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肝心脑病病人的护理
1.肝性脑病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性肝炎后肝硬化。
△2.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包括:①上消化道出血引起血氨升高,从而促发肝性脑病。②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③高蛋白饮食④感染⑤药物:利尿剂、安眠药(如地西泮)、镇静药、麻醉药等。⑥便秘。
3.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是氨中*形成假性神经递质。
▲4.肝性脑病最早出现的表现是性格和行为异常。肝性脑病的特征性表现是扑翼样震颤。
肝性脑病分期
主要表现
一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
二期(昏迷前期)
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异常
三期(昏睡期)
以嗜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可唤醒
四期(昏迷期)
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5.肝性脑病灌肠液应选择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禁用肥皂水,以免加重肝性脑病的症状。
6.肝性脑病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口服甲硝唑、新霉素等,抑制肠内细菌生长,促进乳酸杆菌繁殖,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口服乳果糖,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内呈酸性,从而减少氨的产生、吸收。
▲7.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限制蛋白质摄入,发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昏迷者应忌食蛋白质,可鼻饲或静脉补充葡萄糖供给热量。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饮食,最好给予植物蛋白,如豆制品。显著腹水患者水入量一般为尿量加ml/d。
8.肝性脑病病人避免应用催眠镇静药、麻醉药等,当病人狂躁不安或有抽搐时,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如确实需要可用地西泮、氯苯那敏。
〖强化练习〗
1.患者男,62岁。因“神志不清、行为异常5天”入院,既往有肝硬化病史10年。入院查体:呼之不应,压眶反射无反应。皮肤可见蜘蛛痣。实验室检查:血氨μg/dl。脑电图显示δ波每秒3次。诊断为肝硬化、肝性脑病。对于该患者,下列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B必要时使用约束带C每日入液量以尿量加ml为标准D鼻饲25%葡萄糖供给热量E如有便秘及时用肥皂水灌肠
答案:E
解析:肝性脑病患者禁忌肥皂水灌肠,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2.患者男,62岁。因“神志不清、行为异常5天”入院,既往有肝硬化病史10年。入院查体:呼之不应,压眶反射无反应。皮肤可见蜘蛛痣。实验室检查:血氨μg/dl。脑电图显示δ波每秒3次。诊断为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好转,神志清醒,此时适宜的饮食是()
A绝对禁食蛋白质饮食B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C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D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以动物蛋白为主E增加脂肪的摄入,以保证热量的供给
答案:C
解析:该患者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饮食,每天控制在20g以内,最好给予植物蛋白,如豆制品。(C对)
3.患者,男,58岁,因肝癌晚期入院。患者出现烦燥不安、躁动,为保证患者安全,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用牙垫放于上下臼齿之间B加床档,用约束带保护患者C室内光线宜暗D护理动作要轻E减少外界的刺激
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烦躁不安、躁动”是肝癌晚期患者肝性脑病的表现,对于有意识障碍的病人,为防止其受伤,应使用床档和约束带保护患者(B对);其它选项都属于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破伤风病人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CDE错);所以要从避光、动作轻等方面减少外界刺激,同时使用牙垫避免舌受伤(A错)
4.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及生命体征不稳定属于意识状态的()
A嗜睡B意识模糊C昏睡D浅昏迷E深昏迷
答案:E
解析:①深昏迷时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E对)②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精神状态。根据其轻重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昏迷又可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经常入睡,能被唤醒,醒来后意识基本正常,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及反应迟钝(A错);③意识模糊是指患者的时间、空间及人物定向明显障碍,思维不连贯,常答非所问,错觉可为突出表现,幻觉少见,情感淡漠(B错);④昏睡是指患者处于较深睡眠,不能被唤醒,不能对答,对伤害性刺激如针刺、压眶等会躲避或被唤醒,但旋即又熟睡(C错);
⑤浅昏迷时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D错)
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经止血后常并发()
A癌变B窒息C肝性脑病D感染E*疸
答案:C
解析: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淤积在胃肠道内,经细菌分解作用后,产生大量的氨,由肠壁扩散至血循环,引起血氨升高,从而促发肝性脑病(C对)
-文章来源:宜乐通教育集团-护考教研团队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