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催人奋进北疆英模的事迹感动乌海
TUhjnbcbe - 2021/6/12 15:35:00

11月10日,自治区*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委组织部、自治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北疆英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我市举行。报告会上,8名报告团成员以感人至深的话语向听众讲述了7位北疆英模对*忠诚、信念坚定的*治品格,恪尽职守、担当有为的精神风貌,无限赤诚、默默奉献的为民情怀,淡泊名利、怀德自重的崇高境界。一位英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就是一盏明灯,榜样催人奋进。今天我们推出北疆英模的先进事迹报告,带领大家重温英模的故事、感受榜样的力量。

——编者

讲述人:任国英

(任明德同志女儿)

任明德:

始终牵挂着百姓的老兵

大家好!我是任明德的女儿任国英。今天,我站在这里,心情非常沉重。今年6月,我亲爱的老父亲永远离开了我,离开了他挚爱的这个世界。老父亲走了,我与他一起生活的58年里的点点滴滴却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眼前,让我难以忘记。

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我们家4个孩子,每个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国”字。老父亲把自己一贯坚持的“精忠报国”信念,融入到他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当中。

记得小时候,由于父亲工作忙,我很少见到他。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他那满身的伤疤。有一次,我逗父亲说,老爸,你这些伤疤可真难看。原本笑着的父亲一下子严肃起来说,打仗,能不受伤?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当时,我不理解父亲怎么会突然之间变了脸,更不知道“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句话在父亲心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在我16岁的时候,父亲因公出了车祸,造成半身瘫痪。医生说,父亲最多还能活两年时间。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他主动提出申请,带着我们全家回到了老家通辽。

刚回老家的时候,我们的情绪都很低落,倒是父亲自己很淡定。他安慰我们,不要怕、不要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回到家乡同样可以为人民做事情!比起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友,我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我要替那些战友好好活着!

原本以为,父亲离职休养后,会过几天清闲的日子。可是这种安定的生活并不是父亲从心里喜欢的。有一天他和我说,焦裕禄是县团级干部,他得了肝癌,还继续为*和人民工作,我也是县团级干部,却在家里干吃等死。我当时以为,他就是一时的情绪,说说就过去了。没过几天,他出去上厕所的时候发现我家门前的小路上满是垃圾,公厕里外全是屎尿堆积的冰包,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父亲竟然拄着拐杖开始义务清扫街道,打扫厕所。他的腰弯不了,就跪着刨,连累带痛晕倒在厕所里,被邻居抬回了家。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到父亲正单腿跪那里,用拐杖捅居民楼的灰道,弄得满身满脸都是脏土,当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再加上同学说我父亲是掏大粪的,我既心疼他又觉得没面子。回家后,和父亲大吵一架,我一边哭一边说:“你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你干这样的活,我接受不了,太丢脸了!”从来没有对我发过火的父亲大声对我说:“我为人民服务丢了谁的脸?”父亲就是这样倔强的一个人,他将义务清扫街道当成了他的一种责任,一干就是36年。每天清晨,一把扫帚、一辆手推车竟然成为小巷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父亲心里始终牵挂着老百姓,谁家有困难他知道后都主动去帮忙。可他却甘于自己一生清贫,一辈子粗茶淡饭。他总说,我是一个老兵,绝不能让头上这颗红星变了颜色。

我下岗后得了乳腺癌,想让父亲找领导照顾,给安排一个工作。可他一口拒绝,坚决不向组织开口。当时我怨过父亲,直到今天,我终于明白了,父亲是在用一生的实际行动,来兑现他入*时的誓言,来永葆参加革命时的那颗初心!父亲的奉献是完完全全的奉献,父亲的心是精忠报国的赤子丹心!

