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陈鹤琴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把自己的儿子作
TUhjnbcbe - 2025/5/8 16:30:00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曾编撰了我国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本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这本专著,就是奠定中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第一块基石。为了完成这本专著,陈鹤琴花了2年半的时间,系统地观察和记录了自己儿子的成长过程。

年12月26日,29岁的年轻教授陈鹤琴初为人父,长子陈一鸣出生了。陈鹤琴出神地看着这个幼小的精灵,除了兴奋不已之外,他还拿着相机,把镜头对襁褓中的儿子不停地拍照。随着欣喜之情,陈鹤琴心里油然生出一种怜爱之情,他当场决定:把儿子作为自己工作研究的“试验品”,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他出生后的每点细微变化。

于是,拍了照片的陈鹤琴当即拿出铅笔和本子,在上面记录下了儿子出生时的第一个反应。不过,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多年专制传统,孩子只不过一个家庭的附属品,大人们只会用喝斥、打骂等方式教育孩子。对此,陈鹤琴说:“养蜂有养蜂的方法,养猪有养猪的方法。对于养孩子,事前无准备,事后不研究,那么孩子的价值还不如一只羊或者一头猪。”

所以,陈鹤琴想把儿子在各种场合、环境中的表情、动作用文字和照片详细记录下来,并对这些表情和动作所反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予以对比研究。

陈鹤琴记录儿子成长的第一条信息是这样的:这个孩子是在年12月26日凌晨2点2分出生的;生后2秒就大哭不止,一直哭到了2点19分,共连续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地哭了;45分钟后,他哭累了,开始打哈欠;12小时后,他撒下了人生的第一泡尿……

然后,又接着记录到:第4天,吸乳后打嗝;第58天,开头嘴微笑……

第天——喜欢在外游玩:他祖母时常抱他下楼到外边玩耍,今天他抱在祖母手里看见楼梯,身子向着楼梯就要下去,他祖母特意转身向房里走,他就哭了;再抱向楼梯他就不哭,后来抱他下楼去,就很开心了。这里可以表示他:①知道方向。②喜欢到外边玩去。③记得从楼梯可以出去。④意志坚强。

第66星期——他知道火炉是热的:有一天早上他手触着没生火的冷火炉,就缩手在衣裳上擦着,他的意思是以为火炉是有火的。这里有几点:①他把火炉同“热”联系起来。②小孩子容易患错觉的毛病。③他以为手上的热可以擦去的。这种动作他并没有看见人做过,人也没教过他,大概是自然发生的。”

就这样对儿子成长发育过程的记录,陈鹤琴持续了整整天。他天天亲自给儿子洗澡,他的实验就是他的家,他的妻子和母亲就他的两位最得力助手,他的儿子则是他的工作“对象”、“成果”与实验中心。

之后他将观察、实验结果分类记载,文字和照片积累了十余本。他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与研究心得编成讲义,在课堂上开设儿童心理学课程。有时,他还会将儿子抱来课堂作示范……

经过2年半的系统观察和记录后,陈鹤琴出版了中国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第一本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

多年后,被父亲陈鹤琴作为研究对象的儿子陈一鸣晚年回忆时说:“父亲从外国学了儿童心理学,结合我的实际,拿我作为一个‘试验品’,来具体观察究竟儿童心理是怎么样发展的,儿童的身心是怎么样成长的。他的这项破天荒的工作,已经超越了父亲的职责。”

年12月30日的中午12时,陈鹤琴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这位温和儒雅、对青少年教育工作倾注了满腔热血的老人,在其生命即将临近91岁时,离开了这个世界。

家庭教育陈鹤琴京东查看已下架

今天推荐一片陈鹤琴关于儿童心理研究的著作《家庭教育》,这本书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作序的,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家教的经典之作,很值得一读。点击上下面卡片后,即可了解详情并购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鹤琴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把自己的儿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