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1月26日电题:湖北山村铁匠坚守40年:炼匠人精神盼技艺传承
作者李子逵张国亮
“叮叮当当……”25日上午,在湖北省鹤峰县邬阳乡斑竹村,69岁的铁匠吴贤*手持铁锤,一锤一锤地敲打着烧得通红的铁棒,锤到之处火星四溅、铁皮剥落。40年来,他一直坚持着这门传统手艺,也盼望传承下去。
铁匠吴贤*敲打着烧得通红的铁棒李子逵摄
铁器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铁匠也曾是农村离不开的行当。吴贤*介绍,他的父亲是一名铁匠,他从小耳濡目染,和铁结下了不解之缘。29岁时,他从父亲手中接过铁锤,开始学习打铁技艺。
走进吴贤*的铁匠铺,一个风箱架在一个水泥砖砌成的炉子旁,炉中的火烧得正旺,屋内的地上摆放打好的钳子、榔头、菜刀等铁器。只见他用钳子把火炉里烧得通红的铁夹出来,放到铁墩上,手持小锤在上面不断敲打。
一把铁器从无到有,要历经千锤百炼,为了保证打出上乘的铁器,吴贤*无论是从选料上,还是在切割、锤炼、煅烧、淬练等工序上,都会做到精益求精,“先裁料后打胚,点完焊再继续敲打,最后慢慢修正,反反复复差不多要25遍。”
在打造有刃口的铁器时,为了刃口锋利耐磨,需要在刃口处放置钢块,这就是俗话说的“包钢”。“包钢”是一门技术活儿,多种不同的钢材含碳量不同,熔点也尽不相同,稍有大意就会前功尽弃。在锻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折叠、锻打、回火。
“什么铁打得,什么铁打不得,要通过火烧来看,如果铁经过火烧后和钢连接时裂口了,就说明这个铁没有用。”吴贤*说,而淬火的技巧,影响到钢火刃口的好坏,铁与钢结合得好,打造的铁器才会在使用时不裂口、不卷口。
像很多传统手艺一样,随着时代发展,打铁的生意越来越清淡,很多铁匠都转了行,但吴贤*坚持了下来。40年里,由于手艺精、价格合理,村民们经常前来购买或者修补农具,他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打铁达人”。
“都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确实如此。”吴贤*曾带过几个徒弟,最终都因打铁太辛苦选择放弃,他说只要还能打,就会继续打下去,也希望能把打铁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