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第3章破除迷思:拆除思维的高墙,激活见识的灵光
其中一个是这样想的:“那个同事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有理睬,也可能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我顶撞了他,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他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茬了。”
这让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什么;后者就可能忧心忡忡,以致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换一种眼光看问题,能够使我们心胸开阔,不拘泥于事物。当我们刚走上社会而心存畏惧时,我们要想那是锻炼自己的好天地;当我们做某件事情成功后,我们要想到它其实也可能会走向失败……
换一个角度,就会有新奇的发现。横着切苹果,我们会发现珍贵的“星星”,站在别人的立场,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换一种立场看垃圾,如果措施得当、得力,它将不再是脏乱的废物,而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认识到生活的苦、累或开心、舒坦,这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感受。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再也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了。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勇敢地面对挫折,在忧伤的瘠土上寻找痛苦的成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让灵魂在布满荆棘的心灵上勇敢抉择,去赢取人生的丰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自己就会在平淡的日子中获得快乐,心也会豁亮,不再烦恼。所以,让我们学会换一种立场看问题,不以偏概全,也不以主观否定客观。这样,我们才能建设美好的生活,成就伟大的事业。
不拓心路,难开视野。视野不宽,脚下的路也会愈走愈窄。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迈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
酝酿效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古希腊,国王让工匠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他怀疑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可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金子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是否私吞了金子。于是,国王找来阿基米德,让他解决这个难题。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尝试了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隔了一段时间,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坐进澡盆后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似乎被轻轻地托了起来。这一刻,阿基米德茅塞顿开,突然想到运用浮力原理就可以解决国王为自己布置的难题。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研究苯分子结构,但同样对苯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百思不得其解。年冬的某一天晚上,他在火炉边看书时,不知不觉打起瞌睡,做起了梦。这是一个化学史上最著名的梦,苯分子结构的秘密由此解开。凯库勒自己是这样描述的:“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我把座椅转向炉边,进入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结起来了,一个个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我如同受了电击一样,突然惊醒。那晚我为这个假设的结果工作了整夜,这个蛇形结构被证实是苯的分子结构。”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就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和凯库勒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酝酿效应似乎与人的心理定势有关——一个人最初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成功,走到了一条死胡同后,暂时让自己离开这种情境一会儿,反而能曲径通幽地顿悟到其他的解决方法。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抛开对问题的思索后,也就摆脱了长期的精神紧张,但头脑中搜集到的资料是不会消极地储存在那里的,它在按照一种我们所不知道的,或很少意识到的方式进行着加工和重新组织,进而产生了新的想法。我们平时所说的“灵感迸发”或者“恍然大悟”,就是经过这样一个酝酿阶段之后,突然出现的智慧火花。
心理学家认为,在酝酿过程中,虽然人们已不再从事暂时搁置的工作,但其实仍然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着推理和思考活动,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从而使个体意外地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人们之所以会在休息时与正确答案不期而遇,原因还在于当人们处于放松状态时,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由于遗忘了那些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所以进入了另一种创新思维状态。
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等人也都讲述过亲身经历的酝酿效应。普拉特和贝克在文章中写道:“摆脱了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切思绪,快步走到街上。突然,在街上的一个地方———我至今还能指出这个地方——一个想法仿佛从天而降,来到脑中,其清晰明确犹如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喊叫。我决心放下工作,放下有关工作的一切思想。第二天,我在做一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时,好像电光一闪,突然在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思想,这就是解决的办法,简单到使我奇怪怎么先前竟然没有想到。”
当你因为遭遇一个难题而抓耳挠腮时,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散步、聊聊天,或者做一些能让自己心情放松的事情,说不定就在你停下来的时候,原来把你逼到死角的难题迎刃而解,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你可以真正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反复探索解决一个问题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里德定理:若要经久不衰,切勿经久不变
美国花旗银行公司总裁约翰·里德有一条著名的论断:如果有谁认为今天存在的一切都将永远真实存在,那么他就输了。若要经久不衰,切勿经久不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参加工作之后,很多人往往都习惯于按照别人提供的经验或是现成的模式来做事,毕竟这种模式是很多人用经验和汗水凝聚而成的,通常也会较少受到别人的非议。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可是日久天长,毫无新意和变化的生活逐渐令你感到厌倦和疲惫不堪,你试图改变现状,但很快就发现,最大的阻挠力量恰恰来自你最熟悉的人们,无论是苦口婆心的劝说还是幸灾乐祸的非议,所有的这些都让你按部就班地生活……
事实上,按部就班并不是什么坏事。在你想改变自己或者周遭的环境之前,你甚至必须学会适应这样的生活,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及一切对你的成长有利的因素。可是当你对自己的现状不再满足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并且勇于承认,是改变的时候了。此时此刻,问题的关键不再是应不应该改变,而是如何去克服种种障碍和阻挠,并且尽可能地以最小的代价令你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之中,人很容易感到厌倦,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当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对你具有吸引力的时候,你会觉得日子越来越乏味,甚至百无聊赖。于是你的内心深处开始萌动改变现状的想法,却又患得患失,害怕非但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反而会失去现有的一切。这种心理再正常不过了。对于任何一种生命个体来说,趋利避害都是生存的基本法则。而当你试图改变现状的时候,其实也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些更大的利益来改善自己的生命状态,这种利益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层面的。
如果你冷静而理智地思考,就会发现,在人生的长河之中,改变其实才是唯一永恒的主题。没有对现状的不满和试图改变的欲望,人类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僵化的思维和保守的规矩迟早会被打破。因此,当你选择改变现状的时候,你选择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选择了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那就是积极、乐观、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