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位平生唯一的一回同台演唱新作品《石油圣火》和老歌《我和我的祖国》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这首《我和我的祖国》,早已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乃至走向了世界。同时,欢笑也会荡漾在每个歌者的嘴角眉梢。而如今每当我身逢此境,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更加缅怀这首歌曲的作者、与我为忘年之交的两位良师益友——秦咏诚、张藜。曲留人去,令人感喟。抚今追昔,往事如昨……
年11月,经曾在辽河油田任职、时在北京工作的作曲家耿浩老师搭桥,我与秦咏诚先生通了电话。听说我要去拜访,电话那头传来的语音又高兴又亲切。当月29日,北京特别地冷。我骑着自行车一路向东向北,顶着凛冽北风,去登门拜访秦咏诚先生。
秦老师住在亚运村北辰东路的一座楼里,楼下有家连锁粥店。几下叩门后,“来了来了——欢迎欢迎”,伴着浑厚的东北口音,一位身材魁梧、面容慈祥的老人家出现在眼前。这,正是秦咏诚先生。
那天我们促膝而坐,谈了很久。秦老师从早年到大庆石油会战采风创作《我为祖国献石油》谈起,兴致勃勃,如数家珍,一直说到当下。对石油往事的回忆,对石油工人的情感,使人觉得他不是一个音乐学院的院长,而是一个“老石油”。告辞时,老人家把我送到楼梯口。
稿子写好后我再次登门,请秦老师审阅。他看得认真仔细,对不准确之处进行了更正。秦老师性格爽朗,谈吐风趣,跟他唠嗑,感到身心愉悦。把稿子递给我时,他似乎有点意犹未尽。时近正午,我正要起身告辞,秦老师对我说道:别走,有个朋友过来,咱们一起吃个午饭。此话正中下怀,我也想多唠会儿呢。
跟秦老师下楼走到马路对过,上了一家东北饭馆的二楼。一位年逾半百的儒雅人士已经等候在那里。握手致意后,秦老师介绍说这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音乐系主任李未明教授。两位在音乐创作上有共同语言,聊得特别高兴。也是那天在饭桌上,秦老师对我说,“小康啊,《我为祖国献石油》写出40多年了,我还没进过石油部呢!我还想给石油写歌!”是吗?我和李教授都有点惊讶了。不过,秦老师的这句话,从那一刻起,我牢牢地记下了。
不久,中国石油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筹备召开一次“西气东输歌曲创作座谈会”,我想到了秦咏诚老师那句话。
7月10日上午,座谈会在六铺炕中石油总部召开。会前,我打电话给秦老师,说我找车去接您吧。秦老师却说,你会前正忙,把地址告诉我,我打车跟司机说就行了。这样一位大作曲家,竟如此替我们着想,真让我过意不去。我到机关大楼门口迎候,会议快开始了,还不见秦老师到。我赶紧打电话,他说快了快了,刚才司机走错了路。那天的座谈会可称得上是群英聚会、大腕云集。不说秦老师,还有吕远、生茂、魏群、丁晓里、刘青、姚明、杜克、温中甲、许镜清、张大力、伍嘉冀、冯世全。不用介绍,《克拉玛依之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祝你平安》《北京的桥》《敢问路在何方》等等,音乐家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在我国音乐界乃至国际上都是响当当的。
秦咏诚老师的到来,石油总部机关的有关领导也特别高兴。毕竟,《我为祖国献石油》唱过千百回,今天见到作者了。第一次来到了中国石油总部机关,秦老师也很激动。会前,中石油副总经理郑虎接见了与会的词曲作家。座谈会由中石油政治部主任关晓红、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段五一共同主持。在发言时,秦老师满怀深情地回顾了40多年前深入大庆会战一线,创作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难忘往事。他激动地说,是石油工人给了我激情和灵感,我还要把石油歌曲写下去。
7月24日,秦咏诚老师来到了南京。这里有西气东输长江盾构隧道工程,秦老师应邀现场采风,体验生活。当时,我参加中石油、中央电视台对工程联合航拍,担负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撰稿和工程画册文稿任务,跟秦老师同一个航班。这次,与秦老师一起来的,还有比他年长一岁的搭档张藜老师。说心里话,我非常喜爱张藜老师的歌词,几近崇拜。特别是他的《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命运不是辘轳》《山不转水转》《不白活一回》等,那真是接地气,每次听到都恍如身临其境。