父亲最喜欢的一首歌是《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在父亲弥留之际,几天几夜滴水未进的时候,他还在轻轻地吟唱着这首歌。在失去了父亲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这首歌,也懂得了他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情怀。

父亲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对人生的理解、对*性的理解却达到了极高的认识。

打江山,坐天下!而父亲“坐天下”的方式却不是当老爷、享清福,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父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作为儿女的我们一定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任明德(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郊街道居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老战士,北疆楷模)

讲述人:龙梅、玉荣

龙梅玉荣: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代代相传

龙梅同志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我是龙梅。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我们家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搬迁到了乌兰察布盟达茂旗新宝力格公社日光大队落户。第二年我家分到一群羊,有只,这是集体财产,也是我们牧民的命根子,我们全家全靠这群羊挣工分养家糊口。

50多年前的年2月9日,在达茂旗草原,我和妹妹玉荣因为一段抗击暴风雪、保护集体羊群的故事,成了大家所熟悉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总会提到这样几组数字:11岁的龙梅、9岁的玉荣,零下40度的严寒,徒步奔走70多里地,与暴风雪搏斗一昼夜,保护了集体的只羊,等等。这些数字,向大家传递出了这样一种认知:那么小的两个孩子,那么多的一群羊,那么寒冷恶劣的天气,与暴风雪搏斗了那么长时间,她们真是不简单!

其实,当时我和妹妹的想法特别简单,我们心里想的就是:只要羊群在就好,人在羊就在。信念是最有力的武器!漫漫雪夜里,我和妹妹正是靠着这样一种信念的支撑,最终战胜了寒冷、饥饿、疲乏与恐惧。

勇敢顽强、直面困难是蒙古民族的传统,向雷锋学习,国家和集体利益至上是我们的信念,正是这些精神力量让我和妹妹抵御了饥饿寒冷,战胜了暴风雪,最终保护了集体的羊群。可以说,这些纯洁的情感,就是我和妹妹的初心之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过去,阿爸告诉我们,只要跟着羊群跑,羊就丢不了;现在,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只要跟着共产*走,只要心里想着多为人民做点事,初心就忘不了。

这就是我50多年来最真切的感受!

玉荣同志的报告

大家好,我是玉荣。姐姐刚刚说得特别真实,是真情的流露,也说出了我的心声。

仁爱、勇敢、坚韧,这是阿爸阿妈等长辈们传承给我们的宝贵品质,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基因。蒙古族那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我和姐姐从小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的坚毅性格,这也是我们能够勇敢地保护着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力量源泉。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过去了,我和姐姐的故事至今还在被大家一次次地反复提起,我们的事迹也影响了很多人。我想,大家共同喜爱并推崇的,就是我们对信念的坚守,就是那永不能忘的初心。

*和人民把我们姐妹从普通牧民的孩子,培养成*人、大学生、民族干部,后来又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我们姐妹都是年入*,入*以来一直严格以*员标准来要求自己。

成为家喻户晓的小英雄之后,万人瞩目。作为公众人物,我们当时的压力也很大。上大学后,我们在*组织的培养下,把压力变成了动力,继续保持单纯、朴实、真诚的品质,对*完全忠诚,并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参加工作之后,我们姐妹多次调换过岗位,但都听从组织决定,从不提个人条件。尽管我是一名残疾人,但在工作上、生活上绝不搞特殊化,绝不躺在荣誉上睡大觉,健全人能做到的我都要求自己做到。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曾有一家南方的企业过来跟我们谈,想重金聘请我们作广告代言人,借“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知名度为他们的产品做推销广告,被我们婉言谢绝了。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这是*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崇高荣誉,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遗产,容不得有半点儿亵渎和贪欲。

50多年来,我们拖着病残的身躯,接受了许多次的新闻采访、做了许多次的主题演讲和报告,还参加了许多次的公益活动,面向广大青少年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同样的故事讲了无数次,鼓励别人的同时也在激励着我们自己,为的就是让“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火种点燃年轻人心中的火把。如今我和姐姐都已退休在家,“草原英雄小姐妹”也变成了老姐妹,但我们仍然继续发挥余热,在家乡筹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虽然这些事情用去了我们的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我们觉得特别值得,我们奉献得心甘情愿!

我们姐妹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但榜样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我们身上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将走出草原、走向永远!今后,我想,只要我们还能动、还能出来走,还能说话,就会继续讲述50多年前我们与暴风雪搏斗的故事,继续让“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代代相传!

