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让这个冬天显得异常漫长。病魔肆虐华夏,处于疫情中的武汉忍痛按下暂停键。4万多名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武汉和湖北,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救人。
他们不畏生死,迎难而上,有的甚至写下了遗书;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有的抛下了怀孕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他们与武汉的战友同舟共济、肝胆相照,建立了革命般的友谊;他们还体验到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这座英雄之城里上演的点点滴滴,都被他们用手中的笔和手机记录了下来。每一个字、每一帧画面,都是这座城市战“疫”的独家记忆。
病魔被打跑了,他们各自回到家乡,但那座城、那些人、那些属于他们的感动,将成为每一个人永生难忘的回忆。
本报摘录了5名医护人员的日记,以飨读者,并以此为本报刊载的“一线医护战疫录”系列报道画上句号。
?本文首发于《法治周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丨*
01
病房里耄耋老人的最美爱情
刘卓
大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医生,医院A13病区援鄂医生
写于3月16日
27床的奶奶今年86岁了,有多种基础疾病,已经在雷神山住院33天了,进过ICU,抢救无数次。今天,她终于可以坐起来吃饭了,奶奶说,谢谢你们没放弃。
2月12日,A13病区接诊首日,奶奶和87岁的老伴一起从隔离点转入雷神山。张倩护士长贴心安排老两口住在同一个房间。
爷爷身体硬朗,经过治疗很快好转,可是奶奶肺部感染很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放过支架的心脏射血分数只有27%,相继出现呼吸衰竭、心衰,一度昏迷。病区接诊初期,治疗手段有限,万般无奈之下把奶奶转入了ICU。奶奶转走后,爷爷*不守舍,每天站在外通道走廊眺望。他说,他老伴儿从这走的,就一定得从这个方向回来,他得守在这儿,老伴儿胆小。
在院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条件越来越好,药品、设备逐步完善,我们有了床旁超声,有了白蛋白,有了托伐普坦……有了接回奶奶的条件了!
李艳霞主任亲自把奶奶从ICU接了回来,虽然她没力气说太多话,周身浮肿得像萝卜,但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之前护理她的刘波护士,她说,自己回家了。
在我们的精心护理和治疗下,奶奶逐渐恢复了曾经的模样,每天和老伴儿视频,从只能点头到训斥他。爷爷说,老伴儿好了。
奶奶不能自理,护士们每天给她喂饭、洗脚,奶奶不喜欢吃米饭,护士们单独给奶奶做面条和粥,还把自己的蛋白粉送给她补充营养。
奶奶的儿子说,他一度以为自己没有妈妈了,今天在视频里看到她可以自己坐着吃饭很开心,想通过捐款表达感谢。
李主任婉拒了,她说:“我们做的是医生和护士的本职工作,每一个人都会为了生的希望而全力以赴,谢谢你们信任我们,如果可以,请记住我们是辽宁队。疫情无情人有情,爱让我们在一起。”
02
战“疫”满月记
管珊珊
医院ICU护士,华中医院援鄂护士
写于2月26日
今天是二月初四(2月26日),距离我从家出发已经一个月了。从来时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身心疲惫,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一个月,常常天还没亮,我们一行5个人就已经走在上班的路上,8点钟上班,6点就得起床,有些人甚至5点多就起来准备了。
7点,我们从酒店门口集合出门,路上大约要20分钟的时间。医院后,我们立刻开始洗手穿防护服,戴上层层的手套和口罩,一种窒息感扑面而来。
我安慰自己我很好,一切都是我的心理作用,窒息的感觉好像有所减轻。在进病房前,感控老师会严格把关,看我们是否穿戴完毕,经过这关的审核,才能进入病房。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千变万化,昨天还笑嘻嘻和你聊天的病人,今天可能已经插上了呼吸机,让人不得不感慨生命的脆弱。
在工作中,让我感觉比较吃力的,就是穿着防护服给病人做俯卧位通气了。我的病人中,有一位斤的昏迷患者,给他做俯卧位通气可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出动了8位医务人员,合力协作终于把他翻过来了。但这不意味着工作的完成,我们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