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感动你我年第三季度ldquo
TUhjnbcbe - 2021/2/8 17:46:00
控制白癜风扩散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603/4865774.html

好事做多了就成了好人,好人多了就扩大了正能量。盱眙好人,弘扬向上文化!盱眙好人,展示小城大爱!经各乡镇、各单位推荐,经县“盱眙好人”评审小组讨论评审,并通过县*法、公安等单位专项审核。拟命名孙伟燕等10名同志为年第三季度“盱眙好人”。现予以公示,敬请社会各界监督。

公示期间,如有意见,请于年10月25日前,以书面或电话形式向县文明办反映情况。

联系

盱眙县文明办

年10月19日年第三季度盱眙好人事迹

1.好儿媳悉心照顾瘫痪公公真情带动全家

孙伟燕,女,年2月生,现为鲍集镇洪新村村民。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公公说:“几辈子修来的好媳妇”

年,23岁的孙伟燕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她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默默奉献。年,公公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而婆婆早几年已经病逝,丈夫上班忙,她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每天忙完地里的农活和家务后无论多忙多累,都要扶公公在院子里练习走路。病重时,她还坚持为公公喂水喂饭。

公公有眼疾看东西不太清楚,为了减少磕碰,她将每顿饭菜盛好端给公公。公公患有气管炎,每到冬天就会复发,她在入秋之际便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被褥给公公铺上,以防气管炎复发。

如今,老人已年近90,身体硬朗,他见到邻居就夸:“燕燕是我几辈子修来的好媳妇啊”。

嫂子说:“妹妹的孝心感动了我”

身教胜于言教。以前娘家父亲和嫂子关系处的很紧张,孙伟燕的嫂子说公公太倔强,公公说媳妇不孝顺,她劝父亲、劝嫂子,但都无济于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孙伟燕的嫂子因为有事在她家住了一个多月,看到妹妹每天都像亲闺女一样侍奉公公,被深深地打动了,她说:“都说妹妹孝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真的服了。”回家后她主动和老人冰释前嫌,脏活重活抢着干,老人见人就讲媳妇孝顺了,嫂子也说老人变的通情达理了。如今,娘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丈夫说:“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丈夫在镇防保所工作,为了支持丈夫工作,她承揽了大部分家务。有一次,县里组织一批医生外出学习,当时丈夫也在推荐之列。丈夫因为放心不下家里而犹豫不决。她知道了丈夫的想法后,就对丈夫说:“这正是锻炼你的好机会,去吧,这个家有我呢!”那阵子,她背负着家庭、老人、孩子的沉重包袱吃力的奔波着、忙碌着。公公病了,儿子打球扭伤了手,自己颈椎疼的厉害……她都一个人扛着,从来不告诉在外的丈夫。

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她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捐的总要比别人多;坐公交车遇到老人时,儿子赶快让座并把老人搀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儿子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参*的儿子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2.把婶娘当亲娘无微不至照料二十三载

卢德华,女,年8月生,现为官滩镇圣山居委会居民。她二十三年如一日,对年老孤寡的婶娘精心照料,营造了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她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卢德华的婶娘周凤英今年93岁高龄,早年丧偶,无儿无女,生活非常贫困。作为侄女,卢德华毅然担起来照顾老人的责任。年,卢德华的叔叔因病去世,丢下了孤苦伶仃的婶娘,卢德华和丈夫商议后,毅然把老人接到了自己家里。为了照顾年老孤寡的婶娘,卢德华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做孤寡婶娘的“女儿”,这一照顾就是23年!

年7月的一天,卢德华干活回来就来到婶娘居住的小屋里看望,她发现今天婶娘躺在床上没有精神,不想吃饭,她就给婶娘量了量体温,一看高烧40摄氏度,于是她立即背着婶娘就往村里的卫生室跑。拿药,挂水,看护,直到婶娘病情消退。今年6月,婶娘不慎跌倒摔伤,她第一时间询医问诊,在她的精心服侍下,老人减轻了痛苦,逐步康复。这样的看病经历她已记不清多少次了。每次看病,都是卢德华自己拿钱,她知道婶娘一个人生活不容易。这对卢德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十分难得,由于她们家没有土地收入,日常开支只能靠丈夫和自己打点零工维持,至今还住在低矮的小瓦房里。不仅如此,平时生活中,她会定期为婶娘采购一些食品和水果,每到逢年过节,她还主动给婶娘买来鞋袜和新衣。

卢德华对婶娘的照顾无微不至,白天一有空就陪婶娘说话拉家常,逗她开心,晚上坚持为她洗脚、铺床。婶娘换下来的衣服,她总是第一时间清洗,有时也请丈夫帮忙。卢德华的老伴佴正华,不但支持妻子,他也对婶娘照顾有加。婶娘见人就说:“卢德华就是我的亲闺女,要不是她,我这把老骨头早就不在人世喽!”

