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湘西地名文化趣谈湘西苗族地名文化概述三
TUhjnbcbe - 2024/10/3 19:49:00
白癜风应如何治疗 https://m.39.net/disease/a_6088716.html

湘西苗族地名文化概述(三)

(四)苗疆边墙文化生境

自明洪武元年至清末,湘西苗疆内忧外患,停停打打,常处于战乱之中。嘉靖三十三年(年)孙贤首修边墙,万历四十三年(年)蔡复一又修边墙,嘉庆年间付鼐再修边墙,“筑建凤、永、乾、保各厅碉卡完备”“计凤凰厅内设堡台八百八十七座;永绥厅境内,汛堡、硐卡百二十一座;古丈坪连保靖境内,汛堡、硐楼六十九座。”因此,湘西苗疆境内以“汛堡、屯卡、哨台、关厢、碉楼、营盘”为苗疆边墙文化标志的地名非常多,构成了湘西苗族地名“兵战文化”或“苗疆边墙军事文化”的显著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仅花垣县一地,“因军事设施命名的29条”,如花垣补抽“大哨”,据说是“雍正八年(年),平定六里生苗,在此设大哨卡得名。”

如:凤凰县廖家桥镇、落潮井镇一带的“营盘”寨、“炮楼”山、“把总湾”“古桑营”“铜锣关”。千工坪镇的“千门哨”“盛华”。吉信镇火炉坪附近的“塘寨”无塘,只因原来这里曾经是“塘汛”所在地。

吉首市多个“营盘”地名:“头炮台”“二炮台”“三炮台”“强虎哨”“仙镇营”“冲角营”“关厢门”“振武营”“良章营”“隘口”“炮路坡”“喜鹊营”,丹青“营盘上”等等。

(五)宗教文化生境

苗族先民很早就发明了宗教。苗族自然崇拜、“龙”图腾、“鬼”祭祀、傩文化、土地、“雷公”、崇拜等体现在地名上有:

土地、炯、比赞

苗区各寨都有“丢邓”,也就是“土地”,形状也一样;有很多苗寨有“炯”,或叫“丢邓炯”,用石块垒积成尖塔状,大小不一,大致相当于公安神的作用,保卫家园祭祀地,一说是祭祀“欢篼”,一说是祭祀祖先、战神“蚩尤”,已列入非遗保护项目。还有“比赞”祭祀神农,只能用豆腐作祭品,佑五谷丰登。

“戎”与“龙”图腾

苗族称龙为“戎”,也是苗族的图腾。民间有赛龙舟、舞龙灯、安龙、接龙、烧龙等活动,许多地名以“龙”或“戎”命名。

如吉首乾州街道“龙爪”“龙牙”苗寨,矮寨镇“板给戎”(龙角);凤凰腊尔山镇的“科茸”,花垣龙潭镇的“金溶村”“淼绒”(龙鼻嘴)、两河“夯戎”,双龙镇“库戎”(龙孔),麻栗场镇“科龙”(龙洞);古丈县的“默戎”(龙鼻嘴);保靖中心一带“卡答让”(干龙)、“给戎”(龙潭)等等。

“棍”与“鬼”祭祀

王逸《楚辞章句》:“昔楚目南郢之邑,沅湘之同,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苗族不言“神”而称众“神灵”为“鬼”,称“鬼”为“棍”。认为“棍相”(祖先鬼)是善鬼,包括“傩神”中的傩公傩母,其他还有“灶鬼”“井鬼”等,有善有恶。苗祭师“巴代雄”(苗教)、“巴代扎”(客教)约有五十余堂祭祀鬼的法事,通过做“鬼”祭祀活动祈求保佑、除病免灾、心想事成。

苗区内有较多与“鬼”相关的地名,凤凰“因鸟兽禽畜雷公鬼怪”命名的有77条。如:凤凰县“柳噢棍”(鬼井);吉信镇火炉坪有口井叫“柳棍”(鬼井);禾库镇地名“柳棍”;腊尔山镇苏麻河村就有个山名就叫“鬼叫”;凤凰吉信镇两头羊官庄坪苗语名“蔸棍”(鬼树),两头羊还有鬼塘村。

