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茶乡文学与梦想同行
这是茶乡文学推送的第篇文章
阿伍家有卫生间了
文/门图
日前,携妻子回老家,正赶上阿伍家削多依果皮。多依是阿伍媳妇从娘家拉来的,有好几背箩。削多依的除了阿伍媳妇,还有阿伍的姐姐和姐夫,阿伍则在厨房张罗着午饭。吃好午饭,一场人继续削剩余的多依,勤脚快手的妻子也加入到她们的队伍里。削好多依,已是夕阳西下的傍晚,吃晚饭时间也快要到了,妻子趁机去一楼卫生间冲澡。10来分钟后,妻子洗好澡换上一身干净衣服走到我面前,挨着我坐在布沙发上,看着她舒心惬意的样子,我心潮翻滚,记忆蹁跹……
阿伍是我表叔的五子,也是我儿时的玩伴,他小我几岁,向来以“阿多”(哥)尊称我,而我习惯叫他阿伍,几十年来未曾改口。10多年前,他拆除爷爷传给父亲父亲又传给自己的旧房,叫了一辆推土机拓宽了地基,建起了一幢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建房时,他特意在一楼、二楼设计了卫生间。我至今清晰记得上新房时,阿伍曾激动而又自豪地对我说:“阿多图,我们家有卫生间了,以后你来我家,再也不消担心没地方解手了!”一席话说得我有点难为情,但却道出了他家过去漫长日子的生活实情。
上世纪出生于农村的人,对家乡的卫生状况一定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是60后,在老家农村读书、生活到70年代末。印象中,我读小学时家乡有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寨子里家家户户在自家房前屋后空地或菜地、果园里挖土坑埋大口土罐、土锅,用木头、竹板、草排等材料圈围起来作为简易厕所,既解决了解手难题,又可将粪便作为农家肥广泛用于农作物。可惜这种在当时看来有多种用途的厕所没有能够存续下来,几年之后,农村又重现随处大小便,遍地埋地雷的脏乱差现象。
参加工作后,由于亲戚和小时的好玩伴在老家,我偶尔也会回老家,每次回去都会找阿伍玩,有时还会在他家留宿。那时,阿伍家住的是他爷爷年轻时建造的房屋,属于爱尼族第二代住房,即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这种房屋系小缅瓦顶、木板墙,虽属二层楼房,但房屋低矮,空间狭窄,尤其是一楼,两边的楼梯差不多占去了房屋的四分之一,剩余部分,一边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一边建有猪、鸡厩。与当时寨子里大多数家庭一样,阿伍家没有厕所,家人平时就在屋外的菜地解手。说是菜地,只稀稀疏疏种了几棵桃树、李子等果树,以及少量的枇杷树、刺五加和几棵芭蕉,面积也不大,阿伍和他的家人平时就“躲”在这芭蕉树林中解手。我不习惯也不好意思在这种露天场合解手,毕竟这里常有人员从旁经过,所以每次到阿伍家我都要走好长一段路到寨外树林里解大便,一去一来,往往要花半个多小时。
我有一个习惯,每天需排一次大便,排便时间很有规律,基本上都是早起后半小时之内。通常,我早上7时起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如耽搁太长时间,就有失禁的可能。记得那次也是在阿伍家留宿,也许是头天晚上吃得太多,次日晨醒来时,感觉肚子疼,内急难耐,来不及跑到村外山林,只好慌里慌张跑进阿伍家屋后的果园,悄悄蹲在一棵果树后边,我刚蹲下身子,但见两头猪嗡阿嗡阿地哼着,一左一右往我屁股旁靠,尽管我不停地挥动手中的木棍驱赶,但根本不管用,那猪丝毫没有退让的迹象,反而弄得我心烦意乱,着急难堪,被迫慢慢向前挪动身子,以防被脏猪拱到。可那猪不肯罢休,我挪到哪它们就跟到哪,一副“不达目的不死心”的模样。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那次刻骨铭心的“尴尬经历”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下乡,非下乡不可时,每次下乡前都要准备足够的卫生纸,以备不时之需;下乡期间,不敢吃得太多,也不敢吃不熟悉的食物,怕引起肠胃不良反应。如果需要留宿,我头天晚上就会打听好厕所的位置,或哪里可以方便,并尽可能亲临现场“侦察”一番,提前熟悉情况,这样不至于次日晨“临渴掘井”。与此同时,我一般都会比在家时提前半个小时起床,然后,带上卫生纸到村子外头山林里找“干净而又隐蔽的地方”方便。
90年代,我在民委和林业局工作期间,时常因公下乡,有时还得在农户家留宿。年,单位给我配备了一台肩扛式摄像机和一台照相机,指定我抓全县林业*策宣传和新闻报道,我下乡次数有增无减。不仅如此,由于我会照相、录像、制作VCD、DVD光盘,常有农村亲友邀约我帮忙摄像、照相,我不好拒绝,以至于我的节假日、周末时光都“泡”在乡镇农村。那时,农村卫生条件依旧简陋,既没有厕所,也没有垃圾池,村民家家户户养牛养猪养狗养鸡,而且牲畜都是放养的,人畜共处,遍地垃圾,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即使舍近求远跑到村外山林里解手,也很难找到一块荫蔽清洁的地方,大凡有点树木草棵遮盖的地方,早已成为村民的公共厕所,习惯了露天解手的村民们,随意蹲在某一棵大树、某一株草旁,就地大小便,她们当中的很多人,连卫生纸也不用,解完手,顺手从身旁随意摘几片树叶,或折取一根小树枝,胡乱揩一下屁股就提起裤子穿上,然后,把那些揩屎的树叶、棍子随手一扔,而那些嗅觉灵敏的猪们狗们,也会随着主人成群结队地尾随而来,村子附近的山林无一例外地成了大型露天垃圾场,臭气熏天,所到之处,无一干净地,有些地方连个落脚处都没有,垃圾遍地,蝇蛆肆虐,臭气熏天,令人作呕。
可如今,时过境迁,乡里人的思想素质有了提高,农村卫生状况得到改善,阿伍家也像城里人一样拥有了卫生间。
END
本期作者简介
门图,西双版纳本土哈尼族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坚持利用业余从事新闻和文学创作,先后在中央、省、州各级报刊发表新闻、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文学、民族文化等文章余篇,出版文化、文学专著7部,有百余篇作品和部分著作获奖,其个人业迹被载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六辑。现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双版州文联委员、西双版纳州作协理事、勐海县文联副主席、勐海县作家协会主席、勐海县哈尼族学会副会长。审核:门图
主编:生修
本期编辑:铁培
本期投稿:门图
本期审稿:陈杏梅
配图来源:网络
投稿
投稿邮箱:mhxcx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