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乡愁小说丨库村和尚
TUhjnbcbe - 2024/7/1 16:20:00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包登峰

01

天末光,鬼子在村西最高的泥墙粮仓的几个窗口上架起了机枪。半夜里,乡亲们已四散逃到山坳躲藏。富春江平静的水面上,雾气弥漫。江边那座茅屋紧闭门窗。阿三一家躲在东岸的山脚。阿三问了三遍,父亲怎么还没有回来?阿三的母亲叫阿三莫问。黄昏时,在几声炮声过后,母亲带着阿三登上岸边的竹排,沿江顺水而下。

天全黑的时候,才出了村。第二天一早登岸,匆匆赶路,到杭州西门投奔亲眷。城门已戒备,街上行人稀少,只见各色军人来来去去。母亲拉着阿三,转头离开。

两个月后的一个午后,阿三在木船尾问母亲,这是哪里呀?母亲说,我去问问撑船佬。船上人多,江水急,船身不稳,母亲刚想站起身,一阵江风,船翻入江水。江面上,人头沉浮,喊声四起。

江岸溪滩上,阿三是在母亲的怀里醒来。母亲的额头,脸上有好几处血痕。母亲拍了拍阿三问,身体有哪里疼吗?阿三说,没有。母亲拉着阿三一摇一晃地向山脚走去。不久,阿三便看见一个茅草小院,门上挂着一个渔篓,在暮色的风里晃荡。两扇柴门,如两颗门牙,半开半掩,柴门外的田坪上,一只羊母,一羊儿,在啃草皮。一个男人,坐在树下。

母亲走近男人问:伯爷,这地界属于哪里?我们是杭州方向来的难民。男人说,哦,这里属文成县,是东湾坑村。杭州打起来了?母亲说,打起来了,炮响得很,都是兵。说完,母亲晕倒在草坪。

当夜,阿三和母亲在茅草小院吃过一碗地瓜丝,男人为母亲缚了些草药。阿三和母亲便留宿在小院。

那年阿三六岁。

02

阿三听到几声如衣裳破裂般的羊叫。阿三睁开眼晴,看到自己躺在一个山坡的坟场,身边横着一些凌乱的棺材板。阿三擦了擦眼晴,依稀记得昨夜的梦境:大水,大水,涨大水。茅草小院,那棵草坪上的树,两扇柴门,渔篓,全不见踪迹。

阿三翻身大喊母亲,感觉头像个大水缸。四下不见人,只见坟和棺材板。远望田园外的江面,水退处,泥沙和漂流物若隐若现。阿三想:昨夜的梦,大约不是梦。阿三走出坟场,不知不觉间到了一个山坳。一条岭出现在眼前。

这时,阿三才发现茅草小院的两只羊跟在他身后。阿三坐在岭脚的大石头上想:母亲去哪里了呢?

阿三带着羊,开始爬岭。江水声渐远,松涛阵阵,空山无人。

阿三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了岭头。站在山顶回头时,阿三的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太阳缓缓升起在云雾里,两只羊紧随在阿三身边。阿三和羊走进岭头亭歇力。

亭前,有一路碑,碑文:向前泰顺,向后文成。阿三不识字,歇了一会,便向前。下岭走了约一个时辰,阿三和羊都沿着山谷小道拐进了一处瓦舍:禅师庵。

门内禅师道:你们来自何方?

阿三答:杭州。

禅师道:家人呢?

阿三答:不知道。

禅师道:你来干什么?

阿三道:当和尚。

禅师道:和尚和尚,三十六样。你,你当哪样的和尚?

阿三道:和你一样。

03

禅师庵所在的这座大山,名字叫白云山。阿三随禅师在白云山生活了三年,羊也生活了三年。砍柴割草,吃地瓜,喝菜汤,放羊读书,练武健身,空手抓落叶,挖药摘野果,过树捉松鼠,山中岁月也快过。

阿三在早晨经常向东方看去,经常看到那个大太阳升起,也经常想:现在父母亲在哪里呢?慢慢地,阿三知道白云山之南,有一个村叫库村,村里有一条老街人多,生意好。

有一次,阿三在门口问禅师,什么是生意。禅师答,生意就是生命的意义。阿三又问,什么是生命?禅师答,生下来,活着,就是命。阿三听后对禅师说,昨天夜里,羊母生了两只羊儿。禅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完,转身入室。

阿三默然看着地上的蚂蚁成群结队,来来往往。阿三想,蚂蚁这么忙,急急匆匆,忙什么生意呢?

