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塘到火盆到火炉,从木柴到木炭到煤球,从电炉到火箱到烤火被……仁怀人的烤火历史一直在进步。现在,不仅能找到很原始的,还能找到很先进的,跟着小编一起穿越,看我大仁怀人怎样烤火……
过去,烧柴火,用火塘
一方火坑,柴火霹雳巴拉地烧。
妈妈在这里炒菜,奶奶在一旁烤火。
爷爷点起了旱烟,长长的老烟枪,陪了他大半辈子。
黑黢黢的吊锅,吊在空中,火放肆烧。
火塘上有吊锅、铁架,还有每年都会烘上的腊肉。
柴火肆意燃烧,黑黢黢的吊锅,也经常咕咕咕咕地响着
洋芋埋在火堆里,烤出来喷喷香!细娃儿爱吃,也不怕烫。
要烧水,用吹火筒把火吹大。
不过生火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一不小心,哪怕有吹火筒,也满脸是灰
来客了,围成一堆烤火。
而火塘边长大的孩子,总对那红红亮亮的火塘充满怀念……
后来,烧木炭,用炭火盆
有家里用旧了的搪瓷盆:
有铸铁盆:
还有陶盆:
一个人就骑着烤。
一堆人就坐成大圈圈,挤着也热和。
笑么笑?狗儿还不是晓得怕冷……
再后来,烧蜂窝煤,用北京炉
过冬之前,一定要储备好蜂窝煤。
炉子四周围摆上花生葵花,烤得香香的。橘子也放着,烫着吃,老人说治感冒。
因为,炉火不好烧,煤烟子还熏眼睛。大清早滴生火,最让人恼火了的。
实在不行,找隔壁邻舍借个烧好的蜂窝煤当火种。
所以邻里间关系都非常密切,因为是建立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上。
晚上,要记到封炉子。封炉子是个技术活,搞不好火就熄火哒,妈老汉儿一顿决!
还有人直接用原煤块,火大,烤着热和。
那时候爸妈都怕学校冻人,小炭火盆都是直接提着去上学的。
后来,小娃娃上学,每个人都带一个怀炉,里面垫有石棉。
妈妈大早上起来,把圆煤球烧得通红,放在石棉窝窝里,盖上盖子。
在学校捂上大半天都还有爱的温度。
再后来,用电,用电火炉
电火炉省时省力,真是仁怀人的烤火福音。
一圈一圈的电炉丝,烧得红红火火,看着很漂亮很温馨。
用太久,电炉丝会出故障,有时候坏半边,有时候全盘皆输。
后来,用鸟笼,烤火被罩着方桌烤
烤火的“鸟笼”,因形似而得名,轻巧方便。
鸟笼发热量本身不大,但因热气笼罩在烤火被里不易散发;
加之方桌空间大,又避免了客人脱鞋的尴尬,所以很快风靡起来。
后来,烤火被+方桌占据主导地位
自从被子+鸟笼的设计思维一出来,
此后,烤火被就占据了仁怀人烤火的绝对性主导地位!
被子下面罩着的,有烤火炉
有新样式的电火盆
发热的麻将桌,用烤火被罩起来后,战斗力爆棚!
打起麻将来火气就是好!
当然,也有很多人使用一些新式的取暖器。不见明火,出暖风暖气。
安全,洁净,也方便。比如:空调、电暖片、暖风机……
但是,无论是哪样,都是仁怀人在追求更舒适的生活,更温暖的冬季,最家乡的温度。
转自:仁怀在线
,奉献您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