细沙河人大我叫母猪壳。鳜鱼属凶猛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常以其它鱼类为食,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鳜鱼四时皆有,尤以三月最肥。张志和的词:“桃花流水鳜鱼肥”,吴雯的诗:“万点桃花半尺鱼”,可见古今文人对鳜鱼的赞许。在没刺的鱼类中,鳜鱼是最鲜嫩的。最妙的做法是清蒸。饭馆里平日所做的整鱼,常用鳜鱼,醋溜、红烧、酱汁、五柳都可。零做的如滑溜、瓦块、糟溜、锅塌鱼、葱椒鱼、高丽鱼条、抓炒鱼等,全和*鱼做法相同,是细沙河常做的鱼。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这种鱼尤其以下游峡里为多,还吃“水打伴”,所以内心里一直有点害怕。后来到报社工作时,结识了几位领导,他们最爱这种鱼和沙鳅同煮豆腐。于是慢慢的喜欢上了。记得细沙河下游的两河镇桥边,有一个叫的馆子,老板娘年青貌美,厨艺精湛还爱开玩笑,朋友们常去吃鱼时,总来去和老板娘说几句玩笑。老板娘从来不在口头上输人。见朋友们去了,马上先发制人,“又来搞母猪壳了吗?”客人一边大块朵颐,一边忍俊不禁。
7.巴岩鱼。巴岩鱼有黑、灰和斑点相间等多种,体长一般不到10厘米,生活在浅滩激流中可以活动的空隙岩板下,用它底部裙边一样的吸盘紧紧地吸住岩板,以吸食流水中的微生物而生存。巴岩鱼的底部裙边类似于葫芦瓜的形状,与头部相挨的前端宽圆,与尾部相挨的后端稍窄,呈椭圆形状。它眼睛细如菜籽、嘴巴小如窄缝、尾巴鳍条很短,数量多到一块大岩板下有两三条。夏季的白天或傍晚,我们来到没膝的河滩中,手拿一个网篼,腰系一个篾笆篼,站稳身体后,就开始一块一块地翻岩板,把翻起的岩板用一只手和腹部夹住,腾出来另一只手顺势一抹,抓住了巴岩鱼就丢进网篼里。这是在细沙河唯一不须要鱼网、鱼竿、鱼饵就可以翻到的鱼,男女老少都可以翻,虽然没有前几种鱼名贵和好吃,但是,这种鱼去除内脏后,做成鱼干,无论煎、炒、烹、炸都是别有特色的。
8.屁巴虫。在细沙河边还有一种不是鱼,却引起人们满河翻找的稀奇物——屁巴虫。秋收时节,谷子挞完之后的田野上漫天飞舞着一种飞虫,因为无处藏身,它们纷纷钻进河沙坝的石缝中准备冬眠,这些从稻田飞来的家伙,个个养得体肥肉壮的,肚子胀得滚圆。当你看到它们从阳光下飞入石缝,或者随便搬开一块石块,里面就可能藏着几只或者十几只几十只屁巴虫,个把小时就可以翻到几斤活虫。回到家中,将虫子倒入锅中适当加热,这些爱放屁的家伙就会将肚子中的臭气全部排出。冽水加热,其翅膀在翻炒中自然掉落,虫体由浅变深,由黑变*,慢慢散发出扑鼻的香味。这时,在锅子里加一点腊边油,放一点香味佐料,既有屁巴虫高蛋白在铁锅下炒出的肉味,又有柴火烘烤出的厚重淳香。如果能辅以几碟*豆、几颗青菜,一杯包谷烧,家人朋友,举杯话丰收,更有一番收获的乐趣。
作了游子,才有了故乡。不敢放在枕边,不敢揉进梦里,一不小心就会撞碎在眼角。
多少次梦回细沙,多少次梦尝美食,睡来的滋味,您知,我知……
民间佳肴细沙河,原来是一个乡,上世纪末撤区并乡时划归了现在的毛坝,虽然行*体制上不能再以细沙为乡名,然而,细沙河这个诗意的名字却仍然闻名遐迩,尤其是家乡人制作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美食一直令我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牵梦系。
1.糍粑。糍粑是酉阳土家族苗族的饮食符号,打糍粑是细沙河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