龙梅(包头市东河区*协原主席,全国最美奋斗者)玉荣(自治区*协原副秘书长,全国最美奋斗者)

讲述人:丁宁

(自治区人民*府驻东风航天城办事处副主任)

苏和:

大漠深处播绿人

大家好!关于苏和老人在黑城植树治沙的感人事迹,我早有所闻。坦率地讲,作为一个与他隔着两个时代的年轻人,我不敢相信也很难理解,一位正厅级干部,放着舒适安逸的退休生活不去享受,为什么非要一头扎进沙漠里,在黑城那么艰苦的地方去种梭梭呢?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当面问问他。

还记得,那是年5月的一天,我们青年志愿者到黑城开展保护生态志愿服务活动。而富于传奇色彩的苏和老人,就在那里等着我们,他穿着一件褪色的衬衫、戴着一顶晒旧了的遮阳帽,脚上穿着一双沾满了泥巴的胶鞋,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洁白的牙齿。与苏和老人初见的这一刻,我突然鼻子发酸、双眼一热,感觉他像极了大漠里的一株历经沧桑的胡杨。

见我们来到大漠深处,苏和老人非常高兴。老人给我们分配好工具,我们就开始了劳动。虽然是五月天,可沙漠里的阳光却是十分的*辣,茫茫戈壁中连个遮阳的地方都没有,大家热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仅仅半天功夫,我们就已经抬不动水管也拿不动铁锹了,而这时又有骆驼过来偷啃梭梭,我们帮着老人驱赶骆驼,最后都累得瘫坐在地上,说啥也迈不动脚步了。

中午时,苏和老人的老伴德力格阿妈招呼我们回家吃饭。老人的家其实就是三间小土屋,家中没有任何家电,也无法存放蔬菜和肉食,老两口平日的伙食基本上就是白开水煮面条。吃着德力格阿妈给我们煮的面条,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疑问,我问老人:“苏爷爷,您在大漠里这么辛苦地种梭梭,而这梭梭长得也太慢了,10年以后才能成林吧,那时候您都80多岁了,还怎么享受啊?您就没考虑过回到城里安度晚年吗?”

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苏和老人温和而强有力的答复,他说:“孩子,我享受不到没关系,你们可以享受得到,咱们的子孙后代可以享受得到啊!额济纳旗的西居延海干涸了,黑河也是季节性河流,这就是沙尘暴的根源啊。如果现在不加紧治理,我们的后人就会成为生态难民。作为额济纳人,我有义务在治沙的道路上带一个好头儿。我是一名老*员,咱心里要永远装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我真切地感受到,对于这个问题,苏和老人的态度是明确的,信念是坚定的。他是为了我们,为了家园才选择了这样艰辛的生活。

自从那次难忘的见面后,我与苏和老人还有过多次的接触,我深深被他“说到做到,言行如一”的品格所感染。他的播绿故事也在大漠广为传颂。为了实现美好的愿景,从年到现在,在茫茫的戈壁面前,苏和老人怀揣初心、肩扛使命,坚韧地走着他的“治沙”之旅。

当时,黑城周边荒无人烟,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年四季都在刮风,苏和老人请来的工人刚到黑城就被艰苦的环境和弥漫的沙尘暴吓住了,有人背起行李掉头就走。

沙漠里没有电、没有房子、没有灌溉系统,苏和老人就自己动手,盖房子、修深井,手提水桶给梭梭浇水。

夏天沙漠里气温很高,地表温度能达到70多摄氏度。为了能多干点儿活,苏和老人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趁天气稍凉一点儿时,给梭梭浇水,检查网围栏,赶骆驼、灭老鼠,每天都要走十几里的路,出门时背着5斤的水壶,等回来时水已喝得一干二净。

治沙之路不仅仅是辛苦,还有危险。那是年春天,苏和老人和老伴儿开车回黑城,车陷在沙漠里,手机又没有信号,老两口没有带够充足的水和食物,就在车里困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被过路的牧民发现。

还有一次危险,发生在年9月,那天苏和老人正在林地边干活,旁边一辆带着割草机的拖拉机干完活之后忘记了熄火,还在转动中的割草机绞伤了苏和老人的腿。多次手术后,他因多年患有糖尿病,伤口久久不能愈合,最终腿没能保住,做了截肢手术。我不敢去想老人遭受了多大的罪,这是常人所无法承受的。可当他装上了假肢,能够站起来行走时,他又回到了黑城,回到了他心爱的梭梭林。

10多年来,苦干在额济纳大漠中的苏和老人,用他那双粗糙宽厚、布满老茧的双手,捧出了一份率先垂范、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的答卷,真可谓“余晖映白发,绿洲照丹心”!

