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生活了97岁,算高龄了。父亲82岁时母亲走了,本来就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父亲开始了孤独的单身老人生活。父亲87岁左右时老年痴呆症开始走进他的生活,先是易忘事儿,反复说同样的话;后来发展到黑白颠倒,晚上不睡,来回踱步,敲暖气管,高声喊叫。这段时间父亲的记忆按时间轴逐步反向丧失,先是忘掉最近的事情,然后逐步想起然后忘掉老年、中年、青年、童年时期的事情。有一段时间他的记忆衰退到了文革时期,父亲总是让我赶快跑,别让革委会抓到我;过了一段时间他总说要回家,让我给他买票,这段时间记忆应该衰退到了年考上清华大学(后因没路费改去了湖南大学)之前那段在湖南老家的青年时代;最后一段时间不断说找妈妈,很明显记忆衰退到了孩童时代。每一阶段大概持续几周时间,每个阶段他会反复说同样的话,最后一个阶段之后就再也没有完整的语句表达了。再后来就逐渐不认识人了,从开始患病到完全不认识任何人大约四至五年时间。
自年母亲去世后,我先后请了几个保姆住家照顾父亲,但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到了年10月,也就是父亲患老年痴呆症两三年后,我弟弟去海淀家*服务公司请来了刘阿姨。刘阿姨是重庆人,当时50出头,精明利索,眉清目秀,面带善良。
刘阿姨勤快,爱干净,家里总是打扫得一尘不染;刘阿姨厨艺了得,南北风味,红案白案统统不在话下,热炒、凉拌、饺子、面条、豆花、泡菜样样拿手,加之手脚麻利,一会儿功夫就能做出一桌可口饭菜,父亲算是享了口福。当时父亲经常小便失禁,这也是老年痴呆症常见病症,刘阿姨总是及时给父亲换洗里外裤和床单褥子,擦洗身体,家里闻不到任何异味。
年12月父亲在睡梦中从床上跌落,髋关节骨折,在医院住了两周换髋关节,刘阿姨跑前跑后,和我一起办理住院手续,陪父亲做各种术前检查,请护工,给父亲做饭送饭。父亲术后刘阿姨用三七粉熬骨头汤给父亲喝,说这样有利于伤口愈合,并经常搀扶父亲下床走路,做术后康复活动。父亲髋关节置换非常成功,很快可以正常走路了,刘阿姨功不可没,我们庆幸终于找了个好阿姨。
年6月刘阿姨要回重庆参加儿子婚礼,临走前叫她在京的妹妹替她照顾父亲一段时间,但她妹妹没干几天就因故不能继续干下去了,我只好又找了一个保姆救急,并通知了刘阿姨。这个保姆和刘阿姨简直没法儿比,厨艺不行,又不爱干净,连自己住的房间都乱七八糟,更糟糕的是照顾老人不上心,家里和父亲身上经常能闻到异味,周日休息后有时不按时回来。我们决定换阿姨。我太太首先想到刘阿姨,于是给刘阿姨打了个电话问她是否在京,是否愿意回来照顾父亲。电话那头刘阿姨非常高兴,说她已回北京,在一家当保姆,但她更愿意到我们家照顾父亲,一直在等我们的电话。这是年10月,距刘阿姨第一次进家正好一年,从此刘阿姨开始了和父亲第二段近八年的缘分。
年7月,父亲90大寿,弟弟一家特意从美国回来给父亲祝寿,几个父母的老邻居和老朋友来给父亲祝寿,刘阿姨也参加了寿宴。父亲还能自己慢慢走路,吃东西也没问题,脑子也没完全糊涂,高高兴兴庆祝了自己90大寿。
谁知半年后,父亲的老年痴呆症明显恶化,吞咽功能逐步丧失,吃不下任何东西,一吃就吐,人很快就瘦得脱形了,脸色蜡*,医院ICU病房。经过治疗调理,父亲逐渐恢复了元气。出院时医生告诉我,父亲的吞咽功能不可能恢复了,从此只能插胃管通过鼻饲进食,因此必须把父亲捆在床上,以防他把胃管扯出来。当时父亲虽然脑子糊涂,但身体仍十分健壮,走路不用拄拐,却因插胃管而长期卧床,而且手脚都要绑在床上,这对于父亲是多么残酷的刑法啊!我当时简直无法想象父亲未来的日子将怎样度过。
我买了一个专业护理床方便刘阿姨照顾父亲。刘阿姨找了些柔软的布把父亲手脚绑在护理床护栏上,给父亲穿上纸尿裤,臀下垫上尿垫,可怜的父亲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卧床生涯,直至生命的终点。