那个冬天,大雪封山,羊主要吃干地瓜藤。阿三用雪做饭,一日两餐,以睡觉为主。夜里,经常梦见父母,醒来发现泪水落在草席上,闪闪发光。阿三起床,门内站马步,门外按禅师的方法学猫步跳跃,热身后就去羊栏看看羊。

雪开始融化的时候,已是正月尾。禅师带阿三下山,一路向南去库村。

04

到达库村已是中午。老街的药店宝龄堂和杂货铺聚泰堂前,山民们来来往往。打铁铺内,一阵急促的风箱声后,师傅们开始叮当叮当打铁。火炉里,暗红的炭火像隐在树丛的映山红。早春的库村,寒意依然,但铁铺内暖和许多,师徒们的额头上都冒着热气,各类农具色沉如夜,锋口雪亮,闪动着月色霜花。

禅师路过古柏山房,在世英门石椅坐下。阿三四处走动。老街上,挑山工,行者,乞丐,疯子,商贩,算命老人,摆地摊的人,做把戏的人,三教九流,熙熙嚷嚷。

阿三来到杂货铺聚泰堂门前,但见堂内货柜货罐一字排列。堂正方桌子木盒上,卧着一支大山参,似松根梅枝,又如童颜白发老人。行至七板桥时,阿三听到聚泰堂内传来喊声,有贼,有贼!捉贼!捉贼!

说时迟,那时快。老街上的人一下子全都散至街两边。空出的街心上,剩下阿三和手捧人参的贼。

贼,很沉静地掏出匕首,一边往街东向退,一边环顾四周。只见聚泰堂内冲出一青年男子,向贼逼近。贼,被众人围在街心。贼放下人参,举起匕首大喊一声,让开!便冲向街口。青年男子飞步直追,只见一道白光从贼身闪出。匕首,朝青年男子飞奔而来。青年男子侧身避过飞刀,飞刀继续在老街空气里飞奔。人们惊呼,刀,刀!大家小心!

阿三立在街心,刀朝他飞来。只见阿三矮下身,一手拾起一张地上的树叶,一手接住飞刀。走至古柏外的树林,把树叶放到林间。阿三拿着刀问青年男子,贼呢?青年男子答,逃出村口了。

禅师上前道,穷寇莫追。阿三把刀交给禅师,禅师顺手一挥,刀,向上直飞,插在高高的古柏之上。众人惊呼。青年男子拿着人参,邀请禅师和阿三到堂内喝茶。议论声中,众人散去。

聚泰堂内,禅师问阿三:刚才你矮身拾起的树叶上有什么?

阿三答:七八个蚂蚁。

禅师双手合十念,阿弥陀佛。

暮色时分,禅师去了库村西的广度寺,住进了瑞峰精舍草堂。阿三当夜留宿在聚泰堂。第二天,阿三上白云山带着羊,重返聚泰堂。

自此,阿三留在库村聚泰堂帮工打杂。

05

山外的风声越来越紧,各种传谣从各种渠道带入库村。首先是粮食吃紧,村里饿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壮劳力,在田地间走着走着,就成了轻飘飘的影子,但倒下去是一声沉闷的重响。

这一年,阿三已十八岁。在库村的这九年,阿三学会犁田插秧压蕃薯,种芋做酒等等农耕技术。库村石头城古巷悠深,院墙高,树多。阿三经常像猫一样出入游走,寻友访友。在后山,阿三还开出一片山田,种了不少蕃薯。有一年,聚泰堂主人还用这田里的蕃薯接济过一群逃难的过路人。

