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方案提升免疫力,超实用
TUhjnbcbe - 2021/6/14 17:29:00

西医上定义,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以中医的养生法则及中医的病理医理来讲,主要体现在“正气”。

《*帝内经》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通俗的来说,就是人体正气足了,就不容易得病,也就是免疫力增强,病原体就很难入侵。

正气主要是以气血以及精、津液等基本物质为基础,精、气、血、津液旺盛则脏腑、经络功能正常,人体就有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是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痰饮、水湿、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性病邪,内火、内寒、内湿、内燥、内风等内生五邪,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各种外伤及继发病因等。正气与邪气是一个矛盾体,正气弱则抗邪无力,邪气便顺势侵袭人体而发病。正气的盛衰决定疾病的发展与预后:正邪交争后,虽正不胜邪而发病,但相对来说,正气充盛的患者发病轻,病位浅,病程短,预后良好;而正气虚弱者,发病重,病位深,病程长,预后差;如正气虚甚,则不能消弱、中止邪气侵害,造成慢性病证迁延不愈,或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病情恶化而死亡。因而,不管是治未病”还是“治已病”,都需要内修正气。

怎样修正气,延长生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心理上,修心养性,积极乐观

2:饮食上,饮食有节,营养均衡

3:生活上,不妄作劳,劳逸结合

心理篇

万病由心生,万病也由心治。

古人云:“气大伤身。”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使身心受损,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邪气入侵,也就很容易生病。

愉悦心情能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增加或激活某些免疫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力。过多负面情绪,不仅可能导致抑郁等心理疾病,还会减少进食,影响身体营养状况。尤其是当下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更应该学会减压。所以,要时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一颗平常心方法:静坐当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敬君子方显有德,避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自处超然,处人蔼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思之坦然,为之善然。

饮食篇

中医主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强调饮食的多样化,极力反对偏食,如果偏嗜五味,就可能导致五味失衡,营养失调。

所以,在日常饮食养生中,一定要注意五味调和,以此来达到均衡营养。食疗中,要注意以清淡为主:

倡导“三少一多”即少脂,少盐,少糖,多素。

多吃五谷杂粮,增加对纤维含量高食物的摄入,可以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保持皮肤的弹性,延缓衰老。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心、胃、大肠经,具有滋阴润燥、补虚润肺、解*、调和诸药的作用,常用于肺燥咳嗽、体虚、肠燥便秘、口疮、水火烫伤、胃脘疼痛等。

正因为能提高人体巨噬细胞吞噬病*、细菌的能力,使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的最佳状态,被称为“天然的免疫增强剂”。

大蒜:大蒜素抗感染和细菌,食用大蒜可预防感冒,它还是保护肝脏及心血管的正常功能、调节血糖、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最佳配料,经常咀嚼大蒜的人患结肠癌和胃癌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建议在烹饪菜肴时加入一些大蒜末。

番茄:含有很多的抗氧化因子,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C,这些物质均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螺旋藻:其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可纠正酸性体质,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生活篇

保证充足睡眠:

长期通宵熬夜会严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从而更容易感染病*。

尤其是在传染病高发或季节交替时,易出现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而导致的荨麻疹、带状疱疹等与免疫力下降相关的疾病。

每周坚持锻炼:大家都知道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但是切忌过度运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有劳有逸,劳逸结合,既不过劳,也不过逸,做到劳而不倦。

万一邪气入内,如何解决,首先考虑疏通人体最大的经络,那就是膀胱经。

本文中,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膀胱经的位置,膀胱经不通的表现,以及中医打通膀胱经的方法等相关内容。

一、膀胱经的位置

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

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二、膀胱经途径穴位的作用

膀胱经上的穴位最多,有67个,而且主要部分都在人体的后部——后背和腿后侧。古人把膀胱经比喻成人身体的藩篱,说它是抵御外界风寒的一个天然屏障。

而风寒之邪通常从后背侵入人体,膀胱经就是人体在后背的一个大栅栏,能防止病魔入侵。

同时,膀胱经又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通道,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刺激膀胱经,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废物从尿液中排出去。

膀胱经每个重要穴位注解:

1:睛明

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疏风清热,通络明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2:攒竹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疏风清热,通络明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②呃逆。③腰痛。④膈肌痉挛。

3:眉冲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疏风清热,清头明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头痛,眩晕,鼻塞。②癫痫。

4:曲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疏风泄热,清头明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头痛,鼻塞,鼽衄。②目视不明。

5:五处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疏风泄热,清头明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头痛,头晕。②中风偏瘫。③癫痫。

6:承光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疏风泄热,清头明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头晕目眩。

7:通天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疏风清头,通利鼻窍。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鼻塞,鼻中瘜肉,鼻疮,鼻渊,鼻衄。②头痛,目眩。③中风偏瘫,癫痫。

8:络却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疏风清头,通经活络。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耳鸣。

9:玉枕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疏风清头,通经活络,通窍明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头项痛,目视不明。②鼻塞。③脚癣。

10:天柱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疏风清头,通经活络。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头晕,目眩。②头痛,项强,肩背痛。③鼻塞,咽喉痛。

