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脱肛痔疮
TUhjnbcbe - 2021/7/16 12:23:00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rectalprolapse)。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直肠脱垂多发生于儿童和中老年女性。儿童直肠脱垂多为黏膜脱垂,通常5岁前可自愈。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并不多见,如直肠反复脱出可导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并有引发直肠溃疡、出血、狭窄和坏死的危险,需手术治疗。直肠脱垂因素1.解剖因素发育不良幼儿、营养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小儿骶骨弯曲度小、过直;手术、外伤损伤肛门直肠周围肌或神经等因素都可减弱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肠易于脱出。2.腹压增加如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经常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3.其他 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黏膜脱垂。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以后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随着脱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因直肠排空困难,常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呈羊粪样。黏膜糜烂,破溃后有血液流出。内脱垂时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排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等直肠排空障碍一起的症状。栓剂插入肛门协助排便可使排便变得顺畅。部分患者在排便时有下腹和腰骶部胀痛。病程较长者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检查时患者需下蹲后用力屏气,使直肠脱出。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黏膜皱襞呈放射状;脱出长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指检仅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若为完全性直肠脱垂,表面黏膜有“同心环”皱襞;脱出较长,脱出部分为两层肠壁折叠,触诊较厚;当肛管并未脱垂时,肛门与脱出肠管之间有环状深沟。检查1.直肠指诊直肠指检时感到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患者用力收缩时,仅略有收缩感觉。2.排便造影检查对诊断直肠内脱垂有重要价值,漏斗征、锯齿征、宝塔征是直肠内脱垂在排粪造影X线片上的特异性征象。3.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直肠黏膜状况,可辅助鉴别直肠脱垂与环状痔和直肠息肉。诊断根据病史,让患者下蹲位模拟排便,使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后观察,一般即可作出诊断。扪诊法和双合指诊法检查有助于鉴别黏膜脱垂和全层脱垂,排粪造影法可协助诊断内脱垂。诊断标准如下:一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黏膜脱垂。表现为直肠黏膜层脱出肛外,脱出物呈半球形,其表面可见以直肠腔为中心的环状的黏膜沟。二型: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全层脱垂。脱垂的直肠呈圆锥形,脱出部可以直肠腔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黏膜环形沟。二型根据脱垂程度分为三度:Ⅰ度为直肠壶腹内的肠套迭,即隐性直肠脱垂。排粪造影呈伞状阴影。Ⅱ度为直肠全层脱垂于肛门外,肛管位置正常,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不伴有肛门失禁。Ⅲ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外,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伴有肛门不全性或完全性失禁。治疗直肠脱垂的治疗依年龄、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消除直肠脱垂的诱发因素;幼儿直肠脱垂以保守治疗为主;成人的黏膜脱垂多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成人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文献中描述的手术方式一直在不断增加。手术修复包括肛门环缩术、直肠粘膜切除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或联合悬吊固定)术和直肠缝合悬吊固定术以及多种应用合成材料补片将直肠固定于骶骨筋膜的手术。直肠脱垂的修复主要有经腹和经会阴两种手术入路。入路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并发疾病、手术医师的喜好与经验、患者年龄与排粪功能。尽管有多种经腹或经会阴术式,但仅有几种常规应用,这里所讨论的都是临床和文献中常见的术式。

(一)、直肠脱垂经腹手术

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是治疗手术风险性不高的直肠脱垂患者的代表术式(1B)。

一般认为,经会阴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疼痛较少,住院时间较短,但是复发率是经腹手术的4倍,且直肠切除后功能较差,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会阴术式的选用。经腹手术总体上疗效更好,所以已成为年轻患者和整体健康状况较好患者的选择;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稍高,因此,选择此术式需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二)、直肠悬吊缝合固定术

1.直肠悬吊缝合固定术是直肠脱垂经腹手术的关键步骤(C1):Cutait于年首次描述了直肠悬吊缝合固定术,目的是为了复位冗长肠管的套叠,并通过直肠的反应性瘢痕化和纤维化达到固定效果。据报道,缝合悬吊固定术的复发率为3%~9%,并有15%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便秘,至少有50%合并便秘的患者术后便秘症状加重。术后便秘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器质性和功能性原因都应考虑。

2.对于术前有便秘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乙状结肠切除术(1B):直肠固定联合乙状结肠切除术的优势在于切除了冗长的乙状结肠,不用人工合成材料,术后复发率低(2%~5%),功能恢复较好,但并发症(如肠梗阻或吻合口瘘等)发生率为0~20%,稍高于直肠固定术。一些研究表明,对于术前有便秘的患者,该手术能明显改善其症状;但仅做乙状结肠切除术对于全结肠慢传患者是不够的,对这类患者应在术前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建议行结次全切除术。术前有排粪失禁症状的患者术后症状很难彻底消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乙状结肠切除术对于术前无便秘或有排粪失禁主诉的患者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些患者并没有在未来发生便秘的倾向。

3.游离直肠侧韧带可能加重术后便秘,但脱垂复发率会降低(2B):游离直肠同时游离侧韧带可能加重术后便秘,理论上认为,可能与侧韧带外侧的传出神经失神经化有关。因此,直肠切除悬吊固定术的改良术式建议保留侧韧带,并且将直肠系膜单侧固定于骶骨岬上。尽管有些研究表明,是否保留直肠侧韧带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18%~89%和14%~48%,指南仍认为,游离侧韧带可能使术后便秘发生率升高,但脱垂复发率下降。

