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波寒潮刚过去,下一波寒潮预警就又来了,上次刚聊完北方干冷南方湿冷的问题,深受读者喜欢,争论也很多,因此再来聊聊南方为什么没有暖气,看完这篇,你就知道南方人为什么这么能扛冷了。
为何南方没有暖气?
南方没有暖气,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暖气,一般指集中供暖的暖气。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恩格斯在年代提出来,他把集中取暖看做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并预见集中供暖必然取代分散取暖。
19世纪末,西方人把集中供暖变成了现实,但一开始只是欧洲贵族的宅邸才会有,是一种奢侈品,后来逐渐平民化,并在欧美发展起来。
建国以前,中国很少有人知道暖气为何物,只有一些上层有钱人或者知识分子才知道有这玩意儿,能用上的就更少了。
据说,民国时期只有上海有集中供热的暖气,那是英国殖民者们为了享受生活而建的,能沾到光的中国人少之又少,日本侵华时,这些暖气片全被日本人拆去造枪炮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向苏联学习经验,并得到苏联的相关援助,才开始建设自己的暖气。
然而,暖气建设可没那么简单,看起来似乎只要有供暖中心、管道网络、户内的暖气片就可以了,然而,这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房屋的改造,花费巨大。
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在最需要的地方,经过研究,国家领导人最后划定了秦岭淮河的集中供暖分界线,秦淮线以北提供免费的冬季供暖。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集中供暖和住宅相似,是人们享受的重要社会福利之一。
现在,集中供暖虽然不再是完全免费的,然而仍然是一种福利,暖气用户虽然要缴纳一定的暖气费,但前提是*府进行了大量的前期投资和长期的补贴。说白了,集中供暖是民生工程,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不过,当年划定的集中供暖分界线似乎成为了惯例,集中供暖的福利分界线就这么被固定下来,70年也没有改变,因此,南方人一直和集中供暖无缘。
北方暖气并没有普及
然而,让南方人心理稍微平衡一点的是,北方集中供暖并没有完全普及,或者说,普及太难了。
年代,中国虽制定了集中供暖计划,但执行起来难度很高,一方面投入大,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弱,暖气的建设进度异常缓慢。
当时的计划是,第一批暖气先在东三省的省会城市和北京四个城市开建,之后再逐渐向周边城市发展。
然而,/70年代受到“左”的思想影响,有限的民用暖气建设经费也被优先的工业建设给挤压,而且建设的供暖设施也以小锅炉房为主。
到年,北方城市集中供暖普及率仅为1%,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重视集中供暖,从国家到地方都给予相关*策和资金支持。
然而,直到80年代末,暖气的普及率仍然很低,大多数地区只有*府机关人员才能享受到暖气。当时,要是谁家有个亲戚朋友在*府机关,可以偶尔去串串门就已经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而且,当时的暖气主要集中在东三省和北京,据统计,年东三省和北京的供暖面积占全国的73.63%,广大的其他北方地区只占26.37%,可见其他地方的集中供暖真是少的可怜。
北方真正大规模的集中供暖建设,是在年之后,如下面的表格和曲线图:
从曲线图中可知,年集中供暖面积约为10亿平米,年为20.5亿,年则为83.1亿,大多数年份的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17年间增长了8倍。
尽管如此,目前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率也只有七成左右,而农村地区大多数都没有实现集中供暖,就连一些小县城都是前两三年才部分的通了暖气。
然而,集中供暖面积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投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集中供热投资达亿元,比年增长了7.6倍,这和集中供暖面积的增长几乎同步。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北方要实现全面普及暖气,国家在集中供热上的投资每年要超过亿元,而且偏远农村由于条件限制,仍然难以集中供暖。
因此可见,北方要普及集中供暖简直是太难了。
北方农村如何过冬呢?
那么,可能好多朋友就会疑惑了,既然如此,北方的城里人嫌弃南方冷也就算了,北方农村人为何也嫌南方冷呢?难道没暖气的北方农村也比南方暖和吗?
没有暖气的北方当然冷,不过正是由于冷,北方的农村人也懂得想办法。
北方农村大都采用分散供暖的形式,包括小区分散锅炉房供暖、楼栋或单元集中供暖、分户供暖等。
大多数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农民会集资建设分散锅炉房来进行集中供暖,这种供暖其实也算小规模的集中供暖,只是没有算到国家统计的数据。
这种供暖方式,也还是比较暖和的,只是能耗比较高,污染比较大,属于长远看要取缔的对象。
少数集中地区和绝大多数居住分散的地区,没有条件建设分散锅炉房,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就是所谓的分户供暖,那么他们怎么取暖呢?