“时代是出卷人,*员干部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楷模”苏和交出的这份答卷,*和人民群众给的是——满分。

苏和(阿拉善盟*协原主席,时代楷模)

讲述人:段雅丽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都贵玛:

草原最美的额吉

大家好,我叫段雅丽,是四子王旗委宣传部部长。今天我要讲述的人物是“人民楷模”“全国最美奋斗者”都贵玛的感人事迹。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草原母亲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的国家荣誉称号。

年,都贵玛出生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一个普通牧民家庭,生活在大草原,养成了她勤劳、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年,一个特殊的年代,将都贵玛与28个孩子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年至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饥饿灾祸席卷了全国,因为缺乏食品,上海、江苏等地的孤儿院里几千个孩子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在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同志的安排下,名孤儿乘着一列列北上的列车来到内蒙古草原,他们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是乌兰夫同志对*中央的庄严承诺。四子王旗把接纳28个孩子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切为了孩子!”这个口号,成为了行动指南。当时的都贵玛只有19岁,还没有结婚,由于念过书、做事认真,她被选到四子王旗保育院当保育员。

看着这些来自遥远地方的可怜孩子,自幼失去双亲的都贵玛决心为他们打造一个温暖的家。为此,这个未婚姑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肩负起抚育28个婴幼儿的重任。她给孩子换尿布、喂奶粉、哄睡觉、教蒙古语,照顾饮食起居……白天忙得焦头烂额,夜里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跟着闹的场景又让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最让她担心的是孩子生病,牧民们常常看到年轻瘦弱的她骑着马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被草原狼包围的风险,奔波几十里地送孩子就医。

年春夏之际,当地没有子女的牧民家庭,开始陆续收养这些孤儿。每个家庭来领养孩子时,都贵玛都要仔细介绍孩子的身体情况、个性习惯,交待抚养方法、注意事项。都贵玛舍不得孩子们离开,她想至少能留下一个,但是因为她当时未婚,不符合收养条件。就这样她经历了28次母子别离的痛苦,孩子们紧紧地抱着她不肯撒手的一幕幕场景现在回忆起来,都贵玛都会泪湿眼眶。

如今,都贵玛抚育过的28个国家孩子像胡杨一样,已深深扎根在了哺育他们的土地上,他们中,有的成为了国家干部,有的成为了人民教师,也有的握着马鞭,在马背上度过了自由而勤劳的一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同心同力,为草原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拥有着都贵玛额吉为国分忧、守望相助、大爱无疆的民族情怀。扶育28名孤儿,只是都贵玛在人生道路上无私奉献的第一步。

上世纪70年代,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分娩对于牧区妇女来说无疑是一道“*门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刚刚成为一名共产*员的都贵玛,抛下家里的牧活,医院组织的培训,跟随妇产科医生学习。此后,这片草原上的妇女便有了“保护神”。

都贵玛不是专职医生,她的第一身份还是牧民。繁忙的时候,放牧和接产往往不能兼顾,但是只要病人家属来叫她,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去,她说:“既然*和*府让我学习掌握了这门技术,那么救助病人就是我的责任。”10多年间,都贵玛挽救了40多名难产母亲的性命,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如炬、忠诚担当、坚韧不拔的蒙古马精神。