每年腊月半间开始,家家户户就会将石头凿成的粑槽清洗出来,蒸上几籈糯米、小米或者高粱,打成糍粑慢慢享用。打糍粑通常由一女性揉翻,两男子对站,用粑挝(zhua)反复杵打,为使其米粒融合,糯性粘结,即使冰雪天打粑的人也要累出一身大汗。等糍粑充分绵软柔韧之后,即拉条成团,外敷素油,用桌面或木板碾压成一二厘米厚、七八厘米、十几厘米大的薄饼,谓之糍粑。糍粑大小随主人心意而定,为了送人好看,有的甚至可以做成二三十厘米大的块头,形如满月,着上喜色,铺在箩筐或漆桶子盖上,祝寿、过礼、打三朝等挑起送人,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糍粑打好后本可即食,但是,大多数细沙河人都喜欢蘸上粑红,印上花形,间插柏香叶,十个一扎的扎好保存。要吃的时候,放在粑架上用炭火烘烤。最有意思的是双面烤热之后,粑体像青蛙的身体一样慢慢鼓起,直至糍粑全身膨胀破裂,一股香气从内至外的弥散开来,满屋的香气,馋得人口水直流。
为了方便正二月上门的客人享用,细沙河几乎家家户户都做很多糍粑,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里,只要勤换净水,糍粑可以储藏三四个月不腐坏,到插秧、薅秧时节仍有糍粑吃。
2.粉粑。粉粑是用糯米磨粉蒸熟为主要原料,揉捏绵软柔韧之后,发酵,里面包上红豆、精肉、豆腐干、姜、葱、蒜等多味香料,封包成型的。
儿时记忆之中,我母亲是制作粉粑的巧手,以炭火烘烤出的粉粑香味,常常可以飘到整个院子,馋得小伙伴们屁颠颠儿的跟在我的身后,个个等我豪爽的分享。现在想来,粉粑的香味赋予了我做孩子王最初的快乐,现在回到院子里,还有些儿时的伙伴仍然想念那种纯厚的味道。
3.山蕨粑。山蕨粑十分好吃,却是万分难做。因为蕨生在山野,每年只有十月以后才可以割掉枯叶,深挖蕨根。洗净蕨根,棰捣去渣,滤汁沉淀取粉,其过程说来简单,操作起来却要几日功夫。到头来,百余斤蕨根,只能滤取二三十斤淀粉。用锅铲从木桶或大盆里铲出淀粉,兑水适量,上锅加热,持续用竹块搅拌,直至熟透。熟透成型的蕨粑,可以切片炒腊肉、加生姜、葱蒜,随便一个厨子轻松几铲,就会炒出香味扑鼻的美味来。只可惜现在漫山遍野的蕨根鲜有人去采挖,进行复杂的加工程序来生产了。好几次,我都想约几个都市中的好朋友,带他们像我儿时伙伴一样,把这复杂的流程再做一次,在艰辛的取粉过程中去感受劳动的光荣,去体会付出之后收获的美好。如果哪几位朋友读了这些文字真有兴趣,我愿意抽闲陪伴,同去体验。
4.荞麦粑。荞麦粑的做法相对简单,分别是以荞面或者麦面做原料,加水和面,放适量的酵母发酵后,用桐子叶或芭蕉叶包裹成型,蒸熟即可食用。
荞麦粑四季均可制作,尤以荞麦收割之时节最诱人。撕开粑的包叶,一边体会收获之后的喜悦,是农人最大的快乐。
5.米酒。米酒又称甜酒,是土家人自己土法酿制的。细沙河人家家会做,人人爱吃。顾名思义,米酒的原料主要是糯米,当然小米、玉米或者高粱也是料中上品。小时候,妈妈教我做过。米蒸熟后,敞露在簸箕里,待其温凉后,拌入适量的酒粬,用稻草或棉布包裹保温3天左右,自然发酵,待酒体散发酒香,流出酒酿子后,装入土坛或瓦罐中保存。食用时,取少量酒糟,放入开水中,烧2-3分钟,米花的绵柔和酒味的醇香就会在舌尖流淌。记得我小候在妈妈指点小做出的糯米甜酒,煮在鼎罐里,开花缔朵的,形如棉花,得到过好多品尝客人的赞扬。现在,想来,心头还是美滋滋的。