11:大杼

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12:风门

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宣肺解表,疏风清热。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13:肺俞

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养阴清热,调理肺气。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14:厥阴俞

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疏通心脉,宽胸理气。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15:心俞

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16督俞

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理气宽胸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心痛,胸闷。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气喘。

17:膈俞

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18:肝俞

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胁痛,*疸。②目疾,吐,衄。③癫狂,脊背痛。

19:胆俞

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

20:脾俞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健脾利湿,益气和中。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腹胀,*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21:胃俞

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理气和胃,化湿消滞。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22:三焦俞

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通利三焦,疏调水道。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23:肾俞

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24:气海俞

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培元益气,强壮腰膝。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25:大肠俞

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通肠利腑,强壮腰膝。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

26:关元俞

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壮阳补肾,调理下焦。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腰骶痛。②腹胀,泄泻。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27:小肠俞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通肠利腑,清热利湿。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

27:膀胱俞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通调膀胱,清热利湿。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

28:中膂俞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清利下焦,益肾壮腰。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泄泻。②疝气,腰脊强痛。

29:白环俞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温补下元,调理气血。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②腰骶疼痛,疝气。

30:上髎

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壮腰补肾,通经活血。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31:次髎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壮腰补肾,通经活血。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32:中髎

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②腰骶疼痛。

 33:下髎

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小便不利,带下。

34:会阳

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壮腰补肾,清热利湿。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②阳痿。③带下。

35:承扶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疏经活络。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36:殷门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腰痛,下肢痿痹。

37:浮郄Fuxi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舒筋利节。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腘窝部疼痛、麻木或挛急。

38:委阳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舒筋利节,通利水道。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②腿足拘挛疼痛,痿厥。

39:委中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舒筋利节,清热解*。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小便不利。

40:附分

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舒筋活络,祛风散寒。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41:魄户

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养阴清肺,平喘止咳。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

42:膏肓俞

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养阴清肺,补虚益损。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肺痨咳嗽气喘,纳差,便溏,消瘦乏力。②遗精,盗汗,健忘。③肩背痠痛。

43:神堂

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宽胸理气,宁心通络。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闷,咳嗽,气喘。③肩背痛。

44:譩譆

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养阴清肺,疏风解表,活血通络。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目痛,鼻衄,热病无汗,疟疾。

45:膈关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和胃降逆,宽胸利膈。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饮食不下,呃逆,呕吐。②脊背强痛。

46:*门

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胸胁胀满,呕吐,泄泻。②背痛。

47:阳纲

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调理肠胃。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疸,腹痛,肠鸣,泄泻。②消渴。

48:意舍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健脾和胃,化湿消滞。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49:胃仓

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健脾和胃,理气消滞。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

50:肓门

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化滞消痞,化坚通乳。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

51:志室

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补肾益精,通阳利尿。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

52:胞肓

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疏通下焦。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

53:秩边

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疏通下焦,强壮腰膝。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54:合阳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疏经活络,祛风除湿。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③崩漏。

55:承筋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疏筋活络,通肠提肛。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痔疾。②腰腿拘急疼痛。

56:承山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舒筋活络,理肠疗痔。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痔疮,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③脚气。

 57:飞扬

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散风解表,疏经活络,清热利湿。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头痛,目眩,鼽衄。②腰腿疼痛无力。③痔疾

58:跗阳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舒筋活络,清利头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头痛,头重。②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59:昆仑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舒筋活络,清利头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60:仆参

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疏经活络,舒筋健骨。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下肢痿痹,足跟痛。②癫痫。

61:申脉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疏经活络,宁心安神。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痫症,癫狂。②失眠,足外翻。③头痛,项强,腰腿痛。④眼睑下垂。

62:金门

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疏经活络,宁神熄风。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癫狂,痛症,小儿惊风。②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63:京骨

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疏经活络,散风清热,宁神清脑。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头痛,项强,目翳。②腰腿痛。③癫痫。

64:束骨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癫狂,头痛项强。②腰腿痛,肛门痛

65:足通谷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疏经活络,散风清热。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②癫狂。

66:至阴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疏风清热,矫正胎位。归足太阳膀胱经穴。

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目痛,鼻塞,鼻衄。


  三、膀胱经不通的表现

膀胱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前列腺肥大。


  经络学说是中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全身14条经络,如果不通,就会引起相应的症状。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经络不通的常见症状:

1.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2.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3.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4.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5.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6.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7.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

8.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9.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10.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11.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

12.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13.任脉不通的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四、膀胱经不通的原因


  造成经络不通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包括以下两方面:

1.自然环境的污染。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天气的影响,所造成的细菌、病*、冷、热、风、湿的侵袭等等。

2.社会环境的影响,*治动乱、战争灾难、经济危机、文化环境造成的精神污染、家庭不和、人与人间的无谓争斗等等,也会造成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混乱和失调,从而导致经络不通,生病、甚至死亡。


  相比较外因来说,内因更重要,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体内某些器官出了毛病。

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机体出现问题,特别是五脏六腑器官出了毛病,物质、能量无法交汇转化,自然造成经络不通,精气不足,生病,甚至死亡。

