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写在父亲走后12天,母亲走后50天
父亲出生在林甸县宏伟乡隋家屯,不满十三岁的时候,爷爷就患伤寒病去世了。没有钱给爷爷买棺材,奶奶就跟父亲把爷爷抬进了家里惟一的一个大柜里,爷爷个子高,只好把他的双腿支起来,也就是说,爷爷的尸体都无法伸直。年幼的父亲跟奶奶一起承担了四口之家的生活,小姑姑还不到一岁,奶奶又是小脚。家里的一切等于都落在了父亲的肩上。
父亲说,有一年春天的夜里,奶奶叫醒睡梦中的兄妹三人说:“起来搬家吧,咱们的房子山墙倒了。”房子倒了,却没有大呼小叫,平静的语气见证了逆境中孤儿寡母的坚强。牵着大姑,把还走不稳的小姑抱起放到家里惟一的一口大锅里,奶奶跟父亲抬着锅,一家四口来到村里的马棚,一住就是一年,马棚成了他们遮风挡雨的“家”。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一个亲戚指导父亲开了一块地,老天可怜母子四人,这年竟然是一个丰收年,让母子四人没有饿死在冬天。冬天是农闲的季节,父亲开始学着套兔子,卖了几只兔子,买了一个猪仔,猪仔长成大猪,卖了大猪,买了一头怀孕的老瞎马,小马出生,卖了老马,买了牛......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着,-忙着生存的父亲没有机会去学堂,但是,又特别喜欢学习。当时,有两个人成了父亲的启蒙老师。一个是因为身体残疾进京赶考落榜的五保户书生,因为没有家,他就在生产队住,所以,父亲就天天晚上都去跟他学习,他也很乐意教父亲,毕竟在教父亲的过程中,他也可以找到快乐;还有一个是在沈阳读过书的大地主,父亲为了能跟他接近便于学习,就去他家当伙计。父亲跟他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包括识字写字,还有现在看来都是小学的奥林匹克的数学。这些知识当时的小学是学不到的。-
比如:二数同笼问题。-
1.一山兔子一山鸡,两山并在一山里,数头,数腿,问多少兔子多少鸡?-
×4=-=÷2=只兔子。这样就可以算出鸡了。关键是要记住鸡是2条腿,兔子是4条腿。-
2.盈亏问题的题目也特别有意思。-
一帮秃子去赶集,路上遇到一堆梨,一人分8个少8个,分7个少7个,问多少个秃子多少个梨?-
用余加不足法就是8﹢7=15人即15个秃子-
15×8=-8=个梨-
还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我就不一一做答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做做。-
3.李四瓜园去买瓜,7角2分手中拿,买了甜瓜72个,大瓜3分钱1个,小瓜1分钱仨,问多少个大瓜,多少个小瓜?-
4.铁杈木头杈,稍带耧长耙,个齿个耙。问多少个铁杈木头杈,耧长耙?
5.野鸡兔子49,个腿地上走,问多少只鸡多少兔?-
还有就是算鞋子的号码,爸爸总结的规律是:比如22号的鞋子计算就是:-
22﹢22-10=34所以鞋上标明22的鞋子实际是34号。-
6.日历的计算:-
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计算方法,无论问你哪天你都知道是星期几。-
方法是你只要记住一年中其中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是周几,然后就可以推算了。例如:年1月份最后一天是31号星期四。你想知道2月20号是周几,20﹢周四=24÷每周7天=21余3那天就是周三。
如果问你10月10号是周几,你就用这个方式推出9月的最后一天,然后就可以推出10月10号了,这个还需要你知道每个月是多少天,爸爸说万年历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因为不会写字,这些知识爸爸都是记在脑子里的,所以,直到74岁高龄还是顺口就可以说出来。
掌握了这些知识的父亲在收粮的时候被借到红旗粮库帮忙,刚开始,在外面干些粗活,后来,业务组忙不过来,就让父亲进了业务组,父亲说他根本不会写字,都是照着别人的画出来,后来,父亲买了字典,开始了自学。也是基于爸爸的勤奋,才得以后来做了一辈子的财务工作。认识爸爸的人都说,一天学也没上过的人,能在粮食那么大的系统当财会股长,不是“神童”能干得了吗?