都贵玛的奉献精神赢得无数赞誉,我们在额吉家整理出来的荣誉证书,获得市级、旗级荣誉有30多项、自治区荣誉有10项,国家荣誉有8项,但她从未向*和*府提过任何要求。年7月,都贵玛在前往参加全区一次表彰会的途中遭遇了车祸,当时车里还有一名怀孕的旗妇联干部。老人在昏迷了4个小时之后,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同行的干部有没有事,肚子里的孩子有没有事,唯独没有问到她自己。她的颈椎和脊柱严重受伤,在做手术的时候,她坚决要求不用昂贵的进口材料,她说:“这次看病是公家花钱,决不能给*和*府增加负担。”她的这种淡泊名利、不求索取、不改本色的道德情操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曾是自治区、市、旗*代表和人大代表、*协委员,她出席了全国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70周年庆典,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亲切接见。近几年,各级媒体记者纷纷来到四子王旗采访,面对无数次重复的采访问题,额吉总是耐心地解答、生动地讲述,每次都让记者们深受感动、备受教育。

在我们赶去都贵玛额吉家告诉她获得“人民楷模”的国家荣誉时,额吉激动地说:“我做的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和国家给了我荣誉,我非常荣幸。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为家乡、为人民作出更多贡献!”从北京参加完授勋和观礼回来的那天,我去机场接她,额吉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习总书记和她握了三次手,两次是在台上,一次是大合影的时候,还叮嘱她保重身体。总书记的关怀让她非常感动!

都贵玛有着朴实纯粹、无私无我、一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她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一个共产*员的使命。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习总书记在颁授仪式讲话中所说的: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都贵玛(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人民楷模、全国最美奋斗者)

讲述人:解良

解良:

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我是解良,现在是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阿令朝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村*支部书记。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过农村的苦,也理解农民的难。多少年来,我都希望能够有机会回到农村,为父老乡亲做点什么!

年,我到自治区*史研究室工作后,主动申请下乡扶贫。5月5日,我来到了阿令朝村。尽管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情况也比较熟悉,但眼前的阿令朝村还是让我心头一震:这里土房成片、遍地荒芜。5月的阿令朝还没有一点绿色,更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全村竟然没有一个厕所。

阿令朝村农牧业基础设施差,生产条件落后,村民人均纯收入多年徘徊在元左右。村集体账上没有一分钱,村委会低矮简陋,村里开会都要在干部家的炕头上进行,人们说这是“炕头*支部”。晚上,我躺在老乡家的土炕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阿令朝的扶贫工作到底要怎么干?我必须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来!

阿令朝村有水草资源优势,很适合发展养殖业,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后,我们决定成立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建设现代化综合养殖场,发展集体经济。经过协调,在自治区*史研究室、乌兰察布市和察右中旗等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下,阿令朝建成肉驴养殖场、石磨面粉加工厂和榨油厂等集体经济产业,建成项目占地面积亩。目前养殖的肉驴由84头增加到头,石磨面粉加工厂和榨油厂也投产运行。同时,我还帮助村里注册了“阿令朝”绿色食品商标,把阿令朝的绿色农牧产品推向市场,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经过4年的努力,阿令朝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村集体经济资产达到多万元,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0万元。这点儿收入对于富裕村来说实在不算啥,但对土地贫瘠、常年靠天吃饭的阿令朝来说,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经费有限,许多事情我都得亲力亲为。从规划作图到接水拉电,我带领*员干部冲在施工一线。为了工作方便,我还专门购买了一辆国产越野车,为村里拉运材料无数次。村干部多次提议给我加油报销,我都拒绝了。养殖场围墙建好后,经费没有及时到位,工人等着工资回家过节,我就从爱人的工资卡里取出仅有的2万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6万多元,垫付了工人工资。类似这样垫资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但是我从没有后悔,因为我的这些做法也深深地影响了村“两委”干部和*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都能主动出钱、出力。

4年来,我想方设法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我驻村时,发现村里只有一个孩子没有上学,经了解她患有脑积水、癫痫病,发病时抽搐不止,大小便失禁,由于家庭生活极为困难,孩子的病一直没有得到较好治疗。慢慢地孩子和我熟悉起来,有一次她和我说,叔叔我想上学,想和小朋友玩……孩子这个简单的愿望让我特别心酸,我多方奔走联系专家大夫为孩子检查诊治,终于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去年孩子已经上学。

