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第期我的母亲武相如王来宝
TUhjnbcbe - 2020/12/14 17:51:00

我的母亲

供稿张秀林整理王来宝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武相如,今年七十有八,虽届古稀,仍然精神矍铄,宽厚仁慈不减当年。母亲出生在原康镇原康村。我姥爷弟兄四个,他是老四,是个远近闻名的木匠。我姥爷、姥姥勤快能干,自立自强。因此,手头比别人宽裕,生活也比较好过。他们信奉“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是弟兄妯娌们中对老人最好的一对。听母亲说自己六岁时起,就替我姥爷姥姥去给她爷爷奶奶送饭,因为分家他们和爷爷奶奶不住在一起,只要家里做出认为好吃一点的饭菜,姥姥就让她隔街绕道地送给爷爷奶奶吃。成大食堂时,怕老人吃不好,我姥姥就经常去镇上饭店买来小米稠饭给他们吃。散食堂后,总是请他们来家里吃小灶补充营养。平时,会主动送煤、送粮、送菜及其他物品,叫老人们安度晚年。姥爷姥姥常教导我母亲说:“对老人越孝敬,自己家才会过得越好。”(我常想,这可能就是“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吧!)母亲从小受我姥爷姥姥的影响,养成孝亲敬老、勤劳肯干、宽厚仁慈的品性,慢慢也就成了一个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人。母亲读过几年书,结婚前在原康乡妇产院做接生助理。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经常到产妇所在的村庄征收月子口粮,走遍了原康的山山水水。虽没有亲自接过生,但熟悉基本的包扎技术。下乡收粮时,曾经帮助一个把孩子生在茅厕梁上的产妇,按技术要求包好孩子,母子安然无恙,她全家十分感动,把我母亲当成救命恩人。后来,听我母亲说,家里的二男一女都是自己包扎的。(年时的全家福)常言说:一个好女人,可以使家庭旺三代。我母亲就是来旺我家的那个女人。听说是妇产院主任当介绍人,促成了我父母的婚姻。那时我爷爷常年在贵州工作,我老奶去世早,我老爷爷年事已高,我奶奶体弱多病,我大爷爷家闺女早已出嫁,家中没有男孩,因此,我父亲高中没有毕业,就回家来照顾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母亲没嫌我家里负担重,看好我家的家风家教,相中了我父亲有文化,人孝顺,脾气好,又勤快。结婚后,和我父亲一道主动承担赡养我老爷爷,大爷爷,大奶奶,我爷爷,我奶奶的责任,把大爷爷的两个女儿当成自己的亲姐姐看待,互相帮助,从没因任何物质利益发生口舌纠纷,把大家庭经营得和谐祥乐。我奶奶在世时,常夸我母亲是张家的“福星”!母亲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很强。她有一手好的针线活,手工纳的鞋底、做的布鞋非常好看。夹鞋、棉鞋、方口鞋、狼脸鞋、面包鞋、小脚鞋啥样的都会做。我大爷爷、大奶奶、我爷爷、我奶奶和家里其他人的鞋都由他做。甚至我姑奶奶、姨奶奶也都经常穿她做的鞋。她还学会了服装剪裁,看到什么时尚的服装样式,就能裁剪出来,做成很洋气的衣服,穿在孩子们的身上,惹得同龄人不住地羡慕。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她除了保证全家人都有换季的服装外,还经常帮助村里人做衣服,尽管做一件衣服只能拨给三分工,但只要有人需要她都欣然接受,如果是要过年穿的,就是三十儿了也要熬夜做好。她白天在队里上工,半天时间都不愿耽误,所有的女工活都是利用雨雪天以及晚上加班来完成的。因出勤足、劳动好,经常是队里的劳动模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十岁那年,大年三十晚上,我睡觉前看到的是几双鞋底、鞋帮,初一起五更睁眼看到的是窗台上排列整齐的一双双新鞋。早上天刚亮,我们就穿上新衣服新鞋蹦蹦跳跳地去给长辈们磕头拜年了,那知道母亲为给我们做鞋而忙到五更。因她的辛劳和付出,家里的大人小孩都是很体面、很幸福地生活着。那时虽然家里的成分稍偏高一点,但是扎根在我们心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总是满满的,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母亲有担当,有孝心,乐于助人。