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知否知否男女主角在冬天手中捧着取暖工
TUhjnbcbe - 2024/2/27 8:57:00

《知否知否》冬天的场景中主人公手中拿着一个椭圆形*铜材质的东西,用锦缎包裹着。在各古装剧中,我们也时常看见它的身影,它是什么呢?还有其他取暖工具吗?

这个东西只需要捧在手中,又是暖暖的,像冬天的一把火,给你温暖如家的感觉,所以顾名思义就叫手炉。你可别小看这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它受到了古代上至皇宫显贵下至普通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因为古代可不像我们现在有“暖宝宝”、空调、暖气等现代化的手段,虽说有炉火,但也是很冷的哦。

作为便携工具的手炉,大多数是*灿灿的铜制造而成的,里面放着炭火,可以捧在手心里,可以藏进袖子里,是不是很方便呀。而且形状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手艺人做不到的,真可谓是琳琅满目,有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等。

手炉要想温暖人,必须需要散热,因此镂空雕刻的炉盖就可以大做文章了,出现了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富有寓意的纹形,而且跟炉身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寄托了长寿、喜庆、意趣、志向等情感。可惜《知否知否》中拿的手炉包裹的太严实,无法拾得庐山真面目。

作为实用而小巧的手炉是哪一个天才发明的,这绝对是一个喜欢温暖,用古人的话来说,喜欢奇技淫巧的人发明,可惜这个人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源于隋朝。话说是隋炀帝打通京杭大运河后南巡到江苏一带,南方天气比较湿冷,作为北方人的隋炀帝无法适应这种天气,于是当地县官让人做了一只小铜炉,内置火炭,献给隋炀帝取暖。县官让隋炀帝取一个名字,炀帝称之为“手炉”。

于是手炉走入了历史舞台。手炉在明清时候最流行,像《甄嬛传》中后宫嫔妃在冬天时都会手捧一块热乎乎的手炉,你们注意到了吗?可是手炉在清末后逐渐衰落,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已经看不到它的身影了。

在人们手中捧着的东西叫“手炉”,在家里烧的叫“火炉”,那捂热被子的叫什么呢?叫“汤婆子”。古代的“汤”为热水,“婆子”是古代男子对自己媳妇的称呼,你看叫的多亲热啊。在被褥里放一个“汤婆子”就像夫妻在一起睡觉啊。

汤婆子和热水袋的功能非常相似,在宋朝开始,也就是《知否知否》中的背景年代出现,用一种铜、锡或者瓷器制成可爱的南瓜形状,在上方开一个带螺帽的小口子,放有厣子,防渗漏。

就这样一个古代的热水袋制作成功了,把热水从口子灌进去,放到被窝里暖乎乎的。晚上睡觉再也不觉得冷了。像古代的诗词对汤婆子都有描述。宋朝*庭坚《戏咏暖足瓶》诗:“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明朝瞿佑《汤婆》诗:“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

你看到古人在取暖方面可谓是“费尽心机”啊,你还知道古代有什么取暖方法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以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删除,感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否知否男女主角在冬天手中捧着取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