时间不知不觉地行走着,父亲也走过了他生命中的78个年头。
我不是伤感的人,更不喜欢悲秋,可是那个秋天,却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凋零。
年9月25号(农历八月初十)下午4:07分,生我养我的妈妈离开了人世。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尽管我已过了不惑之年,但八十岁有个妈的古话,让我体会到了失去母亲的痛苦。看着父亲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的巨大痛苦,我这个最懂爸爸心的老姑娘,又多了一份对父亲的心疼。于是,每晚陪爸爸聊天,听爸爸讲他对妈妈的思念。
爸爸说他和妈妈结婚的时候,妈妈16岁、他15岁,他们共同走过了64个春秋,64年里,他们从未吵过架,爸爸也没有呵斥过妈妈,包括妈妈瘫痪这14年。
我常常说,妈妈伺候爸爸50年不容易,这50年里,妈妈没让爸爸做过一顿饭,刷过一次碗,洗过一次袜子。爸爸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这也是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的爸爸,能被称为“神童”并最终当上粮食局的财务科长的主要原因。
爸爸伺候妈妈14年更不容易,没有一个男人伺候女人能如爸爸般精心。爸爸跟我说,他听不得妈妈的一声呻吟,只要妈妈哼哼一声,爸爸马上给妈妈翻身,哪怕是三更半夜。所以,爸爸前半夜几乎没有睡过安稳觉。为了让妈妈躺得舒服些,爸爸总是把地方让给妈妈,直到有一天半夜,爸爸从床上掉到了地上……
在床上躺了整整14年的妈妈身上,竟然没有褥疮,这都是爸爸的疼爱。大姐有时候说爸爸太惯着妈妈。妈妈喜欢吃反季水果,西瓜只吃10块钱以上一斤的,降价的时候,就吃腻了。最近两年,妈妈开始喜欢吃提子,冬天的提子25元一斤,妈妈一天可以吃两斤。爸爸说,吃吧,反正她自己也有工资。其实一直以来,在爸妈那里钱都不是问题,因为有二哥一个孝子就可以让他们锦衣玉食,何况父母还有工资,何况还有我们姐妹三人。大姐说爸爸惯着妈妈主要是吃多提子后大便失禁的问题,爸爸常常整个下午都歪着身子坐在床边给妈妈接屎。
照顾妈妈是爸爸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几次全家出去吃饭,让保姆跟妈妈在家,妈妈就对爸爸说:“你还去呀,家里不是啥都有嘛!”爸爸马上说:“我不去。”
年,妈妈患脑出血做开颅手术的时候,爸爸得了糖尿病。就在妈妈临死前一个月,爸爸的脚又开始疼了,我们知道是糖尿病足又犯了,我们要带爸爸出去治疗,爸爸坚决不去。他说,我要是住院,你妈就得死家里,我跟你妈一辈子没分开过,她天天晚上睡觉都得拉着我的手。我要是死你妈前面,我眼睛都闭不上,谁伺候你妈,我都不放心。
就这样,在妈妈去世后,于10月8号我们带着爸爸去哈尔滨治病。在哈的时候,爸爸总说他要死了。当时,大姐的儿子一直劝他说,脚离心脏那么远,烂脚死不了人的。有一天晚上,爸爸跟我说,他知道妈妈临死前总是梦见死去的亲人的滋味了,他说他也感觉到半阴半阳了。当时,我老公还让爸爸晚上叨念叨念让妈妈别找他。爸爸说,你妈巴不得我去呢,我们一天也没分开过。
10月23日,爸爸因呼吸困难住进了油田总院的重症医学科,也直到那时,我们才知道,那次从床上掉下来摔断了爸爸的四根肋骨,可他就是怕我们让他住院而不能亲自伺候妈妈,硬是忍着疼痛,骗我们说没事。在重症监护室的10天里,爸爸一直是清醒的,医生说他是最不配合治疗的一个,医生给他插呼吸机和后来吸痰的时候,他紧紧地咬着牙齿。
医院,爸爸就问我他的装老衣服带去了没有,为了让他放心,外甥特意连夜回去取,当我告诉他他要的衣服拿来了的时候,爸爸的眼角流下了两行泪……11月2号下午3点的时候,我问爸爸想不想家,他不是用声音而是用气说出了最后一句话:“不想家。”
年11月2日(农历九月十九)晚上6:05分,在妈妈辞世39天之后,爸爸也离开了人世……
此时此刻,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已看不清屏幕上的字迹。不到40天里,我失去了至爱的双亲,我的痛苦是双倍的。我的眼泪无法排解我胸口的郁闷,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缓解我的心痛,我想妈妈!我想爸爸!
在父亲走后12天母亲走后50天时,我写了下面的文字作为对双亲的怀念:
我相信我会成为你的灯,
它象征着生命的火焰。
我相信我会成为你的梦,
它象征着希望的延续。
我相信我永远不会忘记:
北国的黑土地和贫瘠的山村,
你曾向我讲述的辛酸往事。
此时它们已成一种蜜糖,
甘甜得叫我荡气回肠。
我知道你试图放弃抗争,
可我的身体流着你的血,你是我的根。
我惧怕诀别,更怕与你诀别!