6.烧汤圆。不仅没有水,而且是在火中炮制,这是烧汤圆的特点。小时候,父母搓汤圆之初,总会给我们五兄妹每人捏一个火烧汤圆。火烧汤圆是用糯米面加温水揉搓,里面包核桃、花生、芝麻、白糖等芯子。团成圆型后,外面包两层南瓜叶或其他菜叶,在灶膛中刨出旺红的果木子灰,将包裹好的汤圆埋进红灰里,5分钟左右翻烧一次即熟。当烧汤圆从红灰中夹出时,菜叶己然剥落,露出一层*焦焦的锅巴来,拍去灶灰,分开汤圆,香味顿时弥散满屋。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画面,是妈妈的水煮汤圆还没有搓好,火烧汤圆掏出火膛,在手上拍去灰尘,兄弟姐妹们抢着分食这绝妙美味镜头。
7.酿豆腐。酿豆腐是细沙河人过年必备的一道硬菜。酿豆腐也是我十岁左右就学会制作的一道土家人的特色菜。记得有一年除夕。母亲生病,父亲在外务工没有回家。看着家家办年的热火朝天,母亲说,我虽动不得,但是可以教你学着做。于是,我从泡*豆、推石磨、烧豆浆、滤豆渣到点石膏,全部一脚一手在母亲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出色的完成了豆腐原料的制作。酿豆腐的原料需要稍铁实一点的,将每块正方形的豆腐对角斜分成四块三角形,在三角形的长边开口,加入鲜肉、生姜、大蒜、鸡蛋等剁成的佐料,上锅油煎至多面*。煎成的酿豆腐既可以干吃,也可以入锅煮汤,味道鲜香,是土家人引以为豪的。现在,我虽住在都市重庆,却十分喜欢教家人一起抽时间做这道家乡特色菜,共同感受来自细沙河的味道。
8.南瓜鱼。正如毛鸡腿不是鸡一样,南瓜鱼也不是河里的鱼。南瓜鱼其实是用南瓜花作原料,加糯米面等制作的一道特别风味菜。盛夏季节,没有结果的南瓜空花含苞欲放,将带着两三寸长的柄花采摘下来,适当阴干几天备用。再备糯米面适量,温水和匀,揉捏成椭圆形,放进兰瓜花里,锁口放入陶土坛里,倒匍5-7天,待米面匍入酸味即可取出蒸食。因其造型酷似鱼儿,所以,当地人都称南瓜鱼。因为南瓜花亦蔬亦药。所以,这道菜还人有清利湿热、消肿散瘀、抗癌防癌、治疗*疸、痢疾、咳嗽、痈疽辅助作用及结膜炎、乳腺炎等诸多炎症辅助作用,且常作强身保健食品。还因为其花粉能消除疲劳,增强运动员斗志,使老年人重获青春活力,使儿童增长增智,使病弱者早日康复;对幼儿贫血、慢性便秘、大肠疾患、高血压、头痛、中风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又能辅助调整神经状态,辅助改善失眠,所以,很多人还将南瓜花用来下开汤、做花酿、油煎炸等。吃这道菜、做这道菜,最印象深刻的还是到瓜架下去采摘鲜花和慢长的制作过程,其中,暗喻了许多做人与处事的道理。
9.灌海椒。吃海椒是川渝人民的特点,然而在海椒肚里灌满东西,再用陶罐匍起,隔一段时间品尝,那也是酉阳细沙河人的一个习惯。这道菜的制作过程也较复杂,先是挑选食材。一般情况下,制作灌海椒都选个大内空的红海椒。将海椒洗净后,掏出其体内的芯籽,小太阳晒掉一些水分。然后,将糯米面用温水,加入核桃、花生、果仁、芝麻等香料和匀,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馅料灌进海椒的空腹中,捏紧口子,放入陶罐,倒匍几天,即可蒸食。蒸熟的灌海椒,初咬有泡菜的酸溜溜的滋味,细嚼有糯米的细滑和果仁的芳香,酸爽宜人,回味无穷。
