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的田野上,有一位头戴斗笠的老人。
老人弯着腰,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正寻找着他想要的东西。突然,他像发现了稀世珍宝似地,兴奋大喊:“找到了!”
这是年10月播出的大火电视剧,《功勋》里的一个镜头。
为了找这个东西,老人已经在骄阳似火的田野里,苦寻了十六天。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这位老人又是谁?
老人要找的东西,别人不是没找过。可是大家都失败了。
为什么在别人都失败后,老人还要苦苦寻找?在同行抛来疑惑的目光时,又是什么,支撑他不放弃?
要知道这一切,还得从老人年轻时的一个梦说起……
一、孕梦:饿殍遍野,下定决心到年,我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全国各地粮食欠收,遍地饥荒。许多人因营养匮乏而浮肿,甚至死亡。当时,自由市场被取消,“资本主义的尾巴”被割掉了。市场上没有粮食供应,人们漫山遍野地采野菜、蘑菇以及浆果。但是,外出采摘也有危险,有的人领着儿女过河采*花菜就不幸溺水身亡,也有的人因采蘑菇而迷路山林的。
一九六二年,市场恢复一点了,但又遇上通货膨胀严重,市场供应紧张。当时的苦菜,5角钱一斤;一斤不到的烤地瓜,1元多一个;食品商店柜台的高价点心,8元钱一斤。这些在当时都是“天价食物”,是普通的工薪阶层难以承担的。
当时,袁隆平一个月的工资也才42元钱。不过袁隆平能有食物充饥,仍算幸运。
然而,还有连食物都找不到,变成饿死*的。
一天中午,袁隆平刚刚走出校门,就远远地看见了马路旁围着一堆人。走近一看,才发现那里横躺着2具骨瘦如柴的尸体。眼前的场景太残酷了,这令袁隆平感到无比震撼!
袁隆平回忆起了当时遇见饿殍的震撼:“在年前后,我们国家遭遇三年困难时期,闹大饥荒。当时吃不饱饭,那真难受啊,也是饿死了人的!我至少亲眼看见5个人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的是路有饿殍!”
这种场景使得他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太可怕了!没有粮食,什么都谈不上,什么事情都干不成!粮食是生存的基本条件、战略物资。这对我触动很大,心灵受到震撼!”自然灾害吃树皮袁隆平当时在农学院教书,还没有到吃观音土的地步。但是也经常吃不饱,双脚无力。春夏子季,袁隆平等人经常去山上挖含有淀粉的食物根基,烤熟了来吃。秋冬之季,袁隆平就经常在睡前把双脚放到火炉里烤,烤热了再睡觉。但是到第二天,身体还是冰凉的,因为由于身体缺乏能量。亲眼目睹了饿殍遍野的场景,切身体会劫难难熬的艰苦之后,一颗梦的种子在袁隆平心中孕育着。他下定决心,要利用自身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面对全国粮食大规模减产,几乎人人吃不饱的局面,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非常自责。本来我就有改造农村的志向,这时就更下了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袁隆平说。
二、追梦:为民谋稻,鼓腹含和心系百姓的袁隆平,无时无刻不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当时,苏联的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在国内盛行,袁隆平也曾经是这一学硕的忠实信徒,并将运用于实践当中。
一开始,他将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上面结子,就有种子繁殖;下面结红薯,就可提高产量。嫁接第一代,袁隆平的月光花红薯果然茁壮成长,并长出了大红薯,大的一兜红薯,可重达13.5公斤。
可当袁隆平满怀期待地培植第二代月光花红薯时,下面就结不出红薯了。袁隆平做了更多尝试,他还将西瓜嫁接到南瓜上,长出了既不像西瓜又不像南瓜的东西;将西红柿嫁接到马铃薯上,地上长出了西红柿,地下长出了马铃薯。然而,无一例外,这些无性杂交的嫁接试验难以遗传。
为了鼓腹含和的梦想,袁隆平从未言过放弃。
年,他从杂志上了解到西方的遗传学说,并对试验进行反思,他果断跳出了“无性杂交”的小圈子,重新实践,开辟新路。
这一条新路就是研究培育“杂交水稻”。稻田里的早稻正在吐穗。
年6月20日,这天骄阳似火,袁隆平踏入安江农校农场在一株株地寻找着他心心念念的“天然雄性不育株”。第一天过去了,他没有找到。第二天过去了,依旧没有……许多日子过去了,他中过暑,皮肤被晒得脱皮,然而理想中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仍然没有出现。十六天过去了,袁隆平终于迎来欣喜若狂的一天,他在稻田里找到了一株退化了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每天精心呵护,等到它们成熟时,又收集了种子,进行两个春秋的繁殖。他将两年来获得的重要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写成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一文,并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袁隆平一心投身于杂交水稻,哪里炎热,他就去哪里。一年四季,他在湖南、广西、云南、海南等多地辗转,追随骄阳。
年冬,他们来到云南省元江县,他们在这里准备育种。
一天早上醒来,他发现自己的床在抖动,房子左右摇晃着,天花板上的石灰开始往下脱落。“他意识到地震了!于是他赶紧喊醒了自己的学生,并将屋内的谷种抢救出来。
有人劝他们赶快离开,但袁隆平不愿意:“我们怎能够离开?……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地震灾害,把试验坚持下去!”
