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老有可依
TUhjnbcbe - 2021/6/23 9:33:00

今年春节大家就地过年,天寒地冻,大年初一,一家三口除了逛商场,只能去看电影。在女儿提议下,看了首映日的《你好,李焕英》。估计她以为是个喜剧,前半场还真是*式的喜剧,影院里大家笑声阵阵。但到后半段,我与女儿及周边的人们不停地唏嘘擦拭眼泪。直到电影完了,心里还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样本该与父母团聚的特殊时刻,*这部向母亲致敬的影片,点中了不能回家过年人群的泪穴。

多少人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在。然而,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实中,面对年老病弱的父母,有多少儿女能让他们舒心、体面的安享晚年?

75岁儿子的幸福时刻

大年除夕,我和老公给双方父母视频拜年。96岁的太奶奶躺在床上,呼唤着老公的小名:“小三子,啥时候回来呀?”太奶奶了前两天摔了一跤,只能卧床。视频中,老人的脸枯瘦如柴,但仍然耳聪目明。

“唉,这过年也不能回去看望他们,奶奶这一病,可苦了我爸妈了!”视频完,老公嘟哝了一句。像我们这样两个异乡人在北京结合,春节看望父母,只能一年每家轮一次。要不是疫情影响,今年该轮到我们回婆婆家了。

太奶奶有9个孩子,4儿5女,每家又生了三四个孙子孙女,加上曾孙,已是近百人的大家族。然而,这个如榕树林一样的家族,三十年如一日照料太奶奶的却只有公婆。今年,他们也都75岁了。身体各种毛病愈发严重,但公公的性格从来都是只要自己能动,照料母亲义无反顾,尽量不给弟弟妹妹们添麻烦。

公公是长子,父亲英年早逝,长兄如父,他18岁便帮母亲撑起这个家。自己做上门女婿,又帮着弟弟、妹妹考大学,找工作。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留在了城里,太奶奶上了年龄后,家里还有田耕种,公公和婆婆便轮换着,在两个相距40里的家来回奔波,照料她。近十年,他们终于搬到了一起,免了些奔波。

公公10年前得了膀胱癌,5年前心脏装了三个支架,胸骨还时不时绞心的疼,医院的专家,也没查出什么毛病。婆婆高血压、冠心病,长年服药,去年还刚做了一个乳腺手术,膝盖骨质增生,长年痛。他们本已到了子女在侧照顾,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可是仍然承担着照顾老母的责任。苏北太冷,我们总是希望冬天他们能来有暖气的北京过冬。可是二十年来,他们春节只来过北京一次,那次公公来了不到10天就匆匆回家了。家里有个妹妹在帮助照顾,但他放心不下。

因为有太奶奶,这个大家族的春节拜年活动可谓声势浩大。我第一次回婆婆家过年,着实吓了一跳。过年的几天,一拨拨的亲戚来访,看望太奶奶,婆婆得照顾一大家人吃饭,每顿饭数十人。她一辈子要强,事事都要做好。席间人们一口一个大嫂子、大舅妈、大奶奶地地叫着,并称赞她的菜做得好,说每年吃到她做的菜,才感受到年味,听着这些,她就乐得忘记连日来的劳累。

“干嘛不让年轻的媳妇们来帮厨,在我们陕西老家,小时候过年待客都是年轻媳妇们在忙,老人那都是坐在炕上陪客人聊天的,哪有让老人忙的?”我陪着婆婆在厨房里忙活,偶有个姑姑前来帮忙打个下手,其他一大堆年轻媳妇们连客气一句都没有,她们只顾着嗑瓜子聊天。我心里有些生气,这都是自家人呢,怎么忍心让年迈的婆婆一人忙活。

“就是老太太在,家里才这么多人来,才热闹呀,再累我们也高兴。我这么大人了,只要母亲在,我就还是个有妈的人,多幸福。”一旁在灶膛烧火的公公回应着我的不满。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75岁的公公很开心,他还是一个儿子,有妈妈陪伴在侧。

每当晚上,没人的时候,公公躺在太奶奶床边单支的床上,陪着她看电视,两人还津津有味地讨论着剧情。

是母亲还是女儿

大年初二,弟弟一家四口人去他岳父家拜年,要住两天,母亲在家里觉得冷清,就打了语音和我聊天,唠唠叨叨说了一个小时。

唠着家长里短,就说起了三姨。

三姨70出头,近几年得了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连着几天整日的睡觉。如今大小便失禁,已用起了纸尿裤。姨父10多年前因意外没了,她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女们都忙着养活自己的子女,大部分时间,她都呆在镇上女儿的裁缝铺里。两个儿子说好跟着小儿子过,大儿子每年出钱。三姨常年见不到外出打工的儿子们,心里时长挂念,有时嘴里念叨想儿子,一人出去就走丢了很多次。

4年了,三姨的状况愈加严重,女儿的丈夫身体一直不好,一双上大学的儿女就凭她一双手苦苦支撑着一个裁缝铺。铺子离三姨家不到一公里,她不忍家人把三姨锁房间里,大多数时间把三姨接到自己身边看着她。有时看着给自己喂饭的女儿,嘴里嘟囔着喊“娘、娘”,女儿一边流着泪,一边喂着饭。在女儿身边,三姨如孩子般乖巧安静地坐在一旁,一眼一眼的看着她。表姐偶尔回一次自己家,要把她送回去,她就抹着眼泪,揪着表姐的衣角,不肯撒手。