在我们村里,还有一位80多数的老大娘,靠低保金生活,我经常去看望她。有一次,我去看望老人,她正躺在炕上,看见我进屋,她吃力地坐起来。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已经胃疼呕吐三四天了,不能正常吃饭,大夫来家输液吃药也不管用,恐怕要走了。听着这话我心里好难受……我帮她找了一位中医大夫,把熬好的中药送到老人手里。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她的病情彻底好转。当我再次走进她家,她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是我救了她,要不然她就走了,我就是她的儿子……那一刻,我真的特别欣慰,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群众对我们扶贫干部最好的评价!这几年,我们许许多多的扶贫干部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换得了群众的信任,让群众把我们*员干部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记得刚到阿令朝时,当地的干部群众怀疑我是来镀金的,我选择了沉默。一年后,我因承担中央的课题编研任务回到单位工作,阿令朝的老百姓用57个红手印挽留了我。这几年,很多人问过我抛家舍业图什么,说实话,我也问过自己!看着年纪并不大的父亲,因患帕金森步履蹒跚、穿衣吃饭都十分困难的情景;看着正在读书的女儿,因得不到我的辅导,成绩直线下降;看着工作忙碌的爱人,因我不能陪伴身旁,那无奈的眼神……我也困惑过、纠结过!但是,想想村里那个孩子拉着我的手,把她喜欢的零食硬塞到我兜里;想想村里老人说,我就是她的儿子;想想当初自己不就是为了想给父老乡亲做点什么才下乡……我问自己,你还想要什么?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啊!

我的初心与使命,就在这小小的阿令朝村,57个红手印感召和激励着我,我愿继续为阿令朝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梦想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因为我就是一个农民,阿令朝就是我的家!

解良(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阿令朝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村*支部书记,北疆楷模)

讲述人:刘颖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海日报社记者)

于海俊:

用生命守护北疆绿色长城

大家好,我叫刘颖,是来自林海日报的一名记者。

于海俊局长是我在近10年的记者生涯中,采访最深入的一位报道对象。近几个月来,我先后采访了在他身边工作、生活过的数十名人物,从慢慢了解他、读懂他,到敬重他,我一次次被他的敬业、无私、高尚所感动、所震撼。我仿佛穿越时空,陪他一起走过56年的生命历程,一步步走进了这位全国最美奋斗者的精神世界。

采访中,很多人和我谈起于海俊的性格,说他工作起来,简直就是个“拼命三郎”。年,*中央国务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于海俊不仅要带领设计人员踏遍大兴安岭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还要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地制定实施方案。为了这项工程,于海俊曾一连七天七夜没有离开单位,而他的家就在离办公楼不足两百米的家属院里。马上过年了,爱人刘大姐为他送来了换洗的衣物,看到他胡子拉碴一脸憔悴,既心疼又无奈,忍不住哭了起来,可他却埋怨妻子不该来。

从事森林调查规划工作,每年都要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干上大半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历史最低温度达零下58℃,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于海俊带领大家在大山里住的是地印子、吃的是冻白菜、喝的是化了的雪水,他与他的队员们就是用自己的双脚和对这片森林的挚爱,换来了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为国家和林区制定林业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事回忆说,每次出外业,为了能让大家多睡一会儿,于海俊就主动录入调查数据,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儿。可于海俊就是这样一个满脑子都装满工作的人,就在他牺牲当天,当听到着火的消息后,尽管不在他分管的战区,他还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上了扑火一线。

在根河林业局防火办,我采访了6·19火灾的亲历扑火队员范继东,他哽咽着告诉我,于海俊曾带队扑救林火12次,每次都冲锋在前,6·19那天,经过大家两个多小时的扑救,火场已经全线合围了,但年过半百的于海俊并没有休息,而是和每次一样,拿着GPS定位仪继续查看火场过火面积和过火情况,可就在这一次,他却再也没有回来……

于海俊来不及给家人留下一句遗言,却留下30多本工作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他对各项分管工作的分析和创见……在这些工作笔记中,我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人的品格,那是前行者坚定的足迹,那是追梦人崇高的信仰。

