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党史故事张闻天在重庆七一网
TUhjnbcbe - 2024/6/30 16:41:00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专业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年5月24日,虽然刚入夏季,但“火炉”重庆已相当闷热。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艘轮船缓缓驶离朝天门码头,向东顺江而去。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青年手抚船舷,神情忧郁而无奈。前一年的10月,他才满怀希望地来到重庆,仅仅半年就被迫离开。所以,和闷热的天气相比,他的内心更加沉闷。

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之一的革命家张闻天。只不过他此时的身份是:因传播革命思想,被重庆地方军阀扣上“煽惑青年”罪名而“勒令离川”的川东师范学校语文教员。

川东师范学校是今天的西南大学办学源头之一,虽然张闻天只在这里任教两个多月,但他,连同在此短暂任教的萧楚女、恽代英等中共早期重要人物却为重庆,也为这所百年学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张闻天究竟是为何来到重庆、来到川东师范学校,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而被迫离开呢?

查党史资料和一些传记、文献知:张闻天,年出生于江苏南汇县张家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张应皋,系启蒙老师所取,闻天、应皋均源出《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句,后来由于革命需要,他还长期化名洛甫。张闻天早年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学习,受《新青年》影响倾向革命。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投身学生运动,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评介外国文学名著,并在南京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年至年,先后到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学习和工作。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并任助教、翻译,同时兼任共产国际东方部报道员,年初回国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当年9月,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并成为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常委。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年10月,随党中央、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后,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处事公道,作风民主。

不难看出,张闻天到重庆时还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重庆岁月也很少在一般简历中出现,所以鲜为人知。那,他为什么要来到重庆,又是如何与重庆结下这份不解之缘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份美国的华侨报纸和张闻天的美国之行。

张闻天手稿

张闻天曾留学日、美、苏三国,这在我党早期领导人中极为罕见。年8月20日,张闻天从上海乘中国远洋轮南京号前往旧金山,开始一年多的美国勤工俭学生活。其间,他一面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一面又兼做旧金山华侨中文报纸《大同报》编辑工作,而时任《大同报》总编辑的康纪鸿,就是四川安岳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也是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之一,与参加过少年中国学会的张闻天颇有渊源。年1月,张闻天从美国返回上海,继续在曾经工作过的中华书局任编辑。这时的张闻天,已在文学界崭露头角,有“少年翻译家”和“少年文学家”的美誉,文学译著已达50万字,四五月间又完成了《旅途》和《青春的梦》两部重要作品。进入创作高峰期的张闻天由于无正常的作息时间,影响了中华书局编辑业务,中华书局的主持有些怨言,张闻天也不愿受写字间的束缚,决心离开中华书局。这时,《大同报》总编辑康纪鸿回到四川成都,得知张闻天在中华书局干得不顺心,便力邀其到四川做事。于是,张闻天离开上海,于年10月到达重庆,本想在重庆稍事逗留就去成都,没想到,少年中国学会会友蒋锡昌两个月前先到了重庆,他力劝张闻天跟他一道来到重庆的四川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做一名英语教员。

四川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于年创办,简称“渝女师”或“二女师”,校址在今重庆29中内。新中国成立后,川东师范学校等合并,历经多次调整,其中大部分发展成为重庆第一师范学校,校址在今天的重庆市北碚区,年后,并入重庆师范大学,成为该校初等教育学院。“渝女师”的一部分发展成为后来的重庆教育学院,现在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所以,张闻天、萧楚女、杨闇公等早期共产党人在重庆多所学校都留下了红色足迹,引发师生们的追怀。

那时,张闻天完全以新文化运动战士的姿态现身重庆,利用学校讲坛和由萧楚女担任主笔的《新蜀报》作为阵地,弘扬五四精神,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反对旧道德、旧制度,推动了重庆的思想启蒙运动。张闻天还组织部分觉悟较高的学生学习《新社会观》、《共产主义ABC》,使学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张闻天的这些言行自然引起了重庆军阀和顽固保守势力的憎恨,他们恶意造谣,迫使张闻天难以继续在二女师执教。恰巧,当时的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即川东师范学校)也想邀请一些有名望的教师来进行教学。于是,年3月,张闻天应聘到了川东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其间,张闻天主编了生平第一份刊物——《南鸿》周刊。

张闻天在重庆主编的《南鸿》周刊等报纸

《南鸿》本是由巴县中学毕业生邵正纲、平民公学教员邓雨甘、川东师范学生曹民熙等几人创办,用来以文会友的油印小刊物,不定期出版,影响不大。张闻天到来后,指导他们扩大“南鸿社”,并联络川东师范、巴县中学、二女师等校进步青年,将油印改为铅印,自己亲自任主编,该刊也随即成为重庆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张闻天在接手后的《南鸿》发刊词中写道:“重庆这个地方的空气实在太闭塞、太干燥,并且太沉闷了。”这里的“空气”当然是一种比喻,指当时的重庆仍然是旧思想、旧道德、旧制度统治的地方,闭塞而落后。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反抗一切压抑青年清新的思想与活跃的行动的旧道德、旧思想与旧制度,我们提倡自由思想,自由批判与活泼的新文艺与新生活。”这篇发刊词连同那篇《“死人之都”的重庆及其他》一文,言辞激烈,犹如在一潭死水中扔入一块巨石,引发强烈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史故事张闻天在重庆七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