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故事她是不得宠的皇后,被人诬陷赶出宫,再
TUhjnbcbe - 2025/5/12 17:2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http://www.znlvye.com/

本篇内容为虚构故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

皇帝自从继位后,耽于享乐,朝政军国大事一概不理,全权交予心腹太监魏云阙。

久而久之,天下不知皇帝尊,唯九千岁马首是瞻。

近日,这位九千岁又要迫害大臣了。

周太傅是三朝老臣,多年兢兢业业,为朝廷呕心沥血。如今却因为闲暇时与人发的一句牢骚,就被东厂那些爪牙听到,报到了魏云阙那里。

只因一句牢骚,劳苦功高的周太傅却要落得革职流放的下场,真真令人唏嘘。

作为言官清流世家出身的孟知宜,又是一国皇后,此时自然是要挺身而出,良言劝谏皇帝收回成命。

但是皇帝厌烦孟知宜的说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干脆宫门紧闭,拒不肯见她。

孟知宜逼得急了,皇帝干脆派个小太监出来传话,“一概军机政事,都由魏厂公主理。皇后若有异议,就直接去找他。”

紧闭的朱红兽首铜环大门里,传来皇帝与妃嫔们调笑嬉闹的声音。

孟知宜叹了口气,最终还是沉默地登上步辇,往紫禁城午门内的东阁去了。

东阁是一排狭窄简陋的平房,原来是六部大臣进宫禀报政务时的候召之地。

本朝因皇帝不再处理政事,魏云阙再怎么只手遮天也不可能到乾清宫里去,因此东阁就成了新的办公场所。

皇后驾到,东阁里的大臣们相继走出门,站在院里迎驾。周太傅的事情他们心中都有数,因此看到皇后声势浩大地赶来时,都忍不住往东南角第一间房望去。

“各位大人且忙,本宫寻魏厂公有事。”

孟知宜下辇,免了大臣们的礼,带着宫人气势汹汹地往魏云阙的值房走去。

值房狭窄拥挤,没有什么过多的装饰,木柜、桌面甚至是墙角都堆满了公文本章。

笔架旁边放着一个香炉,炉里燃着提神香。东阁值房普遍窗户狭小,因此白天也得点灯。

孟知宜进去的时候,魏云阙正坐在一盏烛火旁,手边放着一叠没批复的公文。昏黄的烛光中,魏云阙穿着一件衮边圆领袍,整衣危坐,如鹤之姿。

“皇后娘娘大驾光临,臣有失远迎。”

魏云阙起身,极敷衍地行了一礼,不等孟知宜免礼,就已经坐了回去。

现在不是纠缠这些细枝末节的时候,孟知宜装作没看见他的不敬,开门见山地说起了周太傅的事。

“魏厂公,本宫想知道周太傅究竟说了句什么话,以至于你要将他革职流放。”

“不过是些污言秽语,娘娘不听也罢。”魏云阙面不改色地敷衍。

“魏云阙!他不过是私下骂了你一句,你这样报复他,未免太过分了。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朝廷律法?”孟知宜怒极,一向端庄雍容的神情此时也有些崩裂。

魏云阙淡然地拨着青花瓷杯里的茶叶,慢悠悠道:“如此,娘娘今日是非要保他了。”

“只要有本宫一日在,你就别想迫害忠良。”孟知宜毫不畏惧地下了战书。

“娘娘可知,即使今日保下他,明日他也会因为左脚先踏入东阁,到刑部大牢走一趟。”魏云阙放下茶盏,语气阴冷,“臣好心提醒娘娘,到时候可就不是革职流放这么简——”

啪!

被打了一巴掌的魏云阙歪着头,脸上很快浮现出一个掌印。就连桌上的那盏烛火,都被孟知宜的掌风扇灭了。

四下里静悄悄的,只有孟知宜因过度愤怒而急促的喘气声。

不论是伺候的宫人,还是隔着墙听声的大臣,在孟知宜挥下那一巴掌时,都忍不住屏住呼吸,替她捏了一把冷汗。

三朝老臣周太傅只因骂了魏云阙一句,就被革职流放。孟知宜这个不受宠又无子的皇后居然还敢打他,真是活得太久想找死了。

不知过了多久,魏云阙微微泛冷的语调响起:“东阁乃议政之地,后宫不得干政。娘娘请回吧。”

孟知宜还想说什么,身后的宫人却已经簇拥上来,半是拉半是拽地把她拉走了。

值房里的大臣们看着皇后步辇消失在视线中,感受到来自东南角值房的森冷低气压,纷纷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低头快速地处理政事,期待早点下值回家。