10.油茶汤。油茶汤在细沙河几乎是人人爱吃,家家会做,老少咸宜。第一次,对这东西感兴趣是因为“开汤不冒气,烫死傻女婿”这句民族土话。传说,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位外地女婿作客细沙,岳母为其做了一碗油茶汤,因为又饿又渴,他见油茶没有冒热气,所以,张大嘴巴喝了一大口,疏不知这碗才从开锅里舀起的油茶汤温度近百,然而,汤己入口,不便吐出,所以强忍烫伤勉强将汤吞下喉咙,却烫得他直拍肚子,痛苦不堪。女友在旁看得心痛,却只能抿嘴儿一笑。后来,婚姻成就,女人常拿这句“开汤不冒气,烫死傻女婿”来取笑自己的男人。油茶汤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火铺的三脚上架一只铁锅,放入适量猪油,等油温合适,抓一把当地人自己采摘炒制的茶叶丢到油锅里起一分钟参汤,汤开后与事先炒制的包谷泡或米泡、姜丝和葱花等食材一起冲泡即可。其味既解暑热又通七窍,令人感叹惠而不费,叫人回味油而不腻。
11.油粑粑。油粑粑是土家族小吃,也叫油层、油虾、是武陵山区土家人特产,被称为“土家汉堡包”,酉阳的细沙河家家会做。其主要原料是大米、*豆、等。制作过程主要分三步:一是浸泡:按1斤米搭配二两*豆的比例,温水浸泡膨胀,加少量水磨成面浆。二是拌馅:按照各人不同喜好口味选加适量的腊肉、红豆、酸菜、姜葱、海椒面、盐、花椒粉等馅料拌匀待用。三是油炸:在锅中倒入菜籽油或茶树油烧沸,再将馅料舀入有倒铁杆倒钩的油粑粑提子(模具),最后加入流质面浆,自然覆盖包容馅料,没入油锅,文火炸熟,油香豆香、米香和佐料香味融和之后慢慢飘进鼻子之时,就是油粑粑大功告成之时。当你趁热咬开酥脆*嫩的表层,里面包裹着各种馅料香气四溢,诱人的味道便会传遍全身。当你一时吃不完,油粑粑也可以冷藏3-5天不变质,可以用汤煮面,烫蔬菜。说起吃油粑粑还有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记得表哥潘冬子七八岁时,背半凉背李子赶毛坝场。街边炸油粑粑的妇女看他想吃,以为生意来了。于是便问,“毛毛,你要吃油粑粑不?”于是用筷子穿了一串就递给了表哥。表哥说他还有个弟弟,于是妇女又递给他一串。表哥拿起边吃边走。妇女问表哥:“毛毛,您还没有给钱呢?”表哥说:“我一个小细娃,哪来钱买嘛,你各人喊我吃的,如果确实要钱,只有拿我的李子抵”。妇女摇了摇头说:“算了,我请客”。现在,只要一看到粙粑粑,我就会想起这件好笑的事情,留念这喷香的滋味。
12.绿豆粉。绿豆粉,亦叫米粉。其主要原料是大米、绿豆、绿色菜叶等。因其制作方法不同,又分为白米粉和烙米粉两种。这样的粉现在酉阳、彭水、黔江等武陵山区城里满街都可以吃到,但是,在细沙河大多只在逢年过节时才会制作。记得小时候,我们很盼望推绿豆粉。母亲的指点下,我们兄弟妹妹几个人,从泡米(参入少量的绿豆)、推磨、到生火、刮浆要准备好久。最喜欢的是做烙米粉。在灶上生火,在锅上先刷一层菜油,妈妈便从里屋拿出像酒漏斗一样的铁皮漏斗出来,舀入一些和有绿色菜叶汁的米浆用手堵住,待锅体温度适当时,堵住漏斗的手指一松,料浆便在锅里做自然自小向大的划圈运动,米粉开始在锅中由小到大的扩展开来,在文火的烙烤下,盖上锅盖,一淌绿豆粉两分钟左右就熟了。每到这时,母亲都会将第一淌绿豆粉分给我们兄妹们,大家拿着从妈妈手中扯断的米粉,蘸上水豆豉和茴香水一起小口小口的吃,生怕一口吃完了体会不到那种分享的美味。真正做多了时,米粉是晾挂在通风处,吃的时候把粉放入沸水中烫热,舀入碗中,拌以哨子(辣鸡、肉末、脆哨、姜、葱蒜、油、盐)等佐料即可。时至今日,我无论是在酉阳、彭水、还是黔江这些武陵山有绿豆粉的地方都爱去吃一碗米粉,但是,最爱的还是细沙河妈妈亲自淌烙的绿豆粉。