当我走进于局长的办公室,一把扶手磨出大洞的办公椅格外显眼。机关事务科行*管理员王颖昌说:“我几次提出要给他换个座椅,他非要我找个修鞋的师傅来修,老师傅来了一看,说你这都铆不住线了,修不了了,换一把得了,可于局长却说,这不还能坐嘛。”

于海俊殉职后,从农村来的弟弟于海瑞第一次走进哥哥在根河的宿舍,发现冰箱里除了两袋方便面、几个烂了的苹果,就只有吃剩下一半一半的冻馒头,桌子上散落着好几种药,看到哥哥“还不如老家农村”的生活,弟弟心疼地放声大哭:“我以为他都当上局长了,生活肯定很好,没想到是这个样子啊!”

弟弟还说,哥哥从来不做违背原则的事儿,他和晚辈们在一起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干,靠自己走出来的路最踏实”。

采访中,我反复思考:为*工作32年来,海俊局长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却从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始终用恪尽职守的行为准则,来践行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的一生。

6月23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我参加了于海俊的追悼会,千余名职工、百姓自发站在道路两旁,眼含热泪,送他们的好领导最后一程。一大哥骑着摩托车匆匆赶来,车没停稳泪水就顺着脸颊淌下来。他说于局长每次去他家慰问的时候都从自己的口袋里额外拿出钱来留给他们,孩子能上完大学多亏了于局长的帮助。

于海俊的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上千万网友阅读转发,数万网友留言悼念。

有网友留言说:明知山有火,偏在险中行,和平年代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同样有牺牲,同样悲壮!是什么让一个基层干部如此牵动人心,我的心中有了答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于海俊是林区开发建设67年来,为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献出宝贵生命的第62位烈士,在10.67万平方公里的兴安大地上,有近五万名干部职工用心用情共同守护着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于海俊,逝而无憾!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于海俊,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内蒙古大地哺育出的新时代英雄。他忠于职守、担当奉献、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必将在高高的大兴安岭上永远传颂。

于海俊(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全国最美奋斗者、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员、北疆楷模)

讲述人:刘文庆

(于海俊同志的妻子、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于海俊:

永远在忙的好丈夫

大家好,我叫刘文庆,是于海俊的妻子。

海俊离开我和儿子已经两个月了,我至今都不能相信,我的海俊真的走了!他走得是那么的突然,走得那么让我和儿子措手不及。从此,我失去了最爱的丈夫,儿子失去了最亲的爸爸。

我至今不会忘记我和海俊的最后一次通话。

6月19号下午3点,我突然接到海俊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海俊焦急地说:“着火了,我忙着上山打火去呢,手机没信号别担心,不说了……”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他带没带上降压药,海俊就匆匆挂断了电话。在与海俊共同生活的30多年日子里,我听到他说过的最多的话就是“我忙着呢”。我俩共同经历过太多的风雨,但唯独没有考虑过生死离别。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句天天听到的“我忙着呢!”竟成了我和海俊的永别!

常常想起海俊与我从前的往事。年,他从内蒙古林学院大学毕业,服从组织分配来到调查规划院工作。同年,我中专毕业,与海俊一起分到一个办公室。第一眼看到海俊,高高大大的,很帅气,还有些腼腆,对他的印象特别好。与海俊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他质朴、吃苦耐劳,而且他话不多,总爱帮助人。单位组织活动,他总是忙前忙后,凡事冲在前边。

海俊是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条件不好,我们结婚时,他家卖了一头猪块钱作为彩礼给了我。那时候,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苦,连煤和烧柴都买不起,牙克石的冬天特别冷,他就骑自行车拿麻袋,顶着刺骨的寒风来来回回去我爸妈家取,用他无言的爱呵护着我。海俊能吃苦,也节俭,对吃穿都不讲究、不攀比。年春天,规划院为照顾大学生,给我家分了一个45平方米的楼房,生活才算稍微安顿了下来。年,我们搬到规划院住房,直到现在装修也是19年前的样子。年买的冰箱一直用到现在,海俊的鞋子和衣服总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一说给他买件新的就和我急,又念起了口头禅“这不挺好的么”。

海俊年年都进深山里做外业调查。在深山里爬山、过河,脚上常常会磨出好几个大黑紫泡,回家后我就一点点拿针挑开,我看着心疼,可他总说:“没事!”