父亲偏胖,长期锻炼肌肉很结实,体重不轻,刘阿姨为了防止长期卧床长褥疮,也为了父亲能睡得舒服些,每两小时左右就给父亲翻次身,从正卧到左卧,从左卧到右卧,从右卧回到正卧,循环往复。每次翻身都要费很大气力,我在家时会给刘阿姨搭把手,两人给父亲翻身都蛮吃力。绝大部分时间刘阿姨要一人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久而久之刘阿姨练就了给父亲翻身的本事,每次翻身前先把一侧的手脚绑带解开,手抄到父亲背下,用爆发力给父亲翻身,然后再把手脚捆上。这种极其费力的流程刘阿姨每天从早到晚要反复多次。
后来刘阿姨建议我买了一款她在别人家看到的智能充气床垫,这种床垫按人体形状分成多个区块,通过程序控制不同区块充气或放气,不断循环往复,即能防止身体某些部位长期着床受力,也能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父亲睡在这个床垫上肯定会舒服许多,也降低了长褥疮的可能性。
父亲力气很大,一开始总是抓住床护栏使劲摇晃,其实这是一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动作,聪明的刘阿姨找了两个硬塑料药瓶让父亲攥住,从此父亲再也不和床护栏较劲了,抓药瓶的手一捏一松,就像握健身球锻炼手劲一样。
父亲因口腔肌肉失控常流口水,刘阿姨用柔软的旧棉布做了很多软垫垫在父亲腮下,不断更换软垫并擦干脸和脖颈上的口水。父亲爱出汗,长期卧床更易出汗,特别是盛夏酷暑,刘阿姨总是根据温度恰当调整被子厚度,保持室内通风,同时不断给父亲擦洗身体,不让汗水侵蚀皮肤。刘阿姨每周给父亲洗一次澡,这可不是件轻松的工作,一开始刘阿姨每次都要请个帮手,先把父亲从床上移到轮椅上,推到卫生间,再移到塑料凳上,洗完澡再反向重复上述流程将父亲放回床上;后来刘阿姨熟能生巧,一个人就能给父亲洗澡了。
父亲从年1月开始卧床到年7月去世近七年时间,从未长过一次褥疮,这绝对是个奇迹,奇迹的背后是刘阿姨在漫长的七年时光里每日每时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我们从未对刘阿姨提出这么高的要求,也从不监督她的工作,她的这种付出完全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
如何保障靠胃管鼻饲进食的父亲所需的营养是个难题。刘阿姨让我买了食品搅拌机和最粗的针管,按照老人正常食谱做一日三餐,早餐是牛奶、稀饭、馒头、鸡蛋;中午和晚上是米饭或面食和一荤一素两菜。所有饭菜做好后放入食品搅拌机,兑温开水打成糊糊,然后用粗针管将糊糊一管儿一管儿注入胃管。这工作看似不难,实际不易。我无数次看刘阿姨给父亲喂(灌)饭,先将糊糊倒在一个饭盆儿里,用粗针管从饭盆儿里吸满糊糊,打开胃管盖儿,将糊糊注入胃管,因糊糊很黏,出口很细,而且胃管里有空气,因此每次刘阿姨都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将糊糊压入胃管,然后盖上胃管盖儿以防糊糊倒流出来,将针管壁上粘的糊糊擦净,然后再吸下一管,每顿饭大概要重复上述流程10次左右,糊糊灌完后再用一个细针管注入温开水清洗胃管。每顿饭都要消耗刘阿姨很多气力,可从来没有看到刘阿姨面露烦躁情绪,总是耐心一管儿一管儿地将所有营养和爱心注入父亲身体。
父亲早年喜欢撒网捕鱼,后来上了年纪改成钓鱼,因此喜欢吃鱼,刘阿姨会不时给父亲做鱼,把刺剃干净再打成糊糊给父亲吃,父亲虽然嘴巴感受不到鱼香,但就像盲人一般听觉都发达一样,希望父亲的胃能有味觉,能感受到他喜欢的鱼香和刘阿姨对他的悉心照顾。
