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盆底功能障碍,难言之隐
在门诊中,常常有这样的病人——一串咳嗽或是放声大笑,就会笑出尿液来;半夜起床小便,刚一坐起,就禁不住尿到了裤子里;生怕在公共场所控制不住小便,外出前只好垫上卫生巾或尿不湿……放声大笑会漏尿要追溯到分娩时!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最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顺产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胎儿经过阴道分娩出,一般出生的婴儿头部的直径约有9-10厘米,即分娩时阴道要扩张到9-10厘米(正常阴道直径为2.5厘米),经过出生孩子的挤压,阴道扩张明显,盆底肌肉受到彻底破坏,弹性明显下降。对于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因此就单纯地认为只有顺产才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观点是错误的。2
剖腹产妈妈不用盆底康复吗?
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的女性,产后都需要做盆底康复。因为怀孕时,在孕激素松弛素的作用下,盆底也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胎位下移,盆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
分娩后,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裂,“弹簧床”弹性变差,无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等。所以,顺产和剖腹产的女性产后都需要做盆底功能评估。3
产后盆底训练,预防25年后的病
国外做过统计,有1/3的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盆底松弛,并影响排尿。虽然这时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尿失禁,但这部分人群,到了四五十岁时,发展成为尿失禁病人的比例非常高。目前恢复盆底肌的主要方式是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伤的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具有长期效果。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女性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4
四种月子坐不得
“好好坐月子,否则以后老了就后悔!”在中国,几乎每个产妇都会听到长辈类似的叮嘱。尽管新潮观念认为这是陈规陋习,但其实“坐月子”与欧美诸国的“产褥期”说法大体一致,都强调产妇需要休养调理6~8周。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坐不坐月子,而是如何科学坐月子。为了下奶拼命补、尽量多捂等传统的坐月子方式并不可取,以下4种月子尤其“坐”不得。“补”月子
不少新妈妈产后吃大量鸡蛋、鲫鱼汤等高蛋白食物。其实,产后不宜大补,饮食结构不能单一,应适量吃果蔬,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脏”月子
传统观念认为,产妇月子里要忌水、忌凉,不能洗头、洗澡。事实上,不清洁会增加产妇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新妈妈可根据身体和卫生状况适时清洁。温水刷牙:每天用软毛牙刷和温水刷牙,尤其是进食大量糖类、高蛋白食物的产妇。清洗会阴: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但不建议使用护理液,以免造成产褥感染。适当洗澡:产后42天内以淋浴为宜,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洗完马上擦干身体。42医院复查,确认伤口愈合良好后再进行盆浴。“闷”月子
按老理讲,产妇怕风,即使是夏秋季也得关上窗子。但门窗紧闭并不可取:
坐月子一定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可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室温保持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注意不要将风口对着产妇和宝宝吹,特别是其头部、背部。“懒”月子
床上久躺不利于体型恢复和恶露排出,产后几个小时,产妇便可下地走动,但不宜久站、久蹲、久弯腰及手提重物,防止腹压增加导致子宫脱垂。5
盆底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金时间”,越早训练,效果就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发展到子宫脱垂。6
发现自己有盆底问题应尽早治疗
漏尿、阴道漏气、性生活不和谐、小腹坠胀等盆底问题,需尽早治疗,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
7
问一下自己是否经常有以下情况发生
1)经常体验到下腹腹压吗?2)经常感到盆腔坠胀吗?3)经常有膀胱排尿不尽的感觉吗?4)便秘,排便困难5)经常不能控制肛门排气6)排尿或便急迫,不得不奔向卫生间去排便7)经常感到尿频吗?8)经常有咳嗽、打喷嚏或大笑引起的漏尿吗?9)性生活时有疼痛、漏气等不适感吗?8
医院妇科产后康复预约电话
加玛丽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