下午抵达后,我们入住了玄武湖旁边的新世纪大酒店的20层。晚餐时,我没有与航拍摄制组一起,而是特意去陪秦咏诚、张藜两位老师,作陪的还有南京项目部三位领导及专程陪同二老的文联两位同事。席间,我们不停地向两位老师敬酒。看酒兴正浓,我趁势请张老师讲讲那么吸引人的歌词是怎么写出来的。张藜老师哈哈一笑,侃侃而谈。他讲得生动有趣,不时逗得满座笑声。因前些天石油文联为西气东输工程征集歌词,我也写了两首,由此勾起了对歌词写作的兴趣。借着酒劲,我又给张藜老师敬酒,先干为敬,并说要“以酒拜师”。张老师也一饮而尽,连声说:“行、行!就这么定了!”当晚,我在日记中兴奋地写道:酒中,张老师谈起歌词写作。受益匪浅。以酒拜师,允。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那几天江南正遭遇罕见的酷热。中央电视台报道,苏沪一带出现了60年来未见过的高温。南京基本上是在40摄氏度左右徘徊。
次日上午,特别闷热。一大早,航拍摄制组和秦、张二位老师乘车前往“长江隧道盾构工程”。我坐在张藜老师身边。路途中,他兴致勃勃,不断询问工程情况。
我们要下的施工出发井,与到达井所在地仪征市青山镇隔长江遥遥相望。出发井井口离地面有十几层大楼高,看着都眼晕。下井的铁梯陡峭,施工人员还可以,年纪大的要冒一些风险。在此之前,张老师曾讲起过他的腰和腿,在下放东北农村劳动时,都受过伤。因此,我有些担心。秦咏诚老师豪气不减当年,说没问题。又看张藜老师,见他只迟疑了一下,便想往下走。见状,我急忙从旁边搀住了他的胳膊。张老师没有拒绝,但走得很小心很慢。张老师扶着栏杆,我感到了他的身体在颤动。好不容易下到井口,天气炎热加紧张,我俩的衣衫都被汗水渍透了。接着,我们站在临时轨道车上,开始向长江深处进发。里面黑黝黝、凉飕飕的,隧道顶部不断有水滴落下来。窄窄简陋的铁轨不平,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人们还要躲避两侧的通风管道等障碍物。只见张藜老师佝偻着身子,紧紧把住车舷栏杆,在侧耳倾听解说的同时,全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穿越长江的隧道将近2公里,头顶上就是长江江底。我们经过的地方,最高处距江面62米,最低处仅12米。也就是说,万吨巨轮正在我们的头顶驶过。直至返回地面,我一直扶着张藜老师,不敢松手。当天,我们跨过长江到扬州地区仪征市青山镇,参加长江盾构隧道贯通典礼。盾构机打通隧道的现场在地下深处,我们担心二老的身体,就劝他们留在上面。看两位老师同意,我就和新华社记者茹志鹏下去了。
秦咏诚(左)、张藜在西气东输长江隧道贯通现场
在返回驻地路上,秦咏诚、张藜两位老师还沉浸在激动之中,讨论着词曲的创作话题。回到驻地的当天晚上,他们就做出了词曲《石油圣火》的初步构想。在南京那两天,两位老师日切夜琢,继续润色着《石油圣火》。一次我到张老师的房间,见他下着长裤上穿背心,汗流浃背却不开空调,伏案正在给歌词精雕细琢。见我来了,张老师就把词稿递给我,说你给看看。我也没推托客气,还真建议初稿有一词可用更好的代替。话一出口,我才觉得有点唐突,可人家张老师却乐呵呵地说好啊好啊。在房间里,在走廊上,两位老人边哼边改、如醉如痴的情景,至今仍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离开南京的前一天,为庆祝西气东输长江盾构隧道贯通,西气东输分公司举行庆祝酒会。《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回响在酒会上,两位词曲作者来到会场时,全场掌声热烈。那天还是个双喜临门的特殊日子——秦咏诚老师70大寿生日。在西气东输一线,秦老师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生日。为此,石油人也为秦咏诚先生准备了一份“惊喜”——石油文联制作了镀金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词曲纪念牌。秦咏诚老师接过纪念牌时,一时热泪盈眶。他和张藜戴上老花镜,一起走上台去,一手持话筒,一手拿着手抄的歌篇,忘情地唱起了《石油圣火》——“从中国的新疆塔里木,喷出一团圣火。这团圣火骑上一条龙腾云驾雾飞过,飞过天山沙海胡杨林,飞过长城石油河,飞过高原穿透江河湖泊。坐地飞行八千里,横跨巍巍大中国。从来没有见过东方龙,有这么大的气魄……”他们唱得是那样的投入,动情之处竟躬下身去。这珍贵的的一幕,也是两位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携手联袂登台,被我“咔嚓”一下摄入了镜头。余音未落,全场沸腾。面对此情此景,张藜老师不禁动情地说:“秦咏诚是‘荣誉石油工人’,现在我也是石油人了!”