你给了我那么温暖的家,
我还没有加倍偿还......
怎么会那样匆匆离开呢?
我还没来得及......
不知那边的世界如何?
妈妈真的已为你安排了一切?
我一想:泪就来了......
泪珠里:映着你的眼里我的成长
从出生到出嫁
你的言传身教、你的无言关爱
伴着我的脚步消失了,
一种持久的痛在血脉里滋生、蔓延
生命终归会离去,
你活出了长度,更活出了质量
我的不舍无法阻止你离开的脚步
有人说:时光冲淡一切
但我知道:
冲淡的是长度不是质量,
冲淡的是痛苦的频度,
而不是痛苦的程度。
痛苦是花火,
你走后我生命中凄美的花火。
附录一:我的父亲母亲
人们常说,老小孩老小孩。70多岁的父母就用实践诠释了这句话。
昨天保姆给我打电话说,她当兵的儿子回来了,她要请几天假,让我们多回家看看。于是,晚饭后,我和老公买了水果回家去看望爸妈。进屋后,我就感觉妈妈好像不高兴,我就问是否身体不舒服,妈妈说:“身体很好,是心里不舒服了。”我问:“怎么了?”妈妈说:“正好你们来了,快给评评理吧,看我对还是你爸对。昨天,你爸买回来几斤苹果,我刚削一个要吃的时候,你爸就说,这是糖心苹果,5块钱一斤,我买10个苹果花了25块钱,你吃这一个就是2.5元。”吃饭的时候,爸爸买的蒸饺,又是按个给妈吃的,计算出了价格。还没等听完妈妈的话,我和老公就开始笑了,我劝妈妈说:“我爸当了一辈子的财会股长,算了一辈子的账,现在老了,在家了,没什么需要计算的了,就算你吃饭了呗。这样多好,一定不能得老年痴呆症。这样用用脑挺好的。”妈说:“那你们三口明天中午来吃饭,你夹一口,让你爸给你算一口多少钱!”
我和老公哈哈大笑。这就是我年过古稀的父母。一辈子没有吵过架的夫妻。老了以后,却跟小孩子一样地找儿女替他们“断官司”。
有父母的人才感觉有家,我庆幸父母的健在,可以给儿女带来这样的快乐。
附录二:爸爸的幽默
又是一年秋风至,全家庆幸爸爸终于过了孔子都没有过去的73岁——“阎王爷不招手自己都要去”的坎儿。高兴之余,我忆起了爸爸的幽默。
小时候,正是上世纪70年代,是你想富都无能为力的岁月。八口之家,吃饭是第一大事。妈妈节俭且精打细算,所以,日子较之邻人而言一直不错。记得有一次,妈妈煮面条,鸡蛋酱当卤。妈妈用一个鸡蛋打了一碗的酱。可想而知,已经没有了鸡蛋的味道。其实,爸爸很不赞成妈妈的做法。他希望吃一顿像样的鸡蛋酱。但是,他也完全理解妈妈的用意。他幽默地表达了他的不满,他说:“你怎么没把这个鸡蛋打到酱缸里面呢?那样,咱家不是可以吃一年的鸡蛋酱了吗?”
还有一次舅舅来我家,妈妈蒸了当时很难吃到的馒头,可能是因为不经常做、业务不熟练的缘故,舅舅说妈妈蒸的馒头没起来,爸爸当时就替妈妈解围说:“我家不蒸馒头,我家蒸的是饼啊。”
爸爸的幽默传染给了我们。每个家庭成员,无论在处理公事,还是处理家事问题上,都没有人用激进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兄弟姐妹家庭事业都比较顺利的原因之一吧。
更多好文,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隋广丽,女,年生人,林甸一中八六届文科班。在林甸粮食职工学校工作13年,年至今,就职于林甸职教中心,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往期精彩内容直接点击阅读
我的父亲在林甸(“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那些年,爸爸的单车(“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父亲的牵挂(“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家园(“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林甸,那些光阴的故事(“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王鹏程的写意世界
扬起文学的帆(“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林甸乡村工作记忆点滴(“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那些年,睡在通铺的兄弟(“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说说我的婆婆(“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老街风景(“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马车时代(“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老垦荒队员的林甸记忆(“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西门外也有个北大坑(“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从林甸走向世界的剪纸艺术大师(五湖四海林甸人之刘延山)
我要谈谈理想(“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回忆父亲(“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湿地“鸟痴”吴志林:他走进了一个灵性的世界
刷爆朋友圈,“鸟叔”吴志林的拍摄现场太震撼
我的父老乡亲(“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留住老柳,记住乡愁(“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给母亲画素描(“乡愁·林甸记忆”征文)
故乡,我来了
特别提示:“林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