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萧翼赚兰亭”是一则流传了数百年、难辨虚实的故事。要说清这个故事,就不能不先提到王羲之与书法作品《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与朋友们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溪畔曲水流觞。王羲之酒酣时挥毫泼墨,为朋友们的诗作书就了一篇序文,这就是赫赫有名《兰亭序》。此篇文句优美,感情细腻,书法恣意纵横,文中出现的二十个“之”字,各具特征,无一雷同,被誉为王羲之平生最好的手迹。王羲之自己也认为此篇所达到的境界,是不可能再逾越的。王羲之辞世后,家人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隋末唐初传到七世孙手中。这位七世孙出家为僧,在永欣寺修行,称智永禅师(也是著名书法家)。
智永将《兰亭序》传给弟子辩才。其时已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统天下的时候。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极为珍赏,为了得到《兰亭序》,曾数次下诏重金悬赏求索,然而毫无结果。后来获悉《兰亭序》在会稽某寺辩才和尚的手里,遂“请辩才到长安,而辩才却推说不知”,将李世民搪塞了过去。在此情况下,监察御史萧翼自请去会稽智取《兰亭序》。萧冀到了会稽后,在辩才所在的寺院住了下来,设法取得辩才的信任,还不时与辩才讨论王羲之的书法。辩才不知是计,就将珍藏多年的《兰亭序》拿了出来。萧翼于是取出圣旨。辩才大惊,但悔之已晚,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墨宝被带走。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爱不释手,去世前,嘱以将此墨宝陪葬。千古绝世的王羲之佳作真迹从此从人世间消失了。
后人所见《兰亭序》多为唐以后的摹本,其中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摹本神龙本《兰亭序》为最佳。“萧翼赚兰亭”故事最早见于唐何延之的《兰亭记》。此后,萧翼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人,不但屡屡为史料提及,还成了不同时代画家笔下的人物。如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冀赚兰亭图》、北宋巨然的《僧巨然萧翼赚兰亭图》、近代*节题《萧冀赚兰亭图》等等,均以萧翼为图中主角。可见“萧翼赚兰亭”已成为传统绘画中一个题材。在众多画作中,最负盛名的当推传为阎立本所画的一幅。此卷为绢本设色,纵27.4厘米,横64.7厘米。据宋人吴说记载,此图为“写人物一轴,凡五辈,唐右丞相阎立本笔。一书生状者,唐太宗朝西台御史萧翼也,一老僧状者,智永嫡孙会稽比丘,辩才也。……图江南内库所藏……太宗皇帝(此指宋太宗)初定江南,以兵部外郎杨克逊知州,时江南内府物封识如故,克逊不.敢启封,具以闻,太宗悉以赐之(见吴说《跋阎立本画兰亭》)”。
吴说提到的江南内库就是南唐内府,可见此图曾经南唐内府收藏,并在北宋初年为兵部外郎杨克逊得到,几经转手后又于绍兴元年七月被吴说购得,为此他在画上题跋,讲述画的来源、流传经过。可惜数百年后的今天,吴说的跋文已经不见了。由宋到明,图卷又几次转手,其流传经过从画末文徵明的拖尾中可以了解。文徵明还明确表态,认为此卷是阎立本的真迹。清初,画人内府;末帝溥仪出宫时,画被携出皇宫,后带往东北。建国后,此画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画出自阎氏之手么?历代鉴藏家对传为出自阎立本之手的这幅画倍加珍惜,给予很高评价。但在当代,此画属于什么时代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杨仁恺先生在赞扬“画中人物辩才和尚御史萧翼及随侍,当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揭开的瞬间,神情心理的变化,被作者摄人画笔,刻画人微,精妙无比,造型手法竟臻此肖妙,非名家手笔不能达到”的同时明确表示:通过与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卷》相比较,此画作者应该是五代时人。
在同意此画并非阎氏作品的前提下,关于画作的时代,看法也不尽一致,如认为作于唐代、五代、宋代等等,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画表现了什么内容?以往人们认为,此图描绘的是萧翼初见辩才时的情景,图中坐在原木大椅中,身穿便服,手执拂尘,打着手势说话的是辩才和尚,与其相对而坐,乌冠白袍,双手笼在袖子中作揖请状的是萧翼,而两人身旁身披袈裟,默然而立的是侍僧,辩才身后的两个人是烹茶、奉盏的小侍童。似乎从来就没有人对画的内容有过怀疑。年,郭沫若先生根据考古新发现的两晋书法材料,发表了题为《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从而掀起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的大讨论。辩论展开不久,很多学者多方搜寻资料,为“兰亭序非王羲之书作,而是隋朝僧侣书家智永禅师的伪托”的观点提供佐证。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就成了一个新证据。
他们或否认此图出自阎立本之手,或否认图的内容不是萧翼赚兰亭,以此进一步说明《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书。如史树清先生作《从〈萧翼赚兰亭图>谈到<兰亭序>的伪作问题》(见《文物》年12期)一文,认为:此阎立本《萧翼嫌兰亭图》卷“从图的人物上说,全图共五人,二主三从,一僧挥麈踞禅榻坐,与客对话,而侍僧在侧,二执事者作拨炉煮酒状。据何延之说萧翼‘微服至洛潭,随商船至越,*衫宽袖,得山东书生之体’。既是书生,而且是一个老书生,与辩才对话,似不宜末坐。从图中看,僧手执麈尾似在讲谈,而书生则拳拳服膺,如有所得,最奇的是一侧侍僧端坐,形成三人对话的局面,如系萧翼赚《兰亭》故事,断无三人对坐之理”。“萧翼骗取《兰亭》,与辩才谈话,决不会容第三者在场。而此图作三人对话,尚有二人煮酒,且画面更未见到任何书卷,主题显与事实不符”。
除此以外,史先生还通过对图中禅榻、麈尾、水注等形制以及书生幞头、火炉形状等实物分析,近一步否认此画为阎立本所为,并最终得出结论:“这卷既不是阎立本画的,更不是萧翼赚兰亭故事,而是后人对《兰亭》迷信,给它戴上了阎立本‘萧翼赚兰亭’的帽子。”结论一出,有更多人对画的内容进行分析,有人说,此图所反映的左、右两段内容在情节上不够紧凑,不是“萧翼赚兰亭”,应该是“陆羽烹茶图”和另一个典故。此卷是否阎立本所绘,是否是绘的“萧翼赚兰亭”都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不同观点的人们引经据典加以论证,但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有一点人们能够达成共识,这就是:无论出自何人之手,是否是“萧翼赚兰亭”,此卷都是我国古书画的优秀作品,堪称国宝级文物。
我是“自己的信誉”,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