刘阿姨每天都给父亲吃水果,多数是打成糊糊灌进去,夏天买了西瓜除了打成糊糊,也用小勺慢慢喂一些到父亲嘴里,让父亲润润口唇。
在七年的时间里究竟更换了多少食品搅拌机和粗针管我已记不清了,这些工具磨损老化后可以更换,而刘阿姨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这项枯燥无味的工作,无人替换。在刘阿姨精心护理下,年逾九旬卧床七年的父亲一直红光满面,全身皮肤细腻润泽,泛着油亮,鲜见老年斑,宛若七旬之人。脑子坏了的父亲用身体积极地回应并向亲友邻居展示刘阿姨为保障他的营养所付出的时间、体力和心血。
刘阿姨略懂医护常识,平时细心观察父亲状况,一有异常情况,如发烧,咳痰,银屑病发作,不停呻吟,小便颜色过深,大便不畅等,刘阿姨或根据以往经验马上用药,调整饮食,或马上找父亲单位卫生院医生咨询,开药回家。久而久之,刘阿姨和卫生院一些医生混得很熟,自己也成了半个医生。
父亲插胃管不久就插上了尿管。胃管每三个月要换一次,尿管每个月要换一次,每到换管时间刘阿姨就会打电话给或请大夫上门换管,从未耽误。
插了尿管后纸尿裤就用不着了,刘阿姨在床上铺上尿垫接大便。父亲每次便后刘阿姨都会细心擦洗干净,更换尿垫,并细心观察父亲大小便情况,据此判断父亲身体状况。父亲有时大便不畅,刘阿姨一方面调整饮食,增加粗纤维蔬菜以促进肠胃蠕动,同时用开塞露,揉搓父亲小腹,实在不行就用手将大便抠出。我在父母住院期间护理过他们,亲身感受过处理大小便工作的不易,而刘阿姨每天都要做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七年,亲生儿女未必能如此。
在刘阿姨第二次进家照顾父亲的八年内,医院,每次住院当天我都不在家,刘阿姨总是从容不迫,先请几个门卫把父亲从三楼抬到楼下(没有电梯),然医院,挂号,看病,各种检查化验,送入病房。第一次住院是年,当时我还在工作,医院看护,我下班后替换她,晚上请护工陪护;第二次住院是年,这次时间较长,因住单间病房,陪床条件好,我也不工作了,每晚我陪床,每天早晨不到七点刘阿姨就到病房替我,让我早点回家休息;第三次住院也是年,住了一天就出院了,原因是主治医生说父亲的情况住不住院两可,刘阿姨考虑父亲年事已高,住院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第二天就办理了出院手续,请门卫帮忙把父亲又抬回了家。每次住院刘阿姨会去父亲单医院,出院后办理报销,这些事情都无需我们家属操心。
刘阿姨刚进家时每月伙食和日杂开支是实报实销,刘阿姨记账,每笔开销都清楚准确,从未发现任何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尽管刘阿姨还坚持记流水账,我已不细看账目,只要她说生活费快用完了我就再支几百元给她。大概过了两年,根据以往情况,我每月给刘阿姨元生活费,刘阿姨也不用记帐了,她和父亲的伙食费,日常水电气等费用都包在这元生活费内,物业费、取暖费及其他偶发性开支实报实销。父亲单位有时会发放过节费,老干部津贴,购物卡等,每次刘阿姨都会主动告诉我父亲单位发钱或发卡了,这个月生活费不用给元了,从无隐瞒。
刘阿姨非常节约,家里所有能装多只灯泡的灯具统统只装一只低瓦数灯泡,水尽量重复使用,夏天尽量用风扇,只在必要时给父亲的卧房开空调,自己动手给父亲理发刮胡子,买菜宁愿多走些路到附近农贸市场,那里的东西比大院里超市便宜些。刘阿姨如此节约,并非为自己省几个钱。自每月给刘阿姨月生活费至年父亲过世五年多时间,食品价格上涨不少,刘阿姨从未降低伙食标准,却从未要求增加生活费。我多次问她生活费是否够,刘阿姨总是说够了。显然刘阿姨把日杂费上节省的钱补贴在食品上了,尽量不增加我们的负担。