27日那天午饭后,秦咏诚、张藜两位老师要回京了。我因为身在航拍摄制组,还要继续沿工程一线往前走,就只能把二老送到南京禄口机场了。
虽然和张藜老师是第一次接触,但他待人随和、性格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几日内,我竟敢和张老师开玩笑了。我说您那个歌词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是怎么想出来的?星星要不是星星,月亮不是月亮还能是什么!碾子是碾子缸是缸,这也能入歌词么!张老师听了,又是呵呵一笑。闲唠时,我还偶然问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诞生背景。张藜老师讲:有一次秦咏诚对我说,他那里有一首已作好的谱子,你看看能不能配上歌词。我拿到谱子,琢磨了好几天。这首谱子借鉴吸取了朝鲜民歌曲调元素,明朗欢快,悦耳动听,我很喜欢。没多长时间,歌词就填好了。听张藜老师这么一说,填词都能填得意境超凡,我是愈发地崇拜,几乎要五体投地了。
最近听到关于两人合作创作《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还有一种说法,即张藜老师请秦咏诚老师谱一首曲子,他来填词。我遗憾没有问过秦老师,但张老师对我讲的,记忆犹新。其实,个中细节已不重要。两位词曲作家,共同完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而这部作品将流传百世,这就够了。今后不管走到世界上多么边远陌生的地方,只凭着《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都能找到我们炎黄子孙。
完成了为期两个半月航拍任务,回到北京后,我知道两位老师又结伴去玉门油田了。他们在玉门油田谒访了铁人故乡故居,又创作出了新歌《我给铁人鞠三躬》。
康胜利采访秦咏诚(左)
两位老师回来后的12月1日晚,中石油集团公司在德胜门外六铺炕大楼里,举行了“授予张藜同志荣誉石油工人称号仪式”。71岁的张藜和他的老搭档秦咏诚并肩入场,全场热烈鼓掌。中石油有关领导向张藜授予了“荣誉石油工人”证书,还赠送了《铁人王进喜》画册。手捧证书的张藜老师激动地说:“是石油工人的精神鼓舞了我,才能写出那些作品。我得过的奖很多,但我更珍视今天授予我的荣誉。我为“石油荣誉工人”称号而自豪!”
因创作《我为祖国献石油》、电影《创业》音乐及主题歌《满怀深情望北京》、《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我和我的祖国》等著名歌曲赢得了石油工人的爱戴的秦咏诚,特意带来了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曾授予他“荣誉石油工人”和“石油工人作曲家”称号的证书。他说:“我是来祝贺的,今天我有了伴儿,因为现在张藜也成了石油荣誉职工。过去我和张藜合作得很好,今后会在石油歌曲的创作上,做得更多更好!”。
仪式结束后,石油文联在六铺炕机关食堂,为两位词曲作家接风洗尘并祝贺和感谢。这个晚上,我们畅所欲言,谈笑风生,非常愉快。
令人痛惜的是:、两年间,秦咏诚、张藜两位老师先后离开了我们。此刻抚摸着秦老师给我题写的“友谊长存”四个大字,端详着与张藜老师的合影,不禁感慨岁月之匆匆之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