“索”与“雷公”崇拜

苗语称雷公为“索”,苗族《洪水天茺》(兄妹成婚)传说是“傩公傩母”崇拜的源头。这个传说从“剖索”(雷公爷爷)与“剖杯”打老庚展开,斗智斗勇,扣人心弦,步步惊心。雷公劈开了“剖杯”囚禁他的铁笼,天降大雨,兄妹坐在南瓜里面脱险,人类只剩下兄妹二人,他们从山上滚石磨合在了一起,哥哥才脸红同意成婚,成了红脸傩公。

有关雷公祭祀活动较多,如:苗族大型祭祀活动椎牛及送猪、接龙、求雨祭祀中,都有祭雷公环节。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祭雷求雨法”记录有:“在高坡,或深洞处设坛。”求雨祭祀活动多在山洞进行,因此,苗区内有很多叫“雷公洞”的山洞名。

名气最大的雷公洞是花垣县石栏镇小排吾水库源头的一个叫“住索”(雷公门)的山洞。这一带有“堡揉若”(磨子寨)、摩天岭山上有个特大的“果杯增”(果杯坟),也就是“剖杯”的坟。这个“兄妹成婚”故事口口相传,源远流长。

此外,吉首矮寨镇坪年村,苗语地名“格索”(雷公寨),乾州街道龙牙寨“巴索”(雷公崖);花垣原董马库公社的雷公寨,苗语地名为“瓜索”;凤凰腊尔山镇夯卡村境内有“都索”(雷公坳)寨、“谬索”(地名,雷公鼻子),该地有水潭,汉语名称“雷公潭”。

(六)时代文化生境

毋庸置疑,时代的发展变迁尤其国家治理对地名的影响是巨大的,地名文化留下了国家治理意志与国家主流文化推进的印记。例如:

社会变迁的地名增减

有很多苗寨过去有汉人居住,留下了“斋扎”(汉人小寨)的地名。如凤凰腊尔山镇苏麻河村的“斋扎”、花垣麻栗场镇“加乍”(汉人住的一边)。

湘西有俗语“千年田地八百主”,意思是地不变,地的主人是常常变化的。但新地主产生之时,往往就是原地名的消失之时。如有些地方过去是苗族的曾经居住地,但现在不是了,这些地方的苗语地名消失了,但个别仍然保留少量与苗族有关的地名如:“苗坟”“苗田”等。

此外,苗族的迁徙与发展,也在地名上留下了印记:凤凰两头羊一带多“欧”姓,都是从麻阳迁徙来烧炭谋生的,这里就留下了一个“麻阳寨”,记录了他们的迁徙的始发地。

花垣补抽也有个“麻阳寨”。还有很多大一点的苗寨有“代格”(小寨)、“明格”(大寨)、“格贤”(新寨)。

历史事件

禾库镇有座山叫“格枣”(找山),就是因苗家吴姓两兄弟分家业而得名。如两百多年前的乾嘉苗民起义在吉首市社塘坡的最后一战,义军首领石柳邓战死,“石隆寨”这个地名从此消失。

凤凰落潮井镇落潮井村的“扎格呼情”(吃血坳),地名缘自上一次苗、汉歃血为盟的历史事件。

国家治理印记

吉首至凤凰国道以北,大多数苗寨已失去苗寨名。这是清政府执行“善后六条”“苗地归苗”和付鼐推行“屯政”的结果。

国家推行的管理制度在地名上得到充分体现:如凤凰的“龙井”(司)、“思门田”(司门前)、“官上坪”“官田山”。保靖堂朗一带“官田”等。民国时期凤凰腊尔山叫“新民乡”、山江叫“敦仁乡”、龙角洞叫“兴德乡”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些地名的汉译有从政治角度考量的,如凤凰麻冲乡“东科”(穷地)改为“翻身村”,禾库镇“总导”(机床)改为“解放村”;还有吉首市的“构捏”改为“齐心村”等。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团结报

作者|吴恒忠吴鸿俊

编辑|刘娜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湘西地名文化趣谈|湘西苗族地名文化概述(一)

■湘西地名文化趣谈|湘西苗族地名文化概述(二)

■湘西地名文化趣谈|湘西土家语地名文化概述(一)

■湘西地名文化趣谈|湘西土家语地名文化概述(二)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西地名文化趣谈湘西苗族地名文化概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