北方最普遍的是炕,可以烧秸秆等农作物和木柴,对于农民来讲,燃料成本几乎为零,做饭的时候,顺便就把炕给烤暖和了,不过炕的效果比暖气差多了,只能保证炕上暖和,房间就别想了。
不过真要是太冷了,也可以多烧些柴火,把炕烧暖和点,一家人坐在炕上吃饭、打牌、搓麻将、玩手机、唠嗑儿……那也是比南方人的硬抗舒服多了。
如果还不够暖和,还可以有其他辅助设备,比如煤炉、电热器等等。
据-年清华大学的农村调研统计,北方农宅采暖能耗占北方农宅生活总能耗的80%左右,其中,能耗中秸秆等生物质占40%,煤和电占60%,而且,采暖能耗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还在继续增长。
80%的能耗用于取暖啊,可见,北方人为了取暖,也真是花了血本的,这是南方人真比不了的。
总之,正是由于北方太冷,北方人对待冬天是严阵以待的,不只懂得想办法,还舍得花血本,或者说是不得不下血本,因为北方的冷可是能冻死人的,没人愿意硬扛。
南方人不同的过冬态度
而南方人嘛,不得不说,是真没怎么把冬天放在眼里。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小时候的冬天,手脚都长满了冻疮,但我始终是战略上藐视冬天,战术上也不重视冬天。
冬天来了,穿上秋裤和毛衣,就已经算很给它面子了。毛裤?从来没穿过!羽绒服,当时就不知道有这玩意儿。
还记得爸妈给我买过毛裤,但我拒绝穿,穿着太臃肿,活动不方便,看我有多任性!而且当时我周围的同学中,不少人和我一样,并不乐意穿太多的衣服。
在家里还好点,可以烤火篓、烧火取暖等,然而长期住校读书,学校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完全靠硬扛,然后,大家就这么扛过来了。
重庆的冬天不冷吗?冷,太冷了!下雨天潮湿的冷,都可能比温度低10度的北方更冷。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冷属于能扛过去的冷!
而且,在我印象中,南方的冷和热时交替,寒潮来了,或者下雨了,就冷的不得了,扛过去了,太阳就出来了暖和了。
冷的时候冻得手脚都是冻疮,暖和点时就在太阳下晒晒,冻疮痒得让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难受的不得了——不过,也都习惯了。
或许正是因为南方还不够冷,吃苦耐劳的农村人也完全能忍能抗,因此,锻炼出了南方人超强的扛冷能力,这是北方人远远比不了的——北方人习惯了靠取暖设施过冬的方式,面对南方硬扛的冷,是完全受不了的。
另外,南方和北方的建筑差异也很大,北方的住宅墙壁厚实,双层玻璃,门窗的密闭性好,总之,保暖效果好。有意思的是,一到冬天,北方好多门上都有厚厚的门帘,看着都很暖和。
而南方的建筑嘛,高大宽敞,窗户似乎越来越大,都是单层玻璃,通风凉爽效果倒是不错,保暖嘛,那是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从建筑差异上,也可以看出南方人对待冬天是不够重视的,其实也没办法,长江沿线一带,不只是冬天冷,夏天也热,中国的四大火炉都在这一带,大家还得照顾夏天嘛。
由此,形成了一个寒冷曲线,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感受而言,最冷的既不是最北方,也不是最南方,反而是不南不北的长江流域一带,既没有最南边的温暖,也没有北方的暖气,真正是硬扛。
南方取暖现状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南方人也开始要讲究生活质量了,对于冬天,也逐渐的重视起来,对暖气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尤其是长江沿线一带,虽然寒冷的冬天只有2-3个月,经济效益相对不高,但是,因为湿度大,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要低很多,人们普遍觉得比北方难熬很多,对暖气的需求更高。
然而,由于南方的建筑从建国以来就没有考虑过取暖,要想改成集中供暖,也是非常困难。而且,南方地域差异大,各省很难有统一的集中供暖*策,因此都是各自为*。
目前,南方只有一些发达城市的少数地区有实现集中供暖,而且,一般都是因为有热电厂,顺便为附近的居民供暖,比如广州经济技术开放区因为有热电厂,可以为半径3.5公里范围内的工厂用户供暖。
除此之外,南方人就只有靠自己了,空调、电暖气、电热毯为主,近几年燃气壁挂炉也逐渐走进了很多家庭,然而,分散取暖就必然会面对一个现实——成本高,而且取暖效果还不好。
或许,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方尤其是长江沿线一带,也会逐渐实现集中供暖吧,或者至少给住校读书的孩子们集中供暖吧,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