年11月,袁隆平收到从海南发来的消息,说是找到野生稻了!这是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发现的。他像当年的袁隆平一样,在离海南农村不远的一片沼泽地里一株一株地观察。
得到消息,袁隆平第一时间从北京飞往海南,对这些野生稻做最后鉴定。最终确认,这确实是一株十分难得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袁隆平当即高兴地将其命名为“野败”。
年,袁隆平带领团队大量培育“野败”,足足有几万株。年,南方13个省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年,全国试种万亩杂交水稻,增产幅度在20%以上。到了80年代,杂交水稻已经演化为覆盖全国农田近60%的后代。
至此,全中国一大半老百姓,都能吃上饱饭了。
三、圆梦:超级水稻,高高挂穗但是,袁隆平还没有实现他真正的梦想。
科学家袁隆平,也是一个爱做梦的平常人,他曾饶有兴趣地对记者说,他曾两次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多么美好的一个梦想,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袁隆平都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
年,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年,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又开始了历时18年的科研攻关。
中国超级稻从第一期到第三期,袁隆平及其团队以每百公斤为一个台阶,连续完成了超级稻产量的“四级跳”。
第一期是年到年,超级稻的产量为公斤每亩;第二期是年到年,超级稻的产量为公斤每亩;第三期是年到年,超级稻的产量为公斤每亩。如果第三期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到1.5亿亩,所增产的粮食又能再多养活0万人口。中国杂交水稻从三系法、两系法演变到超级稻,每一步的背后,都举步维艰。这包括媒体超级稻的质疑,一些媒体甚至甚嚣尘上,什么“超级稻稻种严重过剩”“超级稻口味品质不佳”等言论不绝于耳。
袁隆平不得不站出来反驳,并发表了《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一文。袁隆平指出,“超级稻从来不是十全十美,它也一直处在改进的过程中……我的宗旨是既要高产量也要高质量,现在来看这个目标也已达到。按照农业部的标准,超级稻的大米已经达到二级以上指标。”年10月,由袁隆平指导、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实验品种“超优”,成熟后,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公斤,创下了高纬度亩产水稻的新纪录。
年1月,袁隆平安排人员将公斤超级稻“超优”种子赠予重庆市拾万镇并试种。当年8月29日,经重庆市农科院组织专家现场测产,平均亩产达.9公斤。
年9月,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试种的“超级稻”也大获成功,预计亩产达至公斤。
超级稻也被亲切的称为“巨型稻”,一是因为水稻身高足足有1.8米到2米!有记者脱掉鞋袜,光脚走近田里,前一秒头顶上还顶着热烈的骄阳,下一秒就宛如走进了“稻林”!超级稻瞬间让人觉得“遮天蔽日”,顿生清凉。
超级水稻比普通种植的玉米还要高出一截,在高高挂穗的超级水稻面前,普通人是真的“矮小”!
二是因为超级稻的株型偏大。超级水稻能够平均分蘖达40个,单穗最高实粒数达到粒左右。水稻的高大使得其比较抗涝,同时抗伏。袁隆平终于实现了当年的梦想,他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前一个是我真实做过的梦,后一个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网友“含泪”点赞:“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成真了。”
四、新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至此,中国的老百姓是不愁饭吃了。
但是世界上,却还有很多挨饿的人。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