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字
即可
专家简介
周生明,主任医师,糖尿病专科医生,全国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心一康医生集团慢病管理专家。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40年,对内科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致力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在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等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糖友们都知道这句话“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糖尿病并发症多达种以上,其中各种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影响生活质量、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是非糖尿病的2~4倍。此外还有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发病10年后,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发生一种以上并发症。
一、慢性并发症——明察秋毫有预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发生在患病5~10年以后,病程漫长,症状隐匿,由轻渐重。早期并发症处于一个可逆转阶段,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晚期并发症则难以逆转。因此,要明察秋毫,敏锐地发现并发症的蛛丝马迹。
1、大血管病变
非糖尿病所特有,没有糖尿病也会得,只是糖尿病患者更易患、患得早、病情重。
冠心病:早期出现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夜间闷醒等症状,后期发生心绞痛及心肌梗塞。有些患者会发生无痛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脑卒中:早期出现头晕、行走不稳、言语不利、反应迟钝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口眼歪斜等症状,后期发生脑梗塞或脑出血。更多心脑血管精品文章,请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俗称脉管炎):早期出现患肢麻木、冰冷,皮肤发白、疼痛或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加重,皮肤破溃、坏死等。
2、微血管病变
糖网病:早期出现视物模糊,逐渐加重,最终失明。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病10年后约50%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糖网病,15年以后会上升至80%以上。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表现为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增多,逐渐发展为显性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3、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或非对称性手足感觉异常,如麻木、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皮肤瘙痒、蚁行感、虫爬感、烧灼感或触电感,凉温觉减退。后期出现疼痛,以休息和睡眠时加重(静息痛),逐渐发展为刺痛、灼痛、钻凿痛或痛性痉挛,有人甚至因为难以忍受疼痛而自杀。有的出现顽固性皮肤瘙痒,温度觉、疼痛觉迟钝或丧失,严重者对刺伤、烫伤、冻伤毫无感觉。
自主神经病变:影响到胃肠道,早期出现早饱、嗳气、腹胀、恶心、呕吐,后期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失禁;影响到泌尿生殖系统会出现小便次数增多、滴沥不尽、性功能障碍,后期出现尿潴留、尿失禁、性功能丧失;影响到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心慌、心律失常,特别是“钟摆样”固定性心律、体位性低血压等;影响到支配汗腺的神经系统,出现汗闭、多汗、自汗、盗汗、不对称出汗等。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视力障碍、复视、眼睑下垂、瞳孔不等大等颅神经损害,也会出现麻痹痴呆症候群。
4、糖尿病足
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外伤和/或感染导致足部皮肤溃烂、坏死而形成糖尿病足。其实这些病变也可发生于上肢甚至头、颈、背、臀等处,称之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更为确切。可见足部畸形呈弓形足、鸡爪趾、槌状趾,足部干燥无汗、麻木、发凉、疼痛、感觉迟钝、踩棉感,也可出现皮肤皲裂、水疱、破溃、溃疡、坏疽或骨头脱落(脱骨疽)等。
二、慢性并发症——防治综合重达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防可治。预防要从确诊糖尿病之日开始,治疗要从出现并发症预兆开始。防和治的基础就是糖尿病的控制达标。
糖尿病的控制达标,绝非仅仅是血糖的控制达标,还应包括血脂、血压、体重等诸多指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血糖控制目标为:
空腹血糖4.4~7.0mmol/L;
非空腹血糖<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
(其中HbA1c被视为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血脂的二级预防控制目标为:
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
甘油三酯<1.7mmol/L。
血压控制目标为:
血压</80mmHg。
体重指数<24.0。
以上目标要根据年龄、合并症等综合考量,权衡利弊,不可一概而论,尽量做到个体化。
有效防治慢性并发症,全天候、全年候、终身候地控制达标,糖友也会拥有与非糖尿病人一样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
---------------------------------------
·感谢您对名家心讲堂(原心脑血管健康促进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