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昨天出门,大家是不是已经明显感觉到回暖了?虽然昨天最低气温还是在0℃以下,但白天最高气温已经回升到8.2℃。好消息是,今天天气会更暖,气温将回升至两位数11℃,而且还是个不错的晴天。
明天还会有明显回暖,最低气温也升到了6℃以上,最高气温也在11℃左右,但是,又要下雨了。在暖湿气流和冷暖空气交汇的先后影响下,下周雨水会增多,前半周可能都会是湿答答的。
下周又要冷到零下5℃
元旦假期之后,冷空气也又将再度活跃,在5日和7日两股冷空气的先后打压下,气温再次坐上滑梯,一路下降。其中后一股实力更强劲,还可能带来大范围雨雪。尤其是8日和9日,最低气温仅有零下5℃左右,又将冷回前两天的状态。
下周,我们还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这标志着杭州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真的不是开玩笑。虽然此时太阳直射点正继续努力向北半球回归,但实际上,小寒到大寒期间,北半球地表的热量已经消耗到最低,也就是俗话说的地气都冷了,所以这个时节是北半球最冷的时候。杭州气象记录的历年1月5日最低气温值是零下8.6℃!
年的第一场雪会不会来
接连再来两次冷空气,但年的第一场雪,最终会不会下到杭州,变数太大。因为杭州主城区的下雪条件很苛刻。
首先,米左右的高空气温最好大于0℃,其次,多米高空气温小于-2℃,再是,近地面气温1℃左右,最好接近0℃,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既有冷空气也要有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少了冷空气,气温降不下来,少了暖湿气流,水汽条件不足,不能产生降水。
杭州的地理位置特殊,气温不高不低,经常处于雨和雪的临界状态,不像北方,只要冬天下的就是雪,另外加上城市热岛效应,近地面气温较高,普通的冷暖气流交汇,城区降雪难度比较大。
但不管下不下雪,冷是一定的,下周最低气温又会跌到零下5℃左右,有冰冻或严重冰冻。目前看,下周的冷还会是被称为“魔法攻击”的湿冷!所以,出门请带上你的“魔抗装备”,比如热水袋、暖宝宝、电暖衣什么的……
你家有没有这件祖传“取暖神器”
不少快抱小友,最近还在杭友圈提到了一件祖传的“取暖神器”——一种手提式的火炉,也有地方叫火笼。外面看起来是一个竹编篮子,里面其实还有一个类似花盆的瓦盆,天冷的时候,就可以在瓦盆里加入烧红的火炭,以供取暖之用。因为这种火笼带有提手,所以可以走到哪里提到哪里。而且不只可以随时取暖,还可以拿来烘衣服、煨食物,饿了还能随时煨个馒头、包子、番薯、土豆……真不要太香。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觑。
据说在福建那边,火笼旧时还是婚礼上的必备品。比如福州永泰就曾有风俗,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准备一个火笼,里面放两包炭,由儿子送女儿出门,再拿回一包炭,意思是,女儿把自己家的火种带到了男方家里。
在杭友圈只能看看火笼的图片,现在去中国湿地博物馆,还可以看到实物,就在刚刚开展的“斫取青光——中国竹篮文化展”。只不过在展厅里,它叫“暖篮”,竹篮子里放着小火盆。
去中国湿地博物馆看各式竹篮
在“斫取青光——中国竹篮文化展”里,除了暖篮,还可以看到很多别的竹篮,六个单元,展示了竹篮藏家张建中女士收藏的件民间传统竹篮,从竹篮历史,竹篮的编织纹样,到衣食住行类、女红婚嫁类及精神文化类三大类用篮,以及何越峰创作的8件当代竹编艺术品。
竹篮可不只是用来当菜篮子的,老底子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比如,存放衣服的竹编衣箱,摆放物件的竹编双耳圆盒,做针线活用的椭圆形大白篮,清洁用的畚斗,酿酒用的漏斗,晒被子扑打尘灰的被拂,盛放热水的竹编小热水瓶,甚至端午节划龙舟时所戴的龙舟笠帽,玩鸟者手中拿的亭形鸟笼、蝈蝈笼等,总之,竹编器具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家里有学子参加科举考试,“考篮”是必备物品,里面除了有人们熟知的文房四宝,还盛有各式杂物,连米、香药甚至钉子、锤子都得带上。
还有礼篮和花篮,一直到今天都还在用,祝寿送礼篮,开业送花篮,即使包装形式变了,但文化的内涵还是传承下来了。
新石器时期就有竹编了
竹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初期,人们用它来盛放食物等。《诗经》中就有“于我乎,每食四簋”“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的诗句,其中,“簋”是盛放食物的圆形竹编器具,“箕”和“簸”则是扬去糠秕尘土的竹编器具。
中国汉字当中,也有非常多竹字头的文字,篮、筤、笥、篓、箱等,都与竹编器具有关,足以看出竹编这门手艺,在中国的悠久历史。
竹编这门技艺,对外行人来说,可能就只是各种形状的竹篮子,内行人则是看编织的技法。竹编的用料分为篾丝编织和篾片编织两大类。篾丝编织主要用于篮、盒、箱及罐的外层;篾片编织则大多用于篮、盒、箱及罐的内层。
编织技法千姿百态,却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都是从挑一压一的基础方式演变发展起来的。竹篮的编织可分“常用编织法”和“装饰编织法”两个大类。常用编织法以实用为主,一般用于农家和日常生活用具,装饰编织法主要用在较高档的工艺竹篮编织中,纹样极为繁复典雅。
展览中,对编织技法有详细的介绍,看完再去欣赏竹篮,解构其中巧夺天工的技法,就更能懂得中国传统器具之美。
展览将持续到年5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