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用三氧在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
TUhjnbcbe - 2021/3/25 10:19:00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塞和脑栓塞等,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脑梗塞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症状

脑梗塞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脑梗塞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塞脑梗塞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塞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塞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脑梗塞临床检查

CT检查

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塞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MRI检查

MRI对脑梗塞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常规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特殊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三氧疗法有效治疗脑梗塞

理论基础

刘影娄*芳在《臭氧自体血疗法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目的臭氧自体血疗法对于脑梗塞的疗效的分析与护理方法总结。方法系统性分析应用臭氧自体血疗法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就医资料。结果患者应用臭氧自体血疗法治疗脑梗塞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结论臭氧自体血疗法对于治疗脑梗塞是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陶东霞王璐等在《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分析》中写到:选取年1月至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塞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66%)(P0.05)。采用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够减少脑梗塞的并发症。

《医用三氧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一文中将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医用三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医用三氧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应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3%。

张旭在《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塞内皮素影响的研究》中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采用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满意。

作用机理

三氧大自血回输疗法能够迅速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功能,病人由于缺氧和代谢的降低,细胞膜上ATP依赖性钠钾通道关闭,导致大面积水肿发生,通过三氧大自血回输治疗后,患者血中ATP含量明显升高。ATP通过血液循环到缺血、缺氧脑组织,钠钾通道迅速恢复活性,正常运转,进而使细胞内外离子失衡得到彻底纠正。

三氧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脑梗塞的相关机制:

(1)明显提高患者血中ATP含量。ATP通过血液循环到缺血、缺氧脑组织,钠钾通道迅速恢复活性,正常运转,减轻并纠正水钠潴留,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减轻脑水肿;

(2)三氧可很大程度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液循环,激活红细胞代谢(激活磷酸戊糖旁路,增加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血红蛋白曲线右移),改善组织供氧,恢复细胞功能;

(3)三氧混合血液后,红细胞膜上发生过氧化反应,细胞膜的可塑性和通透性增强,从而使膜的流动性增加。逐渐增加膜表面负电荷,降低了细胞沉降率的同时,血浆黏稠度随之大大降低,阻止血栓的发展;

(4)三氧可以对粘附在患者血管壁上的脂质物质(如色斑等)产生强烈的氧化作用,除此之外,三氧还具有增加患者血管弹性的作用;

(5)三氧能清除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基,起到保护脑细胞作用,而三氧产生这一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激活患者的抗氧化酶;

(6)三氧通过提高脂质过氧反应水平,参与体内脂质的代谢,降低血脂,可使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使人体血脂调节能力和溶解速度明显提高,有效防止再阻塞。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李**,男,70岁

主诉:

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3天

既往史:糖尿病,右股骨头坏死。

查体:入院时T36.4P70次/分R18次/分Bp/mm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右侧肢体肌力IV级,右髋关节活动障碍。

头部CT:双侧基底节区脑梗塞。血糖8.5mml/LCHOL6.7mmol/LTRICT2.7mmol/L余正常。

诊断:1.多发性脑梗塞;2.高血压病3级;3.2型糖尿病;4.右股骨头坏死。

给予三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病人入院时由于右髋关节疼痛,不能主动在床上翻身,若自行翻身,疼痛较敏感。

治疗:经3次三氧大自血疗法治疗后,病人这一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治疗5次后,20天后出院。患者可缓慢行走,肌力V级,右髋关节疼痛消失。

案例二

患者:谢**,男,58岁

主诉:言语不利、双足麻木疼痛4月余。

诊断:

1.脑梗塞(恢复期)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陈旧性脑梗塞

4.2型糖尿病

5.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

6.卒中后精神障碍

7.高血压3级(很高危)

治疗方案:

1.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普罗布考,瑞格列奈,甲钴胺片,维生素B1,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2.静滴:前列地尔,银杏叶提取物,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3.三氧体血回输疗法,每日一次。

疗效:十次三氧大自血治疗后,小便失禁,流清鼻涕等症状消失,二十次后,疼痛麻木症状基本消失。

患者:乔**:男,67岁

主诉:左侧肢体无力10天。

诊断:脑梗塞(急性期),

脑出血后遗症,

陈旧性脑梗塞

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

静点:奥扎格雷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纤溶酶注射液。

三氧自体血回输每日一次

疗效:两次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后,可独立行走,共治疗5次。

以上案例由医院案例提供,未经许可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厂家--

官方网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用三氧在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