13.粮食猪肉。走出家乡几十年,最不能忘记而又最难吃到的还是细沙河的猪肉。客观地讲,现在当地黑色土猪己经很少了,但是,吃到当地人自己用粮食饲养的猪肉,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我的父母己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作为子女都不想父母太过操劳,希望接他们到城里跟我们同住,尽尽我们的孝心。可是,勤劳朴实的父母总是以不习惯为由,坚持生活在细沙河,每年喂两头大肥猪,冬月一过就天天盼着我和弟弟妹妹们回去杀年猪、吃刨汤。粮食猪肉的味道确实不一样,炒在锅里不会生锅,夹到碗里有不同的颜色,吃到口里有不同的感觉。瘦肉吃到胃里有特别的回味,哪怕全是肥块也肥而不腻。做成腊肉之后,更有一种熟悉的香味,更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在饮食越来越成为人们担心的时代,我希望家乡的肉食能像细沙河的水一样滋养一方人民,一直坚持精食饲养,让人吃着放心。
14.鼎罐饭。自从电饭煲面世以后,伴随细沙河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的鼎罐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也致很多城里年青人连鼎罐是什么物件都不知道。鼎罐是用铸铁在模具上烧制而成的。外形跟现在电饭锅的球斧大致相同,有大、中、小三类,一般铸有两只铁耳朵,供人用布片包垫之后端上端下。我小时候,家里煮饭全是在火铺房用鼎罐完成的。其方法核心是,米和水的配比要适当比现在的电饭锅更多,因为水开之后,可以揭开盖搅拌翻和里面的米,直到水面消失,米面呈现蜂窝眼状,即可端下三脚,煨在火炕。此时,火膛三脚上又可以架锅炒菜。煮饭的人,隔几分钟持续顺向旋转鼎罐,如此几次,鼎罐里靠壁的米饭就会因为烘烤而凝结成锅巴,等三脚上几味炒菜准备妥当,盖子揭开,带着浓郁大米、玉米或小米香味的鼎罐饭就会扑鼻而来。记得有一年,一位成都测绘局的工作人员住我家吃饭,母亲为了招待远方来宾,将家里珍藏的小米淘了煮到鼎罐里,客人第一次看到饭的颜色是金*色,以为是本地玉米饭。开饭时,连声说:“少舀点,小舀点”。但是,等他吃完第一碗香喷喷的小米鼎罐饭之后,一直端着空碗不好请主人添饭。母亲看出客人的尴尬,特别劝客人多吃了几碗。客人走后多年,在四川日报写的一篇散文中,还谈到了鼎罐饭的难忘。
小时候,我家经济条件并不很好,父母总是把白米饭给客人或小孩子吃,自己则端一碗难以下咽的玉米饭。所以有了“铜鼎罐铁鼎罐,里面装着双层饭;上层和的玉米面,下层米饭给客尝”的童谣。回想往昔的歌儿,内心有几分淡淡的辛酸。现在,细沙河人的生活都好了起来,多数的家庭都用上了电饭锅,看不见鼎罐了。有点尝鼎罐饭情结的人想吃过去的美味,还得专门去土家特色的饭庄了。
细沙河,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土家苗汉文化,丰富多彩的饮食品种,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坚强、奋发的细沙河人。一样比一样好吃,一样比一样亲切,说到说到又口水滴嗒了。
林中野果细沙河,七山两水一分田。在苍茫的绿色山野之中,除了与其他地方无异的桃子、李子、梨子、橙子、桔子、核桃、板栗等大众水果以外,蘊藏着许多野生的奇花异果,给我的童年留下了许多苦涩却又幸福的印象。
1.樱桃。在细沙河,樱桃是自然生长在山间的,少有人特意去栽种。樱桃一年中有两次辉煌:一次是春节前后,满山遍野的樱花竞相开放,红的、白的、粉的,成为山林间最早带来春的消息的花,所以,我们把樱花又叫做迎春花。另一次,是在五一前夕。樱桃作为山中最先成熟的果实,吸引了忙完农事的大人来到林间采下晶莹的果实,用阔叶包好,拿回家给老老少少尝鲜。假期中的小孩,也会偷偷的约上三五个小朋友,爬上树去,先吃个饱,再摘一些拿回家中与人共享。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种攀爬中度过的,因为觉得樱花好看又好吃,所以我十岁之前就学会人生中的第一宋词--南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回首自己对文字的喜欢,我也要为这好看又好吃的樱桃记上一功,是它带我对文学产生了最初的萌动。