皇后打了九千岁这件事,很快就在宫中不胫而走。有人幸灾乐祸,觉得皇后这些年没眼色,老和九千岁作对,总算要遭殃了。有人满心忧虑,觉得九千岁只手遮天,像皇后这样不畏强权的人已经很少了。

嘉妃就是幸灾乐祸中的一员,她进宫已经有三年多了,一直备受皇帝喜爱,称一句宠妃不为过。

自古以来,不想当皇后的妃嫔不是好妃嫔。但是皇帝每每在床榻上答应封她为后,穿上衣服就又不认了。

嘉妃很着急,她觉得求皇帝还不如求魏云阙。这次皇后打了魏云阙,嘉妃觉得是个机会。

是夜,魏云阙的小院里来了个不速之客。

嘉妃披着斗篷,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命人把一箱子金银珠宝抬进了魏云阙房里。

“魏厂公,皇后娘娘这次当真是过了,完全不把您放在眼里。厂公为国为民,怎么能受这样的委屈。”嘉妃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谴责了皇后的行为,随后道:“这是本宫一点小小的心意,还望厂公收下。”

魏云阙嘴角一抹淡淡的笑意,声音懒懒的:“臣谢娘娘体恤。”

嘉妃见他愿意收下那箱子金银财宝,不由觉得封后一事有戏,小心试探道:“那皇后那事……”

“娘娘回去等消息便可。”

嘉妃一时挪不动步子,毕竟她这次也是大出血,准备了这么丰厚的财宝来贿赂魏云阙,总不能一句准话也没拿到。

可魏云阙似乎已经有些不耐烦了,面色冷下来,沉声道:“微臣办事,娘娘还不放心吗?”

“放心,本宫放心。”嘉妃勉力笑了笑,嘴上恭维着,内心却一百个不踏实。

漆黑的深夜里,魏云阙静静地坐在圈椅上,脸上的掌印还未完全消退,一旁是琳琅满目的宝物。

嘉妃在宫里等了很久,但是一直没听到废后的消息。想到魏云阙那阴晴不定的性子,她又不敢去催,只好安慰自己,找罪名处置皇后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一日,外面吵吵嚷嚷传来声音,嘉妃远远就看见了宣旨太监。她心中一喜,以为魏云阙终于动手了。

可圣旨的内容,却是有人举报嘉妃联络外臣,意图谋反。

“不,本宫没有,本宫是被冤枉的!”跪在地上的嘉妃一听完旨意就激动地站了起来,面红耳赤地辩解自己是冤枉的。

宣旨太监却是冷喝:“娘娘既然喊冤,那您可记得这件物什?”说着,他掏出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佩。

嘉妃当然记得,那块玉佩就是那天夜里,她送给魏云阙的财宝之一。

事到如今,嘉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肯定就是魏云阙黑吃黑,既收了她的贿赂,又不肯帮她办事。