3.七年来守护重病妻子的好丈夫,服侍瘫床父亲的好儿子

李安然,年7月生,现为河桥镇大莲湖村村民。在父老乡亲眼中,他既是重情重义的好丈夫,更是乐尽孝道的好儿子,他7年来照顾重病妻子服侍瘫床父亲的事迹,感动着许多人。

年,李安然与邻村姑娘金华结为连理,婚后生有三子,家庭幸福。年,在深圳帮大儿子照看孩子的妻子得了重症脑梗塞,住院半个月后,妻子病情有所好转,医生说,病人必须在家人陪护下进行后续康复治疗。为了不耽误儿子儿媳工作,出院后,李安然执意把妻子接回老家进行康复治疗。那时起,李安然遵照医嘱每天按时给妻子按摩,每天数次给妻子端茶喂饭,端屎倒尿。一次妻子半夜闹起肚子,大便弄了一床。妻子很难为情,甚至用手拍打自己嘴巴。李安然连忙起床,安慰妻子不要这样,然后用温水帮妻子擦洗身体,为妻子换上干净被褥。

妻子金华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李安然觉得稍微轻松了。可是老天偏偏捉弄人,年,年近九旬的父亲突发脑梗塞,大小便失禁,还患上健忘症,从此瘫在床上。李安然和弟弟轮流服侍瘫床的父亲,父亲是教师出身,平时喜欢看报,李安然就每天读报给父亲听,忙完后就匆匆赶去做农活或到村里工作,晚上挑灯再帮父亲洗脚、揉背。今年春节孩子们回家,见爸爸老了许多,心疼地说:“爸,您也是六十多岁的人,每天既要照顾妈妈,又要服侍爷爷,忙里忙外,太辛苦了,您可要保重身体呀!”他对孩子说:“没事的,你妈的身体逐渐好起来了,你爷爷由你叔叔和我一起服侍的,你们安心工作吧。”

父亲长时间卧床,喝水少,老人家常常一连几天解不出大便,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就帮着父亲把大便从肛门里一点一点地抠出来。父亲觉得委屈了儿子,每当有亲戚来看望,他都会说:“安然是个孝子呀。”

4.八千里路支教情援藏路上留美名

夏德慈,男,年8月生,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教师,现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援藏支教,同任淮安市教师援藏组组长。

他是一位平凡的教师,却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路——到距离家乡里、海拔米高的西藏支教,克服了高原反应、饮食不调、思念家乡、车祸受伤等重重困难,坚守岗位、甘于奉献,为家乡援藏工作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主动请缨,赴藏支教创佳绩

年7月暑期,当省里下达的援藏文件一到单位,夏德慈老师就第一个报了名,并很快通过了严格的体检。

8月5日,夏老师来到了距离家乡里、海拔米高的藏区援建学校——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这里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内地60%多,稍微的运动,都会让人胸闷气短,心跳加速,头痛、胸闷、鼻孔出血等反应是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另外,这里的气压很低,水烧到80多度就开锅了,饭菜很难烧熟。

“既来之,则安之”,夏老师慢慢克服了一系列的不适的反应,逐渐融入了西藏的生活。

开学后才知道,学生的成绩水平还是比较差的,虽是高中生,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只有内陆地区初一学生的水平。

夏老师相信只要有耐心、爱心,一定会做好工作的。每次上课前一天,他都到教室里发下导学案,让学生认真预习,然后检查每一个同学的预习情况,有问题的逐一指导解决,上课引导启发,课后再对每个学生逐一检查,没过关的再进行复习巩固。这样做要耗费很长时间和精力,为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他几乎每天踩着路灯光上班,顶着月光下班,一度因为休息不好,导致胆囊炎发作,度过了几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但当看到学生们淳朴的笑脸、热情的问候、飞快的进步,所有的疲劳与痛苦立刻烟消云散了!

