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风味儿时的那一口家乡味道
TUhjnbcbe - 2025/3/21 8:48:00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www.bdfyy999.com/

时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导演陈晓卿,带着《风味人间》回来了。

山川依旧,风味不改。这部豆瓣评分9.3的美食纪录片,立足全球视野,贯穿中西美食,既有食材科普,又不乏人文情怀,既有形形色色的风味,又展现了炊烟袅袅的人间图景,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还唤起了很多人关于美食的记忆。

当我们谈论美食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美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香味扑鼻时的愉悦,舌尖触碰时的享受,流入肚中时的满足,激起味蕾时的欢呼呐喊。美食给我们带来的还包括对人生中某一段时光的唤起;对遥远故乡的思念;或是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粉色夕阳洒下的傍晚,妈妈系着围裙打开窗喊的那声“囡囡,吃饭啦!”。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有一个熟悉的味道,勾连着大脑深处的敏感情绪。关于美食的记忆,是我们漫漫人生路上永不消逝的坐标。让我们顺着美食的象限,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故事……

口味虾的夏天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风味,好比四川麻辣小龙虾,盱眙十三香龙虾,口味虾已经成为了湖南小龙虾的代名词。虽然也叫麻辣小龙虾,但口味虾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小龙虾,有长沙地道的口味,特别注重入味,味辣鲜香,色泽红亮,质地滑嫩,是湖南夜宵桌上不可或缺的经典小食。

“我以前高中在一所封闭式学校就读,一个月才有一次小长假,那个时候一回家就经常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打球、聊天、骑车、兜风,夏天的晚上还会一起去路边摊吃夜宵,其中最令人怀念的便是口味虾。一口吃下去辣味与盐味比翼齐飞,但是辣而不烧嘴,咸而不觉涩,还有独特的韵味在嘴里徘徊。口味虾的韵味和香辣,以及夏夜的凉风,沁人的扎啤,夜晚公路上昏黄的灯光,是令人无比怀念而回不去的肆意青春。”

(采访来源:

goowend,长沙土著吃货)

美食,可以唤起我们人生中某一段时光的记忆。

一只口味虾下肚,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年少时和挚友谈天说地、聊未来、聊梦想的那个夏夜。美食勾连着我们青春里的酸甜苦辣。比如,在《请回答》中,双门洞小伙伴们之间的青春记忆全都融化在那一口口美味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德善家经常以土豆为主菜,但是在双门洞巷子里每晚的晚餐交换环节中,德善总能吃到小伙伴送来的美味吃食。大家一起在正焕家时,大哥正峰会给大家做好吃的拉面。阿泽棋胜之后,小伙伴们会聚在一起吃巴西炒年糕庆祝。

在《步履不停》中,酥脆香甜的玉米天妇罗,是专属于横山家的夏天味道。连躲在自己房间享受清净的父亲,也会在天妇罗出锅的那一刻,循着香味准时到达厨房。大家围坐在桌边,回忆起曾经为了这道菜跑到玉米田里偷玉米的糗事,笑着笑着却生起了一丝惆怅和苦涩。对于横山一家人来说,玉米天妇罗蕴含着太多的往事和回忆。

大同面食记

寻找大同边塞风情的美食记忆,从当地老人手中的那一抹莜面卷展开。大同地处山西北部,自古生产高寒作物,小杂粮的品类也甚为丰富,莜面是大同当地最受欢迎的杂粮吃食之一。由莜面磨制加工成粉后的莜面粉不容小觑,这是各式各样莜面食品的扛鼎之基。

“我的家乡是山西大同。我记忆中家乡的味道,首先是亲切。回到家乡后,操着一口大同话,边吃边聊天,既亲切又自在。

山西的面食很多,刀削面筋道;烧卖馅大而不腻,特别香;粉皮又滑又软。

大同会把莜面搓成细长小鱼的形状,配着肉汤、土豆炖着吃,就叫莜面鱼鱼。还可以把擀好的莜面卷成蜂窝状或者桶状,一卷一卷蒸出来,就是有名的莜面栲栳栳了。莜面栲栳栳可以蘸着西红柿酱或者肉酱吃,再配上秘制的臊子、荤素馅和小凉菜,真是人间美味。”