母亲离得近,过两天就去看看姐姐,给她送些吃的,帮着洗洗涮涮。

“我妈实在太可怜了,可我也有家要顾呀。“表姐常在母亲面前抹泪,她不知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

母亲也不知道,看着侄女黑瘦的脸,母亲就会说,老天要是对姐姐好,就收了她吧。

“年前去你外婆坟前,我还对她说,让她叫叫三姐吧,这个世界,姐姐活得太苦了。还成了儿女们的拖累。“母亲说着这话,声音变得哽咽。

救与不救

“对了,斜对门的你二妈年前走了,很快,没受什么苦。“母亲说着三姨的事情,用羡慕的语气说起了二妈。

前年看起还身体很好的二妈怎么就走了呢?之前我一回老家,她总笑眯眯的迎上来和我说话,那眼睛还闪着年轻时精明利落的光芒,让人会想起她年轻时那事事要强,风风火火的样子。

“昨天刚下葬,村里人都去送了一下。唉,这两个儿子累得够呛,上午下葬后,中午大家一起吃饭,小儿子一口气吃了四碗。他说,这两个月,终于能坐下来好好吃口饭了。”母亲平静的说着,“从生病到去了,三个月,最后两个月,小儿子回来一直侍候着,也是享了几天福。之前她一个人在家,吃饭都是村里人帮忙从街道捎带些回来,大小便都是问题。”

二妈年轻时要强的性子,和子女们总不合,两口子一直单过,前几年老伴中风去逝,她就孤零零一个人,儿子们忙,儿媳们不待见她。据说一辈子节省惯了,做饭不怎么炒菜,长期营养不良,贫血最终导致肌无力,一度卧床不起。病重后,儿子们回来看看,医院看了一下,抓了些药。

“怎么不医院再看看呢?“我不能理解,二妈养大了两个儿子,还帮着带大了孙子孙女,可儿女们就这样尽孝?

“这样也挺好,没怎么受罪,也不拖累儿女。不像你大姑,那三年把你姑父和大儿子拖累得可不轻呀。“母亲又自顾自的念叨着,我心里一阵酸楚。

前年,卧床三年的大姑去了。她之前曾脑溢血,大儿子坚持做开颅手术,之后人瘫痪在床,不识人,各种疯话。儿女们都处在孩子上大学、成家阶段,都忙,大家出钱可以,出人没有。儿女们一起出钱请护工,帮着姑父一起照顾,可是没有一个护工呆过1个月,最后无奈,大儿子提前退休,回家帮父亲一起照顾大姑。“是你大表哥坚持要做手术,没办法,他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母亲一说起此事,就是这样的评价。”不过,他性格像你姑父一样,善良,心细,会照顾人。你大姑一生三次大手术,你姑父一直细心照料,三里八乡还真找不出这第二个人来。”

“唉,不说了,你们在外地,把自己身体照顾好,把自己小家顾好,我们就放心了。”通话结尾,母亲又是这句嘱咐。

父母这一代人,无论何时都先是为儿女着想。可能二妈也是如此想的吧,医院诊断,或许就是她自己的坚持。

当我们老了

百善孝为先,这种认知源于我幼年时,父母孝敬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但是这20年来,我自己忙着成家、立业、生子,一年到头只能看望他们一次。前些年还能偶尔接他们来和我们小住,这两年,女儿正上高中,我们随孩子租住的学区房,破、小且贵,除了过年我们轮流回去,也没法接他们过来一起。

之前,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带着两方老人一起去旅游。但公婆说要照料太奶奶不能离家,在女儿初中时,我曾带父母去过一次海南,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旅游,第一次去南方,第一次看见大海。

如今,我就盼望着女儿考上大学,我们搬回自己的家。这样,就可以轮换着接双方的老人过来一起小住,多陪陪他们。一起去旅游已然成了一个奢望,公婆、父母身体均已不能支持走太多的路。

有时我在想,子女对于父母的意义何在?辛苦养大儿女,盼着老有所依,可当有一天父母老了需要依靠的时候,子女们却都陷在自己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已无力照料父母。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也终将老去。

人到中年,身边的朋友们都表示要好好锻炼身体,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不能生病。同时也要为以后打下基础,等自己老了不用太拖累孩子。而且绝大数人也都做好了当独自一人时去养老院养老的打算。

我们这代人,终将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对父母,我们许多人还遵从传统的孝义观念,希望能为他们养老送终,但同时又保持独立,不全为子女而活,将来也不打算依靠子女。

然而无论哪代人,为人父母的心,却始终都是一样的。

如今,看着在青春期挣扎着总想脱离父母管教的孩子,时时会炸雷一样说出无情无义的话来,顿时会击垮自己10多年来满心满眼的爱和付出,深受伤害。每每此时,总会想起自己年少轻狂,也时常说出各种狠话,气得母亲抹泪。

最终,这一代代人,欠了父母的债,最后都还在了自己的子女身上。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来源:轻风飞扬

投稿|admin

ffbxw.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有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