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最具代表性的电影零食,那很多人都会想到爆米花。爆米花是用玉米、酥油、糖一起放进爆米花的机器里做成的一种膨化食品。
中国爆米花的历史
爆米花首次被发现于数千年前的印加帝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小吃之一,印第安人教会了欧洲新移民如何栽种、如何烘烤玉米的技术。中国最早的爆米花可上溯到宋朝。
在宋朝“爆米花”叫做“熬稃”,范成大在《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撚粉团圞意,熬稃腷膊声”。当时把爆米花叫做“孛娄”,是摹拟爆谷时的响声,当地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辘”。在《吴郡志·风俗》一书中,范成大还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宋人把饮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清代学者赵翼在他著的《檐曝杂记》记收有一首《爆孛娄诗》:“东人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全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实状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诗人笔下的爆米花不仅写得很美,而且洋溢着生活的情趣,令人回味。
在明朝玉米传入中国后,爆米花的原料就从糯米、小麦等转变成了玉米,并在时间的不断推进中,变化出了更多新的口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玉米制作爆米花的方法:“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子,*白色。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状。”
老式爆米花机
似乎中国每个街道的岔路口都曾有过一个嘣爆米花大爷的身影。手摇式爆米花机是源自中国劳动人民的黑科技,学名叫气流膨化机。爆米花的那一生“嘭”的巨响,是多少中国人孩时有趣的记忆。特别是童年对那一套爆米花机器非常的好奇,老式火炉、葫芦形压力锅、麻袋等。每当爆米花机器“嘭”的一生,瞬间升腾起一阵白烟、浓浓的香味四溢开来,这时一锅爆米花就出炉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用传统方式制作爆米花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老式爆米花机器也很难买到。老式爆米花机“嘭”的冲击声,即将成为“遥远”的民间记忆。
爆米花的发明更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它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膨化食品。这种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和口的食品变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膨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