贡布,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康巴大男孩,性格腼腆,基础很差,说话的声调全部是上扬声,字音几乎没有读准的,作文内容干巴,不懂文采和方法。但他特别好学,很为自己的现状着急。为此夏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带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课文,读名家散文,仿写作文,并当面批改,两个月下来,贡布说话字正腔圆,作文也渐渐有血有肉了。

宽容仁爱,汉藏情深留美名

江苏援藏教师住的公寓楼离学校有四五里路远,夏老师为了能够节约路上的时间,多点时间辅导学生,特意买了一辆代步电动车。

年9月29日早晨,他早早骑上电动车,脑子里想着学生的事,手上的油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到了拐弯路中心,只听到“嘭”的一声,他撞车了,右手粉碎性骨折。肇事的是一个年轻的藏族小伙子叫顿珠,非常内疚,说赔偿多少都可以,然而夏老师认为自己也有错,没有让对方赔偿,他自己跑到药店配了些藏药,国庆长假自己在公寓躺了一周,假期一结束就要求上班,学校校长让他再休息一段时间,被他拒绝了。

其实,江苏每一个援藏的老师都有他们自己难忘的援藏故事,因为他们的努力付出,因为他们的宽厚仁慈,在雪域高原,汉藏友谊之花绽放得更加鲜艳美丽!

5.最美孝媳十三年如一日照顾脑梗塞婆婆

孟凡瑶,女,年7月生,中共*员,盱眙县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中共盱眙县第十四届*代表,现为经信委企业管理中心会计。

年,孟凡瑶64岁的婆婆因突患脑梗塞,经住院治疗后生活仍然不能自理,作为儿媳妇的她便毅然承担起了护理婆婆的任务。每天工作再苦再累,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婆婆床前嘘寒问暖,端水送药。

13年来,孟凡瑶不厌其烦,体贴入微。她天没亮就起床做饭,亲自给婆婆喂药、喂饭。因为害怕烫着老人,她就用舌尖试温,感觉温度合适了才一勺一勺地喂进老人嘴里。婆婆由于久卧病床,时常便秘,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用手替她导便。由于长期卧床,老人臀部经常长疮,她就给老人清洗,待水干后敷上药膏,坚持每天都要给婆婆换洗两三次衣服被褥。

每天晚上最难熬。婆婆睡觉没有时间观念,她就在旁边的小床上躺着,只要婆婆一有动静,她就赶紧起来看看,夜里还得帮婆婆翻身两三次。不少去过她家里的人都说,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根本想不到她家里还有一位瘫痪病人。

她还是个乐于助人的人,邻居家中的下水管堵了、厕所漏水了、邻里发生纠纷了......她经常会出面进行帮助、调解。孟凡瑶用实际行动向身边人诠释了“孝”的深刻含义,也为我们展示了传统美德的时代传承,是新时期的孝行表率。

6.七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关爱未成年人

王德良,男,年11月生,现为马坝镇云山村关工委主任。有着50多年*龄的王德良,十几年来,用退休工资资助贫困儿童及残障孩子,让11名面临失学的孩子重返课堂,使6名“问题少年”迷途知返。在云山村,王德良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爱心爷爷”。

帮就业6年前高塘组小元、小芳兄妹俩母亲去世,父亲重新成家后便外出打工,留下孩子与继母生活。小芳年仅13岁,又是残疾人,读书、生活需要照看,而继母却不闻不问。王德良见状,很快与另一名“五老”王正权承担起了监护责任。平时,王德良常去马坝初中和小学看望兄妹俩,有时,还给孩子零花钱。

年,小元初中毕业,因家庭情况特殊,为照顾妹妹,他放弃升学回家打工,王德良得知情况后,对小元的选择表示理解。为了尽快帮助小元找到工作,王德良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往返于离家路途较近的金湖县经济开发区。几经努力,最后,王德良在金湖县宇宙光学厂为小元找到一份工作。

赵庄组小戚,三年前父母先后去世。为了让失去父母的孩子能感受到父爱母爱,王德良便把孩子接回家里管吃喝、辅导功课。同时,还忙着去村镇找领导,帮助申请办理低保手续。

新桥组孤儿小红,一直是王德良帮扶对象。王德良十几年如一日,帮着买书包、交学费,一直供养到初中毕业。后来又帮她就业、找对象,连婚事都是王德良一手操办的。

“父亲5年来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但他听到谁家有病灾,却会立即拿出元、元送到病灾户家里。”他的二儿子*忠说道。

