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快到了,即使身在在南国以南,也能明显地感觉到风一天比一天凛冽。上个星期还在吃着冰沙和甜豆花,今天趁回家早赶紧约了一场火锅,为迎接冬天提前暖身。看了一下北方家乡的天气,如果还在家里读书的话,今天临走前一定又被妈妈检查秋裤有没有老老实实穿上。
冬天的我们,在做什么?只有孩子们还在厚袜子外露一截儿脚脖子,暖暖的衣物一层一层叠加,是我们成年人给自己的安全感。约三五好友一起吃顿火锅,哪怕坐在临街的小店铺里涮个麻辣烫,也得吃得热热闹闹的。或者什么也不干,窝在沙发里,把脚伸向暖气片,一边感受温暖的气息,一边慢慢地翻着书,什么音乐也不放,就静静地,在这种温暖里睡着,也挺好。
今天的我就是窝在小床上翻书,整理最近的心得,感觉心里很安定。今天读到的,正好是一首发生在冬天的诗。让我们不妨看看,古代人在冬天,又做了什么呢?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五绝小诗很简短,画面感却很丰富。据我上一次读它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是它传达给我的画面我从没忘记,反而越来越清晰。王维作为最“佛系”的诗人,他的诗几乎没有艰涩的字句,描绘的画面也力求轻与简,但是表达的情绪却从没因此而削减或淡化,反而使言外之象更加开阔悠长。
绿蚁新醅酒
△绿蚁:指浮在新酿酒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颜色略绿,细密如蚁。
△醅[pēi]:酿造。
新酿的酒还未过滤,绿蚁般的泡沫还浮在酒液之上。
这一句说的是诗人刚刚酿好酒,为招待友人作准备,讲的是过去之事。新酒浮着泡沫,透出浓浓的酒香。
红泥小火炉
这一句很妙。写烧得正旺的炉子,是写现在之事。妙在它让人思索:“红泥”的“红”是什么红?“小火炉”,指的是小巧的火炉,还是正用小火烧着的炉子?
“泥”指的是炉子的质地,“红”也许是炉子本身的颜色,也许是炉子里的火光将身边一小块区域照得红彤彤的。我倾向于第二种解释,或者至少“火”把炉子照得更加红。整个情境顿生一种暖意,临近傍晚,天色幽暗,炉子里的火把炉子周身的环境点亮,并施加些许的温暖,给整个房间温馨舒适的感觉,加上上一句“绿蚁新醅酒”,一红一绿的映衬,虽然天光渐逝去,视觉上依然色彩丰富,火还把新酒上的绿照得更加明显,更予人温暖的情调。
“小火炉”是指“小火”的炉。微微的火光将整个房间衬得温暖而静谧,写出了冬夜特有的宁静。而如果是烧得很旺的火,炭火熊熊反而会把整个精巧的画面打破。作者与友人就两个人,借着恰到好处的火光对谈,反而形影会更亲密。从对仗的角度看,“新醅酒”是新酿的酒,也不存在什么“新的”酿酒,所以“小火的炉”会更贴切些。而且像王维这样的诗人讲究炼词,是不会写一个多余的字的。“炉”已经可以代表“火炉”的意思,小巧的火炉对整个意境的营造也没有起太大的作用,反而是“小火”给人一点点火光抵御巨大的寒的反差,烘托出房间的暖。
▲小火
古诗中写到“小火”的句子也有很多:
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程三十韵》
“坏壁虚缸倚,深炉小火埋。”
李煜《病起题山舍壁》:
炉开小火深回暖
都烘托出了静谧而温暖的冬夜之景。
晚来天欲雪
这一句是虚景,是作者对晚上即将下雪,天气更加寒冷的预测,写的是未来之事。联系后一句来看,这一句也是作者劝说朋友留下来喝酒时说的话,过渡通畅自然,将对话融于景中。
前三句从过去、现在写到未来,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连贯地交代出来。白天刚酿好了酒,天气寒冷炉子烧得正旺,晚上下雪也冻不着了。而且将三个不平行的画面并在一起,酒、炉、雪,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一样,在这种对冬天之物的拼贴中写出了独特的冬天况味。酒用来暖身待客,炉子也是用来烤火取暖,下雪了正好可以约朋友叙叙旧。
将整体意境一连接,一个静谧而温暖的冬夜之景就这样勾勒而出,下笔轻盈而稳重。
能饮一杯无
用问句作结,终于将友人以暗示的方法写出。作者之前的活动都是在等友人来喝酒整个画面多了人的存在酒立刻生动起来了。一问一答,情谊正蕴藉其中。暖暖冬夜,与友人相邀,是再暖心不过的举动了。
就像我们在下雪天要和朋友吃火锅一样,王维也要在雪夜拉朋友一起烤火,畅饮香醇的新酒,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夜。前三句看上去线性而缺乏关联,实际上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写出了一个典型的温暖冬夜:有火,有酒,有人相伴,这样的夜才有热乎劲。
而此处只留一问,没有一答,更是给全诗留下无限意蕴。许是正在对谈,也许是诗人在快下雪的天气里突然想起了这么一位朋友,很想在风雪之夜叙叙旧。虽然是日常的一句对话,但其中体现出来的友谊却是真挚而温暖的,就像这冬夜的小火,微微的光驱散凌冽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