2.剌梨子。漫步细沙河岸,有两种植物多不胜数:一是水桃枝,生长在水与岸交界吻线,仿佛睡眼朦胧的西施睫毛,它就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中华纹母;其次要算剌梨子。剌梨子开的花叫蔷薇。此花粉红色,花期长达两月之久,是很好的蜜源,果实呈扁球形、密生软刺、色泽金*,含有特殊香味,单果重20克左右。生吃初嚼味酸略涩,后渐甘甜,别有风味,生吃令人生津泌液。我读书的时候,是蔷薇花芬芳了我的整个花季,果实是我饿得前胸贴后背时最好的充饥粮食,常常是用指甲把外面的毛剌刮掉,洗都来不及洗就往嘴里塞。哪怕再渴再饿,几颗剌梨子下肚,很快就会满血复活,生龙活虎。离开家乡工作之后我才知道,刺梨子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其果肉中维生素C的含量居各类水果之冠,每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毫克,比苹果、梨高倍,柑橘高倍,猕猴桃高9倍;维生素P的含量极高,每克果肉中含维生P-毫克,比柑橘高倍,蔬菜类高倍。堪称水果之王“维C之皇”。它还富含维生素B1、B2、E、K1等16种微量元素,其功能比酸枣高46倍,比银杏叶总*酮含量高2.4倍。刺梨还被誉为“长寿防癌”的绿色珍果,含有抗癌物质及SOD抗衰老物质,同时还具有健脾消食,滋补强肾的作用,被美日等国誉为长寿果。
好几次回细沙河,都想分别挖一株回家作盆景,一则睹物生情,免去思乡之苦;二则美化阳台,生长顽强之气。然而,终怕将这两种喜水植物搬到天干水旱的城里阳台,水土不服坏了我心中爱果的生命而未有动作。我从剌梨子身上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身虽有剌,而心向往着对人类提供营养,只生于水边,只长于岸头,不放弃执著,不倾慕浮华。
3.山泡。五月开始,细沙河的山泡次第挂满枝头,桑泡、茶泡、三月泡、薅草泡、空筒泡、乌泡等,一直可以吃到八九月。百十来天的细沙河,田边、地角、荒山、路旁到处都有,随手摘几颗,丢进嘴里,甜酸甜酸的,顿时让你味蕾苏醒,脾胃大开,精神大振,情绪大好,脑洞大开。在这种情境下,学生适合背书、唱歌,蹦蹦跳;农人适合犁田、铧土、播种子;游人适合吟诗、作赋,发感叹;情人适合凝视、相拥,打Kiss。然而,过去的细沙河,一直是个传承文明和相对封闭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介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耕读为本的单纯,一直缺乏对外开放和浪漫活泼的元素。而今,这山泡像极了思想解放的催化剂,像极了撒播文明的活性剂。红色的小果实,类似发展的小灯笼,鲜艳了一座座山头,甜蜜了一个个山民。
