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出现小中风的人群是哪些?具有以下慢性疾病的人群脑内发现小中风病灶的危险性极大:如,II型糖尿病;广泛性动脉硬化症;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病;肥胖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尿*症等等。因为,上述这些慢性疾病存在着形成小中风病灶的发病危险因素。
脑部发现小中风病灶绝大多数是通过颅脑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而患者身体上,并没有感觉到有脑神经受损,如肢体麻木,无力瘫痪,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这是因为小中风发生的范围一是比较小,而且位置多在大脑深部白质区域,脑功能受损表现不明显,每次小中风病灶形成非常隐匿,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从而使患者并没有感觉到中风的发生。而仅仅有一些如头晕,头昏,疲乏,困倦,睡眠障碍,以及其他的与老年慢病相关的一些临床症状。
当小中风发作经过日积月累会不断增多,以至于形成弥漫性、广泛性脑损伤时,临床症状就会较为明显,表现为认知能力如记忆力,执行力,计算力,定向力等能力的下降。也会出现肢体的协调能力,肌肉张力,二便控制能力的下降,表现为走路不稳,运动迟缓,大小便失禁,语言不清,饮水呛咳等。
当在颅脑影像检查发现有小中风病灶后是否需要立即治疗需要由小中风病灶是否是新发病灶来决定。绝大多数影像学发现的小中风病灶为陈旧性的,一般不需要治疗。而新发的小中风病灶则需要积极治疗。
一般应用保障大脑供血,增加脑血量的药物,脑神经营养药物,以及多种维生素类药物。抗凝药物不建议应用双抗治疗,因为有可能会导致微出血病灶的增多,使得病情恶化。
其实,对呀小中风发生的预防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如何有效的预防小中风病灶的增多就需要对常见的老年慢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如对:
I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与管理
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就需要遵循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建议的“五项控制方针”,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长期检测血糖水平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使并发症不出现,或晚出现。小中风发生的情况也就会不出现,或晚出现。
血压水平的管理与控制
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脑部供血不足将是经常发生的日常状态,特别是在出现头晕,头昏的症状时,脑部供血不足的状态尤为明显。
此时,需要及时的增加脑血流量的供给,其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平卧休息数分或数十分钟。待头晕症状缓解后再恢复日常活动。其次,增加日常饮水量,适当增加钠盐的摄入以增加脑血流量,也是预防小中风发生的方法。
另外,维持血压水平稳定,不宜过低是预防小中风发生的关键。建议收缩压维持水平与年龄增长相匹配。建议应用年龄+80作为老年人群收缩压维持水平(伴有心脏疾患的患者不适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OSAS)的管理与控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年慢病均与OSAS有着密切的关系。睡眠中的呼吸障碍导致的低氧状态,以及胸腔与颅内压的变化也是产生脑内小中风病灶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积极的干预睡眠中呼吸障碍是预防小中风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正压呼吸机的应用可以在供氧与改变胸腔压力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其他疾病的管理
如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及时治疗,纠正由于心脏结构异常所致的右向左的分流。积极控制好CIDP急性发作,避免此类患者的感冒与细菌感染等也是减少小中风发生的有效方法。
总之,小中风发生是中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的脑部病变,由于其发病隐匿,持续时间漫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被绝大多数患者所忽视。当小中风发生足够多而产生脑内认知功能减退,或肢体运动功能减退时,其最佳治疗时期已经错过。
因此,对导致小中风发生的危险因素需要及早的有所认识,积极的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和控制老年慢病的进展。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小中风的发生,保持大脑的健康状态。
完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记得点击右下角“在看”并分享哦~
脑内出现小中风病灶的原因有什么?
名医在线
该如何跟医生描述病情?长了“粉瘤”该怎么办?老年人脚麻的常见原因又有哪些?这份就医指南,请收好!
名医在线
什么病挂什么科?如何找到合适的医生?这份就医指南,请收好!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