(采访来源:

东南偏北,爱吃面的文青)

一方美食承载着一方水土的记忆。美食,也是历史的年轮。

大同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记载着数千年的舌尖记忆。关于大同烧卖、慈禧御膳的传说和游龙戏凤的经典故事流传至今。

据说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后,御膳房里就开始了烧麦的制作。后来各大饭店都做烧麦,品种花样也逐渐增多,有菜叶烧麦、水晶烧麦、翡翠烧麦、金丝虾烧麦等,而属山西大同的凤临阁烧麦最为上佳。年8月,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为避八国联军战乱来到大同,特命凤临阁制作御膳,用食盒送至总镇署,给慈禧、光绪敬膳。凤临阁厨师精心制作了九笼“百花烧麦”,慈禧食后颇为赞赏,并题字“凤临烧麦”,从此凤临阁烧麦有了“天下第一笼”的美誉。

胶东味道

“我是山东青岛人,按照划分的话,在山东算是胶东人。说起美食,我脑海中蹦出了几个,胶东包子,锅贴,流亭猪蹄,李村脂渣。

首先是胶东包子和锅贴,把这俩放在一起单纯是因为都是面食,胶东包子和普通包子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大一些,价格实惠一些(十年前)。胶东包子伴随着我的小学时期,每当中午午休,我一定会出校门买两个大包子,当时的包子是真的皮薄馅足,重点还便宜,记得当时是5毛一个,有荤有素,最美不过是肉三鲜,轻咬一口肉汁会随着缺口淌进胃里,回味无穷,所以我从小便是一个小胖子~

至于锅贴,它是我小时候除包子外最爱的美食。锅贴的美妙不在于味美,而在于“感受”、“温度”,这么说有点矫情了。当时大爹一家是专门做锅贴的,每次放学,一定会去吃上15到20个才罢休,和弟弟围着冒着热气的火炉吃下一个又一个,烫得龇牙咧嘴。如今想来,当时的梦想便是天天吃上这美味的锅贴,偶尔再买俩包子解解馋。可如今苍海沧田,曾经的包子铺不见了,大爹一家也收起了摊子,而我也到了另一个城市,再也没有吃到那些记忆中的美食。

再说流亭猪蹄和李村脂渣,我是青岛城阳的,这两个算是我们当地的名吃,流亭猪蹄做法未知,但是个人感觉流亭猪蹄最大的特点是不腻,不过比较咸。至于李村脂渣,那可有的说了,如果来城阳,一定要去尝一尝正宗的李村脂渣,炖上白菜豆腐,放点脂渣,再切几刀锅饼,一顿可口的家常饭就出来了。”

(采访来源:Marysong,最会吃的HR)

关于美食,尽是思乡情。

文学大家梁实秋深爱故乡,更深爱故乡的各种风味美食。梁实秋自从年离开大陆,在台湾生活近40年,思乡之情一直萦绕着他。细品其《雅舍谈吃》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可从中咀嚼出梁先生浓郁的思乡之情。

杭州是梁实秋母亲的故乡,也因此他年轻时特别爱吃江南风味的金华火腿。居住上海期间,每经大马路,梁实秋总要到有名的“天福”食品商店里买熟火腿吃。他在台湾发表的一篇名叫《火腿》的文章,回忆了上述往事,并写道“至今思之,犹有余香”。老作家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不知道家乡的那些老店是否还在,哎呀,等回家,一定再去尝一次,捧着碗,盘着腿,大快朵颐。

美食,与文化有关,标识着我们的故乡、童年和来时路。关于美食的记忆,是我们漫漫人生路上永不消逝的坐标。在这个坐标里,我们能找到逝去的时光,忆起时光深处里,那时,最好的我们。

关于美食,你有什么故事吗?

欢迎交流和分享。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南京大学新记者NJUXJZ

文字

戴画雨

图片

部分来源于网络

美编

戴画雨

责编

柳宁馨彭雅琦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味儿时的那一口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