云山村村民外出务工较多,为了照顾好留守儿童,王德良可以说是操了不少心。他作为村校外辅导站站长,除做好管理工作外,每周还亲自担任四节课教学任务。

村里有个叫小洋的小朋友,父母外出务工。由于老人宠溺,孩子迷恋上网吧。无奈之下,小洋父母慕名把孩子送到辅导站交给王德良。王德良经过了解,知道孩子喜欢体育,便把他编到跆拳道班学习。同时,王德良教育他:“发展体育专长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知识学习,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才。”王德良推心置腹的话语,句句打动小洋的心。此后,小洋不仅改掉迷恋网吧的恶习,在学校学习用功,学习成绩大有长进,回家也听爷爷、奶奶的话。

王德良虽已年近八旬,但他仍用心扶贫助学,关爱留守儿童,以一名老主任和老*员的责任,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奉献爱心。

7.路捡钱包不为所动雨中坚守还失主

王乃琴,女,年9月生,现为太和街道友法社区居民,县经济开发区泰昌电子有限公司工人。

一名平凡的农村妇女捡到钱包不为所动,感动了社区居民,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那是年9月12日下班后,王乃琴跟往常一样急匆匆地往家赶,走到友法社区农贸市场时,她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黑色钱包,“这是谁的钱包啊”,王乃琴下意识的环顾了四周,并没看见有人,丢包的人得多着急呀,她想,镇定一下之后,她打开了钱包,发现里面有几十万元的票据、借条及近0元现金,唯独没有失主的身份信息。面对这从天而降的钱物,王乃琴不为所动,决定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来,还向附近的商铺借来了扩音喇叭,重复播放招领信息,雨越下越大,附近的人劝王乃琴先回家,等雨停了再出来招领,但她说:“丢钱包的人现在一定很着急,如果我现在回家了,失主找来了,就错过了物归原主的最佳机会了”。她就一直撑着雨伞,站在捡到钱包的地方焦急的等着失主能够早点到来。

3个小时后,当失主匆匆赶来时天已黑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一起来到园区派出所,在民警的见证下完成了钱包的交接,失主听围观的群众说王乃琴在此已经等了三个小时后,非常感动,当即拿出元要感谢王乃琴,被她婉言谢绝,她说:“我们做好事,不图名、不图利,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8.八十老人坚持三十六年悉心照顾五个残疾家人

严兰珍,女,年3月生,现为天泉湖镇范桥村村民。已近八十岁的严兰珍老人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几十年来,她用一颗永恒的爱心和一副柔弱而坚强的臂膀照顾五个残疾的孩子,担起了全家的重任。

严兰珍家住天泉湖镇范桥村岗头组,在七十年代,丈夫未去世时,虽然穷,但家庭和睦,全家生活的快快乐乐,随着年丈夫去世,家庭重担一下压到了严兰珍身上,那时她还不到四十岁,三个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只有几岁,为了孩子的成长,她晚睡早起,白天种地挣工分,晚上给孩子洗衣服、绣鞋垫、做鞋子。从年开始,不幸先后袭来,先是大女儿结婚后生病瘫痪,婆家将她送回娘家,小女儿患风湿性关节炎逐渐失去行走能力,唯一的儿子又被确诊为哑巴,并且存在智力问题。面对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严兰珍老人不知夜晚哭过多少回,也曾经想一死了之,但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痛苦的表情,她又舍不得丢下他们。经过她悉心的照料,被送回娘家的大女儿身体病情有所好转,也许是受严兰珍的感动,婆家又将她大女儿接回去照料。

年,儿子近30岁时,经人介绍与一弱智姑娘结了婚,婚后不久,生了个儿子,看到孙子呱呱坠地,本该高兴的严兰珍很快便发现,孙子也存在智力问题,为治好孙子的病,她也曾多方寻医,但始终没有好转。

年,原本还能搭把手的哑巴儿子又患病去世了,这使严兰珍老人遭受了更加严重的打击,但悲痛过后她知道,家中还有三人需要她照料,她还不能撒手而去。顽强的严兰珍老人再次站了起来,她发自内心深处的大爱点亮和温暖着家庭,让这个家有了生的希望。

9.七十四岁*员奶奶的“小区大爱”

刘兆华,女,年11月生,现为盱城街道城北社区居民,盱城淮盛园小区*支部书记。年参加工作的她,*龄已40多年,年退休后,居住在拆迁安置的淮盛园小区。年5月淮盛园小区成立*支部时,72岁的她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需要和安排,担任了淮盛园小区*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