只要家族亲人或街坊邻居有事来找帮忙,她总是随叫随到,甚至不请自去。我父亲也很支持,母亲叫他干啥他就干啥,从不打别。特别是我几个堂爷爷家盖房子、起石头、缝被子、娶媳妇、嫁闺女,她都是一马当先,扑下身子去做。即使现在住在鹤壁,只要老家有事,一定毅然前往。她不计得失,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良好品德,成为族人、子女及街坊邻居学习的榜样。那几年村里评文明“十星户”,我家年年都是,在这方面我母亲功不可没。尤其在奉养老人上,没有人不称赞我的母亲。首先说对待我大爷爷、大奶奶,她总是全心全意,任劳任怨,二老常被感动得落泪。在生产队时,她带领丈夫和儿女们把他们家所分的蔬菜、粮食一点儿不少地交到他们手里;大奶奶去世不久,我大爷爷因公受伤,双腿骨折,在安阳住院的两个月期间,我母亲没让队里派护理人员,也没让两个堂姐留下,她和我父亲一起在病房里打地铺,白天黑夜不离左右。同病房的病友和家人得知她们是病人的侄儿、侄媳,连连惊叹不已。回到家中休养期间,总是劝两个堂姐不要来回跑,她们家里大人小孩也离不了人。我父母白天在队里上工,利用吃饭时间和晚上给我大爷爷喂饭、喂药、按摩。拆除石膏后,父母帮大爷爷翻身、按摩、活动关节、拉伸肌腱,时间长达三个多月,直到他能下床行走,生活基本自理。在这事儿上,我父母没有向队里提任何要求。我大爷爷家所有生活所需,全由我父母提供。后来,大爷爷可以拄着拐杖,掂着马扎到附近乡村看戏,到村里找老伙计们聊天,他最多的话题就是讲侄儿侄媳的好。联产承包后,他家的大小地块都由我父母代耕,使老人吃喝不愁,过着体面的生活。他大爷爷生病后,我父母主动寻医买药,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去世,我父母披麻戴孝,隆重出殡,他们的贤孝之举,在全村传为美谈。我爷爷年在贵州工作时检查出了癌症,需要尽快做手术。收到爷爷的信后,我父母立即行动,仅用一夜时间就做好了准备,第二天天刚亮就带着行李去原康镇等车,失急慌忙赶赴贵州,伺候爷爷近3个月后,陪着爷爷回到家中休养康复。期间,和奶奶一起尽量满足爷爷在南方的饮食习惯,学会了包馄饨、酿米酒,让爷爷享受到回归大家庭的温暖。因疾病复发,爷爷于年5月去世,时年61岁。年冬季,80高龄的奶奶不幸滑倒造成骨折,经我父母的精心照料,很快恢复了活动能力。可是她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不知饥饱冷暖,不认识家人,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达两年有余。期间,我父母不离不弃,放下一切,在家里日夜精心照料。为了避免奶奶身上长褥疮,光是软沓沓的尿垫就缝了两大摞。有用来垫身子的,有用来接屎尿的。母亲经常洗涮晾晒,晴天太阳晒,阴天火盆烤,确保干燥卫生。无论啥时,我奶奶身下都是软的,屁股下面都是干的。尽管奶奶意识不清,但一日三餐的精美病号饭没少过一点。俩人贴心周到的护理,延长了奶奶的寿命,维护了奶奶的尊严。我奶奶娘家人多次突访探望,丝毫没有发现有任何不妥之处。对我父母的赞美之词在奶奶娘家的亲戚朋友圈中广为传颂。我姥爷姥姥生病期间,我母亲婆家、娘家两头跑。白天在婆家辛苦耕作,晚上不论身子多累,不论刮风下雨,黑天墨地也要步行三里山路赶到六里外的娘家伺候、陪伴父母,直到他们去世。我母亲经常说:六位老人去世后,从没有做梦梦到过他们,可能是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对不起他们的地方吧。年,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父母被儿女(3个孩子都在鹤壁工作生活)接到鹤壁居住。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般惯例,城市中即使对门邻居也可能永远不认识,不来往。但住在一楼的母亲,依然保持着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品性。经常院门敞开(一楼带个小院),邻居带着小孩们可以自由出入,跟在自己家一样随便。有时,他们有急事,顾不过来,就把小孩送过来托我母亲照看。母亲见到小区的人会主动打招呼,小区内的人没有谁不认识她的。有人来家借东西,只要有,母亲总是一说两中。父母对我们在做人方面要求很严:违法的、昧良心的事再小也不能做。对别人有利的事,吃亏赔钱也得做。