“陛下!我要见陛下,我是被冤枉的!”嘉妃嚎啕大叫,挣脱来抓她的太监宫人,就往外冲。

她虽然是宠妃,在皇帝眼里却只是个物件。况且这两天魏云阙又寻来了几个貌美如花的女子,皇帝早在温柔乡里把她这个旧人给抛之脑后了。

嘉妃挣扎,尖叫,却无济于事,最终还是被褫夺了封号贬为庶人,幽禁冷宫。

2

凤仪宫的孟知宜对外界发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因为她快要被冻死了。

自从她打了魏云阙一巴掌,宫里宫外的人都觉得她要凉。

深宫本来就是一个捧高踩低的名利场,那些宫人太监为了讨好魏云阙,甚至暗地里开始给孟知宜使绊子。

他们坚信九千岁现在还没有处置皇后,是因为朝政太忙了,等九千岁腾出手来,皇后绝对没有好下场。

孟知宜从小就怕冷,可内务府那群死太监为了讨好魏云阙,竟然克扣她入冬的炭薪。

凤仪宫又大又高,在夏天固然凉爽透气,在冬天却是冷冰冰像个雪洞一样。

那一小盆烧了还冒黑烟的碳,不说没有半点暖意,还把孟知宜熏得半死。

一来二去,孟知宜不出意外地病倒了。雀枝去帮她叫太医,却半天也没回来。

好冷啊。孟知宜哆哆嗦嗦地躺在衾被里,视线渐渐模糊起来,脑子也晕得迷迷糊糊。

混沌中,她好像听见有人说话,声音是她熟悉的,低沉又阴冷,好像正在训斥宫人太监。

迷糊间,好像有人把手贴在了她额头上,冰冰凉凉的,还挺舒服。

这一舒服,孟知宜就安心睡了过去。

床榻旁,魏云阙见她的高烧终于退去,松了口气。转过头,却又是一脸的肃杀,吓得内务府并凤仪宫那一群太监宫人战战兢兢浑身发抖。

“皇后乃一国之母,你们竟敢怠慢她,是谁给你们的胆子?”魏云阙生气的时候,平常内敛的气质全数消失,浑身上下都仿佛笼罩着一层雷云。

底下的人哪敢说话,哪敢说自己是揣测着魏云阙的意思做事,结果揣测错了。

那一天,凤仪宫和内务府换了一批人。隔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凤仪宫暖了起来,角落摆满了火炉,炉里是烧得红红的上好金丝炭。

孟知宜大病初醒,看着凤仪宫里换的新面孔,不由有些疑惑。

一旁的雀枝解释:“是魏厂公安排的。”停了停,踟蹰道:“娘娘,奴婢看魏厂公人挺好的。医院叫御医,魏厂公听说您病了,丢下公务立即就过来了,还把那些见利忘义的全都收拾了一遍。”

窗外扑簌簌下起了大雪,本来冷如雪洞的凤仪宫现在热得只需要穿一件单衣。孟知宜拥着被子坐在窗边的软塌上看雪,雀枝还在喋喋不休地细数魏云阙的好处。

雀枝话里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魏云阙虽然在外头名声不好,但对孟知宜没话说。

因此,雀枝又叹了一声:“娘娘,魏厂公还蛮好的。”

好吗?孟知宜有些恍然,隔着茫茫大雪,她想起了那一年第一次认识魏云阙的样子。

魏云阙原来只是东宫的一个洒扫太监,孟知宜嫁入东宫后,偶然看见他用树枝在雪地里写字,一下子起了恻隐之心,将他收到身边做事。

当时人人都夸赞孟知宜心肠好,惜才,堂堂太子妃居然愿意教一个太监读书认字。

只有孟知宜知道,她只是太寂寞太无聊,找件事情打发时间罢了。

孟知宜十六岁嫁到东宫,与太子的关系却不好。

太子喜欢那种美艳袅娜、知情趣的女子,但孟知宜出身言官世家,继承了她爹的古板严肃。

每次夫妻见面,孟知宜总忍不住训斥太子几句。

而太子呢,他本就是喜好放荡玩乐的性子,在朝中要被孟御史训,回宫还要被孟知宜训。

久而久之,太子看到孟知宜,就想起孟御史那张恨铁不成钢的脸,更加不喜欢和她在一起了。

就这样,孟知宜出嫁即失宠,整天连太子的面都见不着。

在发现魏云阙之后,孟知宜的生活才算开始有了点意思。魏云阙学东西很快,有时还能和孟知宜谈论几句诗词歌赋。

在东宫斜倚熏笼,漫长得看不见黎明的深夜里,都是魏云阙陪在孟知宜身边。

春天他陪着她一起去御花园里摘花,然后插到花瓶里。夏天他陪着她泛舟湖上,给她剥莲子吃。秋天他陪着她一起晒书,还给她讲民间的小故事。冬天他陪着她围炉煮酒,她喝醉了有他背回宫。

因为有魏云阙的陪伴,孟知宜觉得在深宫中无宠的日子也不像传言中那样难熬。

太子的其他良媛昭仪相继传出怀孕的喜讯,可孟知宜依旧不得太子的喜爱。

在皇帝病重的那两年,甚至有了传言称,太子继位后,不会封太子妃为皇后,而是封已经生了三个儿子的良侧妃为后。

魏云阙就是在这个时候,抛下孟知宜,投靠到太子身边的。

那时候很多人看孟知宜笑话,觉得她养了一只白眼狼,一见旧主失势,就攀别的高枝去了。

在魏云阙刚走的那一年,孟知宜确实非常难过,她还常常梦见他,然后一个人坐在黑夜里发呆。

当太子和其他妃嫔欢笑嬉闹的声音传来时,孟知宜还会想,魏云阙此时是不是也在太子身边。如果她此时过去劝谏太子早点休息,不要耽于享乐,是不是就可以看见他。

但是孟知宜当然没有去,她知道太子讨厌看见自己,也知道那些传言,她的脸皮还没那么厚,上赶着去找人羞辱。

况且孟知宜一点也不怪魏云阙,何必过去让他尴尬。良禽择木而栖,在宫里这样的名利场,她理解他。

从此之后,孟知宜就好像在东宫失踪了一样,一点存在感也没有。如果不是东宫一直没丧讯传出来,众人都要以为这个不受宠的太子妃已经死了。

后来的事情谁也没想到,太子继位之后,居然没另立皇后,而是让孟知宜顺顺利利地搬到了凤仪宫。

当众人以为太子是突然发现了孟知宜的好处,要开始宠她了。结果当了皇帝的太子依旧不待见孟知宜,夫妻两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面。