年7月28日,刚过完97岁生日的父亲在睡梦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事先毫无征兆,上午刘阿姨给父亲喂了早餐后出去买菜,出门前父亲一切正常,回来就发现父亲情况不对,呼吸和脉搏微弱,马上叫来急救,医生到家后确认父亲已无生命体征,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长寿的父亲晚年是不幸的,可恶的老年痴呆症剥夺了父亲看电视,看报纸,打麻将,游泳,书法,品尝美食美酒的乐趣,特别是剥夺了他和亲友交流,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力。但不幸的父亲人生最后八年有刘阿姨照顾却是非常幸运的。父亲卧床七年未生过一次褥疮,一直红光满面,皮肤细腻,胳膊肌肉仍很结实,完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最后走得毫无痛苦,喜得善终。这八年刘阿姨的付出有目共睹,不光我们家属看到,相识几十年住在父亲楼上经常来家看望父亲的老邻居总是在我们面前夸刘阿姨,父亲的老同事偶尔到家里看望父亲后也和我们说刘阿姨把父亲照顾得很好,甚至连一个以前曾请刘阿姨做住家保姆,但没过多久就因不满意而辞掉了刘阿姨的老人也不断在我们面前夸刘阿姨,后悔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火化和下葬刘阿姨都坚持去给父亲送行,下葬时刘阿姨跪在父亲的墓前泪流满面,口中不停地念叨:“老爷子,对不起啦,是我没有照顾好你”。
照顾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所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估量。我和弟弟两家是极幸运的,上天给了我们刘阿姨,代替我们照顾父亲,替我们尽孝。如果没有刘阿姨,我和弟弟两家的生活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由衷地感谢刘阿姨。刘阿姨为父亲服务前后近九年,第二次进家一干就是八年,而且这八年从未休过周末和节假日,免去了我们临时找阿姨的各种麻烦。
中国已逐渐进入老年社会,如何找到合适的阿姨照顾老人并让阿姨长期服务是很多家庭非常头痛的事。在刘阿姨第二次进家时,我们承诺刘阿姨每服务一年除工资和奖金(补偿周末和节假日无休)外我们会给她另存一笔钱,每服务一年存一笔,但她必须给父亲送终后才能得到这些钱。父亲去世后,我和弟弟决定按原定标准的一倍给了刘阿姨一笔钱,作为我们对刘阿姨八年来辛劳付出的感谢。相信这个激励机制对刘阿姨能够长期服务直至为父亲送终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仅靠这个机制绝对换不来刘阿姨对父亲八年如一日的倾心付出。刘阿姨一直和我们说她真心愿意照顾父亲,一是我们对她很尊重,从无主仆意识,吃饭同桌,带父亲出去吃饭(父亲卧床前)只要她在家必邀请同往;二是我们对她很信任,从未在日常开销、家务和护理工作上质疑过她,刘阿姨多次对我和弟弟说谢谢我们对她的信任,这对于她的感受很重要,她不能辜负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三是父亲家完全由她当家作主,不用看人脸色,想干什么干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仿佛她就是女主人。想来还是父亲前世修来的福,我们和刘阿姨才能两好合一好,彼此都合适满意,最重要的是父亲人生最后一段路有刘阿姨照顾,走得舒服平顺,没有受罪。
现在父亲已经在天堂和母亲团聚了,望他们两老在天国快乐,保佑我和弟弟两家及刘阿姨平安!保佑我们在年老体衰需要保姆照顾时能找到像刘阿姨一样的好人!
后记:年3月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