住在淮盛园小区的业主都知道,在刘兆华上任之前,小区的环境那真叫一个差,垃圾漂浮物遍地都是,种菜的、养鸡的也不在少数。离休干部老陈说道:以前我的亲友来盱探访,临走时对淮盛园小区的评价是三个字:“脏乱差”。现在临走时却变成了另外三个字:“大改变”。

刘兆华在治理小区环境过程中发现原先小区业主在小区改造前确实花了一些精力和成本,在小区的部分公共面积上栽种了一些树木和蔬菜,改造时被工程承包方清理了,可按合同上是没有什么赔偿的,但从人情上考虑,她觉得业主的利益也应予以一点合情的补偿。于是就主动找工程承包商协调,为这部分业主挽回了一些损失。当她万分高兴的捧着这些得之不易的“损失”送到业主手上时,业主张某非但不领情,还认为赔偿不到位,祖宗八代地骂了个遍,还怂恿自家三十来岁的儿子对她大打出手,刘兆华老人被打至住院,经检查脊椎、肩膀、手臂等多处不同程度受伤。

当一切前因后果搞清楚以后,张某一家惭愧的低下了头,医院看望刘兆华,这个三十多岁的儿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哭着对刘兆华说:“奶奶,我知道错了,以后您说什么我都听!”,善良的老人选择原谅他。

这位74岁的*员奶奶在工作上干劲与激情丝毫不输年轻人,任职后带领小区支委会、业委会一班人积极配合小区物业开展物业服务,小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小区业委会办公室、业主活动室及值班室焕然一新,小区的公共照明灯、楼道灯重新亮了起来,小区主干道得到扩宽,原水泥地平小广场经改造变成了停车场,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业主的车辆停放问题……

她常常自豪地回忆说:“我们年轻时,工作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老*员刘兆华说到做到,虽已快步入耄耋之年,可她依然还是革命的一块砖!

10.朴实汉子悉心照顾瘫痪母亲二十多年孑然一身只为一个孝

徐广凤,男,年7月生,现为旧铺镇人民村村民。在人民村父老乡亲的眼里,徐广凤是个孝顺的好儿子,是全村人学习的榜样。父亲重伤残疾,母亲瘫痪在床,勤恳奋斗的徐广凤不得不放弃城市里稳定的工作,回到生养他的小村庄,重新撑起这个岌岌可危的家。送走了父亲,依然坚持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二十多年都没有成家立业,一个朴实的农家汉子用行动诠释了孝行。

不幸还要从年说起,徐广凤的父亲原本是个身体硬朗的壮汉,却在农忙时不小心被机器打断了一条腿和一只胳膊,变成了一个重度残疾人。徐广凤的母亲患有帕金森病,家里还有十多亩的责任田。

20多年前的徐广凤,是个帅小伙,写得一手好字,文笔和口才也很不错,那时候,他在无锡从打工仔一步步做到了车间主任。得知家庭噩耗的时候,他毅然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人民村,这个家庭需要他。

年,徐广凤的父亲在苦苦支撑6年后,还是离开了人世。父亲走后,母亲帕金森病情加重,手脚不听使唤,渐渐瘫痪在床,生活起居都要人照顾。徐广凤的床就挨着母亲,一日三餐都端到床前喂给母亲。母亲小便需要人抱着,大便需要他动手去抠,每天起夜五次以上,从母亲瘫痪开始就没睡过几个完整的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广凤一心照顾瘫痪的母亲,却一直没有成家。邻居们都为他着急,亲戚朋友中好多人来给他介绍对象,但是一听说他家的经济和生活情况,特别是还要照顾瘫痪的母亲,好多女孩都犹豫了。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多次劝说儿子不要管她,早日娶个媳妇成家。徐广凤反而安慰母亲说:“我宁愿不娶,也要为您养老送终”。其实,在徐广凤的心里,也想有个自己的小家庭,也无数次憧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画面,但是一想到对方可能会嫌弃母亲,母亲可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顾,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情愿委屈自己,再苦再累都一个人受着。

徐广凤的事迹传遍了整个人民村,父老乡亲们都把徐广凤当作学习的榜样。徐广凤常说:“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赡养老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声明:信息来源于微盱眙

↓↓↓猛戳进入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动你我年第三季度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