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流泗热线
流泗老话说:“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一语道出了打铁这个行当的艰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打铁这门古老的手艺,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铁匠铺更是难觅踪迹,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越来越遥远,慢慢地成了乡村的一种记忆。在流泗镇大桥坝旁边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铁匠,他叫周爱喜,今年69岁,他14岁时就从大垅乡老家来到流泗手工业社学徒,从事打铁这门传统老手艺,他用手中的铁锤和炉中的炭火演绎着打铁这一传统手艺。
在那时,打铁的生意十分兴旺,锄头、铁锹、斧头、刀具、镰刀等农具、生产生活用品样样打。
后来,流泗手工业社倒闭,他就在流泗老街大桥坝旁边的一间破房子开了个铁匠店,一直坚守着打铁这个又苦又累又脏的活儿,55年从没改行,经他手打的铁器不计其数。周爱喜称,每打造一个农具,需要经过烧火、捶打、育弯、培刃、成型、淬火和打磨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打铁不仅是力气活儿,也是技术活,打铁时铁器烧的程度、敲打的力度、节奏以及淬火的时间都有技巧,否则就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
周爱喜说:“近几年打的农具很少了,主要是为村民修复一些农具,只是打了一辈子铁,我不愿丢掉这个传统老手艺,平时有活就干,没有活的时候就和几个老友喝茶聊天”。
在这个破旧的铁匠铺里,年近七旬的老铁匠周爱喜正在火炉旁用钳子拨弄着炉子里的炭火,待铁块烧得通红,他便迅速夹出放在铁砧上,拿着铁锤敲打,伴着有节奏的敲打声,铁花四溅。敲打到一定程度,周老又将铁块重新放入火炉中,随后取出来再次敲打。就这样来来回回数个回合,一把纯手工打造的锄头初现雏形。
文/图/视频:殷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