我感觉海俊他太爱他的工作了,他为工作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为了能多陪陪我,他把单位没忙完的工作拿回家,可一进屋就埋头在书桌上工作。到了饭点,三叫五请的就是不来,什么时候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了才吃饭。

海俊是家中的老大,是一大家子的顶梁柱。婆婆身体一直不好,常年生病,晚年又患了骨结核,我们每隔几个月就把攒起来的工资邮回老家去给老人看病。年,我的公公又确诊为肝癌晚期,老父亲在“儿啊,这些年给你妈看病你没少花,爸的病就不治了,爸就想临走前好好看看你……”放下电话,从来都没有在我面前掉过眼泪的海俊,那天失声痛哭……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当时真是一点儿积蓄都没有了……现在想起海俊那种无助的状态我都揪心地痛,海俊握着我的手说,文庆,我对不住你,我们家把你拖累了!跟着我,你受苦了……他的这句话,让我痛哭流涕,半天说不出话来,要知道这是海俊唯一一次“哄我”的话啊!他就是这么个人,内心有多么的苦,也不会跟我说。我心疼海俊!就为了这句话,我就是一辈子干什么都个愿意!

他唱歌好听,在家时给我唱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和《北国之春》用录音机录了下来。在多少个他不在的日日夜夜,只要想他就放歌听。有几次,邻居听到歌声,问,你家于海俊回来了,我说没回,我在放录音。等到海俊外业回来后,儿子都不认识他了,他就抱起儿子亲了又啃,非得把儿子亲哭了才肯放下。就是这样,在我们这个有爱的家庭里,儿子慢慢长大,我们过着平常的日子和生活,我爱着他,他爱着我,共同经营着我们的小家。

一直以来,儿子对父亲的印象一直就是严肃的、忙碌的,想爸爸的时候,打电话怕影响父亲工作,儿子就浏览单位的网站,了解爸爸的行踪。

一次海俊对我说,文庆啊,现在儿子也大了,你也要多想想工作上的事了,思想更要进步。

在海俊的鼓励下,7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儿子在大学毕业的头一年也入了*。在他的引领带动下,我们全家都在进步。

年,海俊调到根河工作,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往返就靠绿皮火车,单程也需要六七个小时,忙得最长的时间一连三四个月都没有回家。我也生气呀,就埋怨他说,你到根河之后,整得连个周末都没了?看看你,累得腰都弯了。海俊总是微笑,劝我说:“根河更有我的用武之地,我就是想多做点事儿!”这些年,海俊的一份份奖状、一张张照片,还有我们俩往返的火车票,我都视若珍宝,小心仔细的留存着,想着我们老了,做一本纪念册。

海俊答应过我,等退休了就有时间了,就出去旅游。他让我先做做功课。呼市、包头你都没去过,咱们就从内蒙古开始转。

有人问我,这么多年来,海俊光顾着忙工作了,对你和这个家亏欠挺多,当他的妻子后悔吗?我的答案非常坚定,我不后悔,我和海俊还没过够呢,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嫁给他!

海俊!我听了你的话,什么都准备好了,可你却和我失约啦!

海俊!今天我来到了咱们的首府呼和浩特了,你在哪里呀?

海俊!我和儿子想你啊!儿子说,他也要像爸爸一样,为国家做点事。你放心吧!我们娘俩听你的话,都做一名好*员,守护好你最爱的大兴安岭。

海俊!我和儿子永远爱你……

北疆英模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

◆推荐阅读

大风蓝色预警!冷得一哆嗦!

顶起!网络人物评选乌海3人入选

出手了!海勃湾多辆“僵尸车”将被清理!

来源:乌海日报

编辑:徐嘉蕾

审核:李刚

监审:尤晓雷

出品:乌海日报社融媒中心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催人奋进北疆英模的事迹感动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