(三)、直肠悬吊补片固定术

1.Ripstein术是将直肠后壁游离后,采用补片从直肠前壁包绕后固定于骶骨岬,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C):Ripstein修复术(包括类似术式)是用人工材料包绕直肠,在骶骨岬水平固定于骶前筋膜上,此术式的复发率为2.3%~5.0%。Ripstein修复术最初是在游离直肠后,将一矩形补片在筋膜反折处从前侧包绕直肠,与直肠前壁缝合,将直肠向后上方悬吊,将补片的两端缝合在骶前筋膜上,其复发率在4%~10%,但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主要是因为在直肠前方放置了异体材料。由于术后结肠梗阻、补片侵蚀肠壁、输尿管损伤或纤维化、小肠梗阻、直肠阴道瘘和粪便嵌塞等并发症发生,Ripstein改良了这一术式。改良术是将补片的一端固定于骶骨岬以下5cm处的后正中线上,余部包绕直肠并与肠壁缝合,复发率与之前相似,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多数并发症较轻微。直肠悬吊补片固定术可明显改善20%~60%患者的排粪失禁。

2.改良的Wells术是径用系列人工材料进行直肠后悬吊固定来治疗直肠脱垂(2B):Wells等最先描述了用聚乙烯醇多孔补片固定直肠并部分切断直肠侧韧带,他报道的疗效非常好,并发症也很少。一项将聚乙烯醇多孔补片固定术与缝合悬吊固定术作对照的随机研究表明,两组复发率相当,但聚乙烯醇多孔补片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和便秘发生率较高,因此,不再采用。目前仍在使用的改良Wells术是采用其他材料(如聚酯或聚丙烯补片),腹腔镜手术用特别多。

3.直肠前侧悬吊补片固定术因避免游离直肠侧韧带而减少了术后便秘的发生,疗效与其他经腹手术类似(2B):D’HO0re等和colleagues等首次描述了直肠前侧悬吊补片固定术,此术式可能会降低术后便秘的发生率。手术中游离直肠前壁,将补片与前壁固定,再将补片固定于骶骨上。这与orr-Loygue术不大相同,后者是将直肠前后壁均游离后,再固定于骶骨上。一项系统评价(包括12项直肠前侧悬吊固定术的非随机研究,共计12例患者),结果显示,直肠前侧悬吊固定术复发率为3.4%,术后便秘发生率可能会下降23.0%,但便秘的新发生率仍在14.4%。

(四)、经腹直肠切除术

单独应用经腹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的复发率更高,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因此不应作为一线疗法(1B)。

经腹直肠切除术作为脱垂修复的备选方案,出现于年。几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此术式存在明显不足。一项对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术后2、5年和10年的复发率分别升至3%、6%和12%,并发症发生率为29%(包括3例吻合口瘘)。另一项系统评价证实,当平均随机时间为6年时,复发率为7%。对于肛门节制功能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低位吻合可能导致排粪完全失禁,采用此技术必须仔细筛选患者,加之术后复发率通常较高,功能恢复欠佳,因此尚难广泛应用。

(五)、经腹手术的辅助技术

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脱垂时更有优势(1B)。

在过去10年中,所有用于治疗直肠脱垂的经腹手术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疗效基本无差异。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与经腹手术类似,既往无腹部手术史者最佳,但既往有盆腔手术史者也可使用。腹腔镜治疗直肠脱垂首见于年,术中行直肠悬吊固定但不切除乙状结肠。从那时开始,许多研究证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0%~33%)相当,但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和功能恢复优势明显。另外,腹腔镜下结直肠切除术对于高危患者也可耐受,其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因为只有Trocar切口,只做悬吊固定而不切除肠管的患者感染概率非常低。腹腔镜下手术与开放手术所需的外科技术相似,目的一致,即根治直肠全层脱垂、改善肠功能和控粪能力并将复发率降至最低,但复发率需要根据随访时间的长短来评估。

因为术野相对固定,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疾病方面的应用多集中在盆底领域。目前,仅有几项小样本研究显示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疗效相当,其缺点是手术时间长和费用高;优点是手术可视性佳和缝合与打结简单。

(六)、直肠脱垂经会阴手术

1.直肠全层脱垂较短者可行直肠粘膜袖状切除术(1C):此术式适用于经腹手术潜在并发症较多和希望避免神经损伤的患者。对于直肠全层或粘膜脱出较短的患者,可行Delorrne术,术中将直肠粘膜环形袖状切除,然后将肌层连续纵行折叠缝合。术后复发率为10%~15%,高于经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12%,包括感染、尿潴留、出血和粪便嵌塞。术后便秘和排粪失禁得到改善,但可发生排粪急迫和肛门坠胀。尽管功能恢复状况在一系列观察研究中并不确定,但在一项比较手术前后肛管直肠测压结果的研究中,术后肛管平均静息压和收缩压明显上升。

2.直肠全层脱垂患者不适合经腹手术时,可行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与经腹手术相比,复发率更高(1C):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就是经肛门切除直肠全层和乙状结肠,再用手工缝合或用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术。此手术不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包括吻合口出血、盆腔脓肿及罕见的吻合口瘘)较少(低于10%),与经腹手术相比,适合行此术式的患者普遍高龄且伴发病多。不过,其复发率高达16%~30%,另有研究显示,应用肛提肌修复术治疗肛提肌分离可将复发率数从21%降至7%。目前,仅有一项小样本的随机研究(n=20)将此术式与经腹手术对照,两者复发率分別为10%和0。

详情请医院肛肠科各种痔疮

混合痔

肛周脓肿

肛瘘

肛裂

直肠脱垂

肛门直肠狭窄

骶前肿瘤

肛窦炎

肛周湿疹

小儿先天性肛门畸形

肠炎

结肠瘤

直肠癌

便秘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

结直肠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

肛乳头瘤

肛隐窝炎等。网络在线预约渠道畅通,为您提供舒心服务!电话咨询、预约联系-:00—22:0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脱肛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