要不是孟知宜收到孟御史的暗示,主动去劝谏皇帝不要贪图享乐,这一年的几次面恐怕都没有。

三年前,皇帝正式把政务都脱手给了魏云阙,孟御史一怒之下辞官回家。

朝中有骨气的官员不愿在阉人手下办事,纷纷罢官归家。不怕死要硬扛的,就都被魏云阙收拾收拾赶回家了。

一时间,朝廷成了魏云阙的一言堂,上上下下都是他的拥趸。

在深宫中的孟知宜,扛起了忠言逆耳、惩奸除恶的大旗,利用皇后的身份,开始与魏云阙死磕。

皇帝依旧醉生梦死,偶尔听说了孟知宜的举动,也只是轻笑一句:“像她爹一样固执。”

3

戌时分,雪停了,外面传来咯吱咯吱的踩雪声。

孟知宜扭头望去,正巧看见魏云阙走来。小宫人在他前面提着灯,他穿着一件莲青曳撒,面容清冷,如月下仙人。

房里的孟知宜恍惚地想,当初她会那样掏心掏肺地教他,和他这张脸不无关系。

“臣拜见娘娘,娘娘金安。”魏云阙进门,拂去身上的寒气,向孟知宜行礼。

孟知宜大病初愈,不想和人吵架,因此态度还算和缓地让他起身。

正是晚膳的时候,御膳房的宫人提着食盒鱼贯而入。魏云阙见了,笑着道:“臣伺候娘娘用膳。”

“别了,厂公位高权重,本宫受不起。”孟知宜一口拒绝。

可魏云阙已经拿起筷子,站在桌边等她了,脸上笑吟吟的:“本就是臣做惯的事,娘娘不必推辞。”

许是今日刚刚回忆过东宫度过的那些日子,听到魏云阙这么说,孟知宜心软下来。罢了罢了,就让他伺候一次,反正又不会死。

两人很多年没有这样亲近过了,孟知宜有些惊讶他居然还记得自己喜欢吃什么。他动作娴熟得好像每天都在给她布菜。

这一顿饭倒是让孟知宜吃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抿了抿唇:“厂公若是还没用膳,就坐下吃吧。”

魏云阙笑了笑,在对面坐下,立即就有宫人给他盛饭装汤。

孟知宜已经吃饱了,但是她没走,她就看着魏云阙吃。他吃的很斯文,拿着玉箸的手骨节分明,像是一副画。

“厂公不怕本宫下毒吗?”孟知宜忽然开口问,看到魏云阙停住动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魏云阙知道她是在开玩笑后,唇角也染上一点笑意,答道:“娘娘赐的毒,臣不敢辞。”

这话的意思是,就算孟知宜真的给他毒药,他也会吞下去。

但是孟知宜不信,她还记挂着周太傅的事,因此板着脸道:“厂公要是真这么忠心耿耿,为何还要把周太傅革职流放。周太傅一把年纪了,去那寒苦之地岂不是送死。”

“娘娘,周太傅年纪大了,老人家老眼昏花,嘴皮子又碎,再不退下来,容易被人当枪使。”魏云阙声音柔和。

“那你也不能把他流放啊。”

魏云阙眉眼间带着笑意,答道:“娘娘说的对,所以臣后来让他告老还乡了。”

今夜他的态度实在柔和,并且周太傅也没事了,孟知宜就有些局促起来。

孟知宜一局促,就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因此问道:“你,为什么要帮本宫处置那些太监和宫人,还帮本宫叫太医?”

其实孟知宜是想问,你是不是还念旧情,不忍心看我死。

但是她的性格让她说不出这样的话。

魏云阙已经吃好了,沉吟了一会儿道:“娘娘要是死了,臣就又少了一个能吵架的人。高处不胜寒,娘娘还是多活两年陪着臣才好。”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事她是不得宠的皇后,被人诬陷赶出宫,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