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水波
上世纪7—80年代,我在嘉兴五大厂之一的绢纺厂机修车间工作,全厂余人,在全国绢纺系统“嘉绢”一家独大,作为加工绢丝主业的工厂以纺织女工为主,而机修车间则聚集了全厂大部分男工,只是作为一类不可或缺的点缀,实际工作是不太忙的。
那时候的国营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小社会,绢纺厂内有食堂、幼儿园、大礼堂、医护室、图书馆、电视大学、体育馆等。所以大家觉得工厂就是我的家,我就是工厂的人。
因此,在不太忙的工作环境下,机修工人都会找一些小材料自己动手做些小的生活用品,或自用、或送人。也没有感觉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实际上是打发一下空闲的时间而已。
我当年在机动车间的扳金(白铁)间工作,整天与铁皮打交道,因此用镀锌薄板做过好几个工休间用的洗脸盆,有送同期进厂的油漆工朋友的,有厂教育科老师要的等,这些脸盆摔不坏结实耐用。
由于工作间剩余的边角铁皮较多,师傅们闲下来都会做各色各样的小玩意,我就跟着学。浇花洒水壶算是比较难做的,有桶体、洒水嘴、莲蓬头、壶柄等不同配件组成,好在老师傅们有模板(经常做),按不同大小套就行了。一个个部件加工好后,用烙铁和锡焊接起来就行,样子还非常不错!
有一次兴致上来了,我还跟着学做了一个煤油炉子,完工分拆后带回家里,竟然被父母大骂了一顿,他们担心好不容易得到的一个五大厂饭碗,搞不好要因此弄丢啦!
做这些“私活”,确实是有一定风险,要避人耳目,尽量不能被工班长看见,否则他也难办。特别不能被车间调度员看见,发现的话肯定要扣奖金,或全厂通报的。像躲猫猫一样的做,似乎更加有趣。而工友们看见你在做“私活”,一般是莞尔一笑,大家心知肚明。完工后看见做得精美,大家还会凑过来欣赏一番。
风险最大的是将做好的东西带出厂去,那可要想尽办法啦!有的拆开放在工作包里,有的绑在自行车三角架上,有的藏在衣袖里……,反正各显神通。
我有一次做了一付电视机天线,经验不足拆开了直接放在自行车上回家,被门卫发现扣了下来,他左看右看不知道是什么玩意,最后好像是放行了。
这些有如工艺品的不锈钢美女开瓶器,出自机修车间里手艺最精的钳工朋友之手,而我则是用加工的洗脸盆交换而来的,不锈钢拔毛钳也是。当年能做出这样的小东西,水平也是不低的。据说这位当年曾经年轻的钳工,后来玩相机拍出的照片又屡屡得奖了。
在绢纺厂短短的几年里,我亲手做过的有:煤油炉、洒水壶、洗脸盆、电视天线、畚箕、菜刀、小榔头、凉衣架、自行车儿童椅子等,菜刀要请锻工师父把刀的形状锻打出来之后,在砂轮上磨出锋口来,再让锻工师傅在火炉里加热后淬火,便有轻松削骨的锋口啦,这个用汽车废弃弹簧钢加工的菜刀特别好用,一大一小的两把刀在我家40多年了,每次过年砍猪腿和大骨头都不在话下,比现在价格不菲的“双立人”刀具好几倍,连摸过多少刀的磨刀师傅都这样说。
40多年过去了,我曾经搬过了6次家,菜刀、衣架、榔头、开瓶器、拔毛钳等还在生活中使用,每每看到这些用品,我总会把玩一下,回忆起当年做“私活”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