4.酸枣。上小学的时候,细沙河一涨水,如果不是太急的事情,船蓬子管拉拉渡的张大爷怕出意外就不给学生开船了。这时候,我便跟着表哥何昌去外公家吃住,经常路过一个叫酸枣树的地方。从学校飞也似的跑到树下,我和蔡家坝、剌竹溪、岩根脚、大陆井、*石板、土坳子的一帮男同学,就将书包交给女同学看守,搭着肩一个一个往树上推,陆陆续续爬上树,用事先藏好的竹竿加网篼摘果子。等扎好上衣的身子装满酸枣梭下树来,同学们你争我抢的开始分享起来。虽然己多年没有吃过酸枣了,但是,现在想起那个酸爽细滑的滋味,仍然会口舌生津,口水滴嗒。现在,想来仍然有意思的是,少时的我们,竞然懂得先行谋划活动安排,懂得发挥团队力量分工合作,懂得见者有份男女分享。我感谢当年的酸枣树教会了我这么多一直与人为善,团结相处的道理。
5.八月瓜。八月瓜又名野香蕉,中药名称“预知子“。三叶木通的果实,野生果品。瓜果形似香蕉,因为到了八月果熟之后会自然开裂而得名。“八月瓜,九月张(za),九月不张(za)是哑巴”。这就是细沙河人判断八月瓜是否成熟的一句谚语。如果过了八月,瓜体内弧面没有自然开裂,露出浅紫色的瓜肉,那么证明这个八月瓜就不成熟,不好吃。小时候的我们,一到八月的好天气,就会邀约小伙伴到山林里去采摘。有时候运气好,会在一树上摘到一二十个开裂的好瓜。我们小心翼翼地摘下色泽鲜亮,没有被野生动物吃过的瓜,留下还没有成熟的果子,期待假以时日,等待成熟再去采摘。
离开家乡多年,每到桂花飘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山林中的八月瓜。它是果味香甜,绝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它富含糖、维生素C和12种氨基酸,以及人体不能合成的缬基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更重要的是八月瓜教会我一个道理:如果有好东西一定要张开心扉,让人知道你是否有内容,不能像九月都不裂开的八月瓜,纵然再好的内材也只能烂在肚子里。
6.猕猴桃。细沙河人大多称猕猴桃为羊桃、就是城里人喊的奇异果,果形一般为椭圆状,外观呈绿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种子。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
如今,都市里人人都认识猕猴桃,都知其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我也品尝过很多红心的、*心的,国内外多种猕猴桃。但是,最钟情的还是细沙河的猕猴桃,因为那是纯天然、原生态,无污染的。
生平第一次认识猕猴桃,是我不到十岁的时候,跟大人们去旗号岭上一个叫大窝岿的地方打包谷。跟着掰包谷累了。一位叔叔告诉我,去包谷地旁边的羊桃架下摘羊桃既可耍又可吃。走到羊桃架下,我一下惊呆了,大片的羊桃树上密密麻麻结满了毛绒绒的果实,不远处猕猴和锦鸡等好多动物都在抢着啄食,我剥开一颗自然熟透的果实送到嘴里,滋味一直甜到了心里,于是我爱饱了,专心专意的摘了好多,没有装的东西,就脱下衣服,连两边衣袖里都装满了果实。回家将桃子埋在谷糠里,一天一天等它熟透,一个一个将这些宝贝分给家人。当看到家人喜形于色的品尝时,心中一种从未有过的劳动所获的快乐油然而生。
7.牛奶子。牛奶子又叫剪子果、甜枣,属于胡颓子科、落叶直立灌木,小枝甚开展,多分枝,幼枝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有时全被深褐色或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灰黑色;芽银白色或褐色至锈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果实形如牛的奶头,味道酸、浅涩,叶、根具有治泻痢、消渴、喘咳、祛风、利湿、月经过多和风湿关节等药用价值。