2.气血不足。如果身体的气血不足,不能把身体的垃圾运送出来,经络也会堵塞。

3.精神内伤,思想上出了毛病。《内经》讲“精神内伤,形必败亡。”。中医所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五、打通膀胱经的方法

凡病者皆体现为经络不通,只要打通经络,正气就上升,正气升则邪气降,直至阴阳平,阴阳平则百病消。

打通经络的方法很多,但上古之人以外治法为主,药用在最后。

1:平时采用穴位按摩养生方案

下面介绍几个增加免疫力的穴位,供大家参考。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摩方法:

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

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慌、心悸、心痛、心烦、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癫痫、癔病、失眠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合谷穴

合谷穴(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

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曲池穴

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

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

能主治发热、咽喉肿痛、高血压、肩肘臂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2:疏通膀胱经

疏理膀胱经,增强免疫力,爱护您自己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中最长的一条经脉,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

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行达额部,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它有一条支脉,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它的直行经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连络于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颈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分左右沿肩胛内侧,挟脊柱两旁下行,至腰部(肾俞穴),穿过脊旁肌肉,深入体腔,联络肾臓,属于膀胱。另有一条支脉,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外侧后缘下行至胭窝中(委中穴)。还有一条支脉,从项部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外侧后缘至胭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沿小腿外侧后缘下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交于足少阴肾经。我们的膀胱经就如同城市中的各种排污管道,汇聚多处的污水,最后到达膀胱储存后排出。本经发生异常变动时,就会出现气上冲而感头痛,眼球疼痛的好像要从眼眶中脱出来一样,颈项就好像在被牵拔般紧张疼痛,脊柱和腰部疼痛剧烈,髋关节不能屈伸,膝腘部发麻,小腿肚疼痛。膀胱经一侧有67穴(左右两侧共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后颈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在膀胱经中,睛明穴(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应该是女性朋友的最爱。因为睛明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而长期坚持按摩睛明穴可祛除皱纹。用食指按住双侧睛明穴,每秒做强按压一次,要天天坚持才有效果。膀胱经上的至阴是一个妇科要穴。此穴位于足小趾的外侧,古书《医宗金鉴》中记载这个穴位可以用于治疗因为胎位不正造成的难产。曾听一个女中医谈到至阴穴的效果时,现身说法的讲到,在她怀孕时胎位不正,灸过至阴后就正了,不料过两天检查时发现又不正了,只得再灸,又灸了三次,小宝宝才老实了,终于顺产了。其他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更年期综合征及乳痈、乳癖等,采用针灸至阴可获得一定功效。说到膀胱经,还有一个穴位必须提及,那就是委中穴。腰痛疼痛、腰扭伤等病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而委中穴是这些病的克星。“腰背委中求”,这是“四总穴歌”的一句。委中穴是四总穴中的要穴,“腰背委中求”就是说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疗。取委中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此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经常按摩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清热解*的功效。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通道,无时不在传输邪*,而其他排*通路皆是局部分段进行,且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膀胱经不通则影响人体的排*,*素积累将危害健康。

 若这条经络通畅,外寒难以侵入,内*及时排出,身体何患之有?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通膀胱经。所谓“打通”就是让更多的气血流入这条经络。那么,谁给膀胱经供给能量呢?主要是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只是个通道,本身无动力运行,需肾气的支持才能完成御寒、排*的功能

 打通膀胱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也很多,如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如果膀胱经不通,敲臀就会很痛)都可以用,还可用掌根从颈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的话也可用肘来揉。


  要注意,膀胱经在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样可以刮痧、拔罐、点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还可两腿绷直,俯腰两手摸地,向后仰身弯腰以及仰卧起坐,还有许多瑜伽上的动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后侧的膀胱经,那就全可采用。


  膀胱经在大腿后侧不是太好敲,所以可以用“抻筋”的方法,就是前后左右压压腿,感觉到后侧的筋被拉伸开。也可以采用“刮痧”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疏通膀胱经。还有就是平时上班休息的时候,把大腿的肉肉后侧多捏捏揉揉。

 3:用什么方法排*最好,最佳选择就是刮痧刺络拔罐,配合艾灸综合方案

其实很不确定,刮痧若出痧很畅,则效果最佳。若不爱出痧,但按揉穴位却很痛,则按摩效果最好。若不出痧,按摩穴位也不痛,则拔罐效果好,而最好的就是刺络拔罐,俗称排瘀净血疗法,方法简单有特效,循经取穴,俞募搭配条例脏腑,取穴膀胱经上瘀堵严重点,重点先循经刮痧,找严重岀痧压痛点配合膀胱俞,委中穴,承山穴,大杼穴,气海俞。最后做督脉灸,也叫:火龙灸,同时透穴灸双侧涌泉穴,引火下行,效果超美,疗效特别好,有条件可以配合益气固表方剂:玉屏风散加减,真正做到三位一体综合方案实施,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之境界!

以上资料是本人摘抄整理,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参加正规学习者不建议操作,详细刺络拔罐技术,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方案提升免疫力,超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