(部分获奖证书,可上下翻看。)

受父母的影响,我也具有了为人豁达、待人和善、不怕吃亏的品性。大学毕业后,我调到鹤壁市园林处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我成了园林处高级工程师,担任园林处副处长。—年连任山城区八、九届人大代表。年6月调入市林业局后,任生态建设修复科科长,担任过市九届人大代表和十届*协委员。我勤于学习,工作认真,年曾获鹤壁市“五·一劳动奖章”、“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证书,年获河南省绿化奖章。尽管工作忙碌,我也不忘孝老敬亲,我曾把丧偶多年的公公接到家中,奉养近20年,直到他安然去世。年被市妇联授予“五好文明家庭”的荣誉证书……望着许多的荣誉证书,我要说,这许多的“*功章”,也有母亲的一半!

(大弟张俊林)

大弟弟张俊林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鹤壁市建委和经济开发区工作。得益于家庭重视教育和自己成功育儿的经验,年他辞去公职专职从事早期教育。先后创办了“鹤壁新父母学校”和“爱和慧国学教育中心”。

他带领教学团队研发了“字动力”亲子国学课程,让普通的孩子在6岁前就能识字三千,大量阅读,获得神童般的学习效果。现在,“字动力”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品牌。

在优良家风和父母榜样示范的影响下,我大弟在教学之余热心参与传统文化公益事业,他又创办了“爱和慧慈善志愿者工作站”,发起了了凡家风读书会。

十年来,弟弟用圣贤文化挽救了无数个处于痛苦中的家庭,使他们归于正道。特别是了凡家风读书会,影响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惠及全国十多个省市的普通家庭。

年,大弟被评选为民盟委员。(二弟张卫林捐赠干细胞后,《淇河晨报》以“捐骨髓救陌生娃真汉子”报道)父母要求做建筑施工的小弟卫林:自己就是不挣钱,也要按事先约定的标准给工人全额付清工资。因卫林为人正派,诚实守信,好多工程都是甲方主动送来的,好多工人都願意在他手下干活,且从不要求预付工资。我小弟卫林多年无偿献血,年,还为河北的一位患白血病的男童无偿捐献造白干细胞,挽救了男童的生命。他因此获得“鹤壁好人”的荣誉称号!受父母影响,两个弟媳和我丈夫也经常做给我父母洗脚、梳头、理发等体现孝心的事。我们三家的下一代人在敬老孝亲方面也都做得可圈可点。树有根,水有源。我和弟弟、弟媳及爱人的进步都是源于母亲的影响,都感恩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的父母,由于一心向善,心底无私,他们虽年将八旬,仍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在子女们的陪同下游历过祖国许多名山大川,瞻仰过许多名胜古迹。我们祝愿父母这样的好人,健康长寿;我们也将把双亲的美德发扬光大,传之久远。年10月25日老人节

(供稿人张秀林)

:王来宝,祖籍桂林镇,大专文化,从小喜爱文学,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退休后开始写作,处女作《又到六月六》在红旗渠报发表。■敬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期我的母亲武相如王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