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匠是指旧时以铁为原料锻造铁器的工匠,他们可以凭借手中的一把小小的铁锤打造出各式各样的铁制品,如铁犁、菜刀、剪子刀等,过去农民所使用的大部分农耕工具都是由铁匠打造的,因此农村是铁匠最活跃的地区。如今机械化生产的推广使得手工打制铁具的人越来越少,老一辈的铁匠们再也找不到可以将自己的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徒弟。在我市别桥镇*金山村就有一位打铁匠人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37年。
日前,记者来到溧阳市别桥镇*金山村的这家铁铺,叮叮当当的敲铁声从铺子里传出来,铺子不大,简陋陈旧,墙壁被铁灰熏得发黑,此时56岁的陈建龙正在这昏暗闷热的铺子内打铁。
老一辈常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陈建龙告诉我们,自己的打铁手艺是他十多岁时跟随父亲学的,没想到这门手艺后来竟成了他的饭碗。
打铁手艺人陈建龙:老早我们后周集镇,还有很多村,做我们这个行业的有十几家,现在就剩了我一家了。保持做这行,我不是光靠这个生活,一年挣个三四万不得了了,还是蛮辛苦的,我家里还种田的,好照应照应。
在陈建龙看来,打铁并非简单的锤打,它不仅是一件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选料、入炉、煅烧、锤打、成型、淬火等多道工序,用千锤百炼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铁钎在炉子里被烧得通红后,用铁钳把它从火炉里拽出,然后放到铁砧上用铁锤不断地敲打定型。伴随熟悉的锅炉和清脆的打铁声,陈建龙不知每天要重复多少遍这样的流程,他的双手要比一般人粗糙不少。
铁铺的墙壁上挂着钉耙、锄头、镰刀、剪刀、菜刀等器具,这些都是陈建龙的收入来源,一天下来,他最多能做六七个这样的器具,闲下来的时候,他也帮着村民磨磨剪刀、菜刀,翻新下农具。周边的村民只要有需要,都会跑到铁匠铺找陈建龙。记者了解到,在我市像这样的传统铁匠铺所剩无几。如今的农具和菜刀等物品都已经实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这让传统打铁无人问津、步履艰难,铁匠这一职业觉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打铁手艺人陈建龙:因为这个行业又吃苦,又挣不到钱,今后的发展不大了。吃苦挣到钱,照样有人搞,又吃苦又挣不到钱,这个行业以后就没人干了。来源溧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