后来,阿三还引泉水种起稻谷。因为在库村吃米饭,是一种奢侈,是一种美好生活的理想。阿三还记得过年吃米饭时,主人做米字的字谜:上八不正,下八正,丁字出头救百姓。村里小孩的理想大多都是将来能吃白米饭。阿三挖的药治过很多人,阿三做的斋粥救过不少饥民。

这一天午后,阿三背着锄头从后山路过广度寺的方丈田,去拜访瑞峰精舍的禅师。阿三见草屋门上插着松枝,便知道禅师云游去了。阿三朝和尚桥方向回村,对面过来一队兵和十几个壮丁。阿三避不开队伍,领头的用枪指着阿三示意他加入壮丁队伍。领头的说,去杭州方向当兵,吃白米饭,快点!阿三放下锄头,刚想逃,就听到枪响。阿三停住脚步,两个兵把阿三拉入队伍。出了村口便是莒江岭。

在岭亭,所有壮丁都被抽掉裤带,捆上一只手,人人相串连,另一只手提着裤子,一路向西。过莒江,从江口水路到文成地界的马迹。在东湾坑村江面上过的时候,阿三看了看山脚,想起当年,扭头坐进船仓。走路,坐船坐車,半个月后,队伍绕过杭州继续向北。

不久,队伍开进江边一个大庙里过夜。长官说,这里是龙城,过几天南城楼北外的战壕,每个人分一支枪,准备打仗守城,子弹到时分发。当夜吃烤地瓜,壮丁们就地躺着捉蚤子比赛,到了后半夜,蚤多,很多人开始吃蚤,咬得啪啪响。

几天后的一个黎明,军号响,大家分散进了各自的战壕,领了枪。眼看阵前对方士兵一队队前来,大家都还没分到子弹。这时长官喊话:全体起立,出战壕,汇同前来的友军,回城,南城解放了!没听一声枪响,阿三只看见城头上,红色军旗高高飘扬,大家一起欢呼。

攻打北城那天,双方枪声激烈。长官问,谁能绕道上东面城墙?阿三答,我!长官说,你上去把这封信抛进墙中间的那个窗口就可以了。对方知道外面的情况就不会再抵抗了。阿三接过信,一阵风,像猫一样上了墙,一个弧度过后,信便进了窗。落地时,阿三还回头看了看窗口。一会儿,枪声平息,北城门大开,龙城解放。

城楼上。

同伴问:阿三,我们现在到底属哪个部队呀?

阿三答:原先不知道,现在也不知道。

06

阿三退伍南下,路过富春江老家。不见江边茅屋,进村也见不到几个人,问旧事,大家都摇摇头。偶尔,村口出没几个带枪军人。阿三继续南下。

几天后,阿三回到库村,抬头看了看柏树,禅师那把刀还插在高处的树身上,刀身颜色沉着,锋茫依然。村人围上前,问长问短,议论纷纷。从大家的嘴里,阿三才知道传说里自己要么已死在战场,要么在村外和尚桥就被打死抛进莒江。听了阿三的解释,大家都说阿三命大。

当晚,聚泰堂家宴,有竽有红酒,半锅地瓜丝半锅白米饭。阿三敬了大家一杯说,明天,我准备去瑞峰精舍住,住多长时间,不知道。大家回敬阿三说,好,好。阿三吃了两大碗米饭,想起米字谜,上八不正下八正,丁字出头救百姓。

是夜,阿三梦里出现禅师露出牙齿微笑。阿三若有所思,又无所思。天破晓,阿三就到了和尚桥,眼前山坡外即是广度寺瑞峰精舍。一群小孩跟在阿三身后喊道:和尚和尚,三十六样。阿三默然前行,推门进了瑞峰精舍,不见禅师,但见木桌上,一石压一纸,纸上五个字:舌柔则长存。

阿三坐下,闭目良久。

从这天起,库村人再没有遇见阿三。但是大跃进,闹饥荒,破四旧年代,有人说方丈田的稻谷是阿三种的,救活了很多库村人。阿三还设法保护了库村很多古屋古树古道。

后来,当地人,尤其是新一辈人,都叫阿三是库村和尚。

尘一匆匆于库村初稿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愁小说丨库村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