第一次认得并永远记住牛奶子是和院子里的哥哥、姐姐们去岩湾砍柴,天不见亮只吃一碗炒饭就出门的我,到了下午实在饿得不行了,于是,扛着柴慢慢地落到了长长队伍的后面,一位哥哥看到我饿得不行了,就领我到路边的树丛中找到了一株牛奶子,摘了一大捧给我,陪我吃了继续赶路。哥哥说,“细沙河的山里永远不会饿死人,因为到处都有给我们补给营养的山间野果,只要你肯去发现,力量就在身边”。这句话,我记到今天。
8.柿子。我家院子后面有一颗柿子树,树干有五六人合围那么大,二三十米高,树枝浓密,遮去一大片地,相传是祖上从湖南常德迁来时种植的。每年秋高气爽的时候,我就天天往树上看,直看到树上挂满的柿子由*变红慢慢落去叶子,乌鸦成天在上面高兴地啄食,坎上的辉伯伯就会召集几大家人来商量,他决定选一个晴日要下柿子了,安排各家准备箩索、萝篼、找竹竿,绑铁钩,出人力共同去采摘。树上十几个人采摘,树下几十个妇女小孩仰望。辉伯伯规定,树上的柿子归公用,落地的柿子谁拣归谁。所以,一有柿子掉落,大家就去争抢,现场分食,或者用被单接住,虽然再耙的柿子都有涩味锁口,可是大家都会乐此不疲地去拣来品尝。丰收的年份,祖上下来的几户人每家可以分到一至二筐柿子,于是就用刮刮去皮、晒干圧成柿饼,几个一扎放到过年时馈赠亲友。树大分丫,人多分家。现在,想起辉伯伯分柿子,我就觉温暖。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这是细沙河人的共性。
9.野生天麻。在细沙河众多美味可口的野果中,还有一种生长在地下的野果至为珍贵,那就是天麻。我认识天麻是堂哥顶发教我的。少时,我俩形影不离,都有点靠山吃山的理念,于是两人假期在一起挖山箩卜、马蹄香、找野天麻。有一年端午节,我和他去董家湾找天麻,在一片粽粑叶林里,看到一根独立的*杆,上面有两片*色的叶子,他快步走到前面,兴奋地叫我快去看:“这就是天麻的杆、叶和花”。我被天麻美丽的外形惊住了,久久的舍不得下锄。当堂哥刨开浅土,露出天麻漂亮的果实,我爱不释手,久久的拿在手中视若珍宝。后来,知道野生的天麻有平肝息风,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功效后,曾多次托他再度采挖,赠友温室栽培治病。离开细沙河之后,与堂哥顶发兄弟情深,感情依旧,却因相互忙于工作疏于联系,每次回家也总是匆匆数语,很少谈心。其实,从他教我认识天麻那天开始我就懂得,人要懂得感恩,无论是引见还是移栽培育,都要不忘初心,牢记深情。
细沙河的林间野果还有很多,因为我在那里居住的时间不是太长,所以无法一一记录并详述其益处。它们是大山赋予细沙河的珍贵礼物,是勿需花钱就能拥有的天然营养品,是未来细沙河开发旅游接待游客的焦点、卖点和希望所在。我希望,家乡的父母官儿和亲爱的父老乡亲,从“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中,得到一些启示,为细沙河描绘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源自:*硕视点
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
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精品荐读有情怀!在此消费老人小孩全免单
酉阳最新最全通讯录
有一种爱叫分享
阅览武陵醉入逸风
投稿信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