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介绍过不少曾经一度繁荣,但是因城市发展渐渐衰落的老街。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一处曾经衰落,但是经过修缮开放又再度重妆归来的老街。从这条老街的身上,我们也依稀能看到关于城市老街保护的更多可能性。
从“青村”到“青溪”
青溪老街,位于奉贤青村镇,南至镇南路,北至南奉公路。它的前身是青村老街,现存1.3公里,市河两岸保留着上海南部郊区典型的乡土建筑群,已列入上海44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
在未得到开发之前,青村老街已是底蕴深厚之地;老街隋末唐初成陆,宋代成村;繁盛于明清。尤其是清中后期的青村一派繁荣,市河上舟楫如云,老街上商铺鳞次栉比。数据显示,青村目前保留有甲等一般历史建筑间,乙等一般历史建筑间,其中明、清、民国时期乡土建筑平方米。至今还呈现着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风韵。
重妆归来,烟火气仍在
经过一系列的修旧如旧后,青村老街化身青溪老街,原本破旧的街道被整装一新。沿河两岸的民居黛瓦白墙,整个老街街道铺满了青石板。虽然没有雕梁画栋的奢华,但那古朴清新的水乡气息却扑面而来。尽管留存下来的古迹并不多,但是青溪老街没有太多商业化,游客也不算多。
难得的是,老街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将原住民悉数迁走,整个老街空间的只有15%作为商业旅游开发用地,仍有多位原住民居住在老街上。工作人员这样介绍青溪:“老街上的每扇门、每扇窗下,都有生活。没有一处是空关的。”每到傍晚,还能看到街上居民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真实生动的烟火气,正是青溪老街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青溪古迹:古桥飞虹,庭院深深
从去年五一开街以来,对于这条“全新的老街”,也有不少质疑之声。吐槽最多的便是这里完全是新建的商业街,没有古韵。其实,整个青溪老街虽然观感簇新,古迹留存不多,但也并非无处可寻。最明显的,便是组成水乡小桥流水的那些古桥。
青溪老街至今保留着6座明清时期的古桥。比如康熙年间的南虹桥,迁移到青溪老街的明代继芳桥(奉贤区石拱桥之冠,雕刻精美)等等。只要有心留意,它们就在身边。
青溪不少老宅,也经历了修缮。清举人杨昆所建的杨高镜宅,是具有南方民居特色和徽式建筑的二层楼房建筑群。修缮前还留有原始的檐门头、马头墙和观音兜,老宅为奉贤区级文保单位。修缮后,特殊时期被破坏的马头墙蝙蝠浮雕被复原,寓意“纳福迎祥”。原来高墙大院的气派,又回归了。
再比如青溪闻名遐迩的张弼一家留下的海秀坊。史料记载,明嘉靖皇帝为表彰张弼父子,在青溪镇上立“海秀”牌坊。牌坊本为四柱三门形制,但由于过去保护不力,现在只剩东侧门;残垣上可见精美绝伦的“海兽波涛纹”。海秀坊已列入奉贤不可移动文物,数百年如一日地讲述着张弼一族与青溪老街的光辉往昔。
旧迹复原,老街新生
除了留存古迹的修缮,青溪老街还复原了两处曾经存在,但因为各种原因又消逝的老建筑。其中之一为望海楼,意登高可望江河大海,为昔日老街最高的建筑;根据历史资料复建的望海楼依旧气派恢弘,是老街的地标建筑,内部是一处公共展览空间。
南园也是新增的一座建筑,原为明代毁于倭患的一栋江南宅院。因此在青溪老街大家只闻其名,不知其貌。这次复建,过去青溪老一辈们口口相传的那座气派精致的南园,终于有了具体的样子。这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园林,也成了游客们来青溪老街的必打卡之处。
拒绝“千镇一面”
漫步青溪老街,会发现这里不似寻常古镇那样满是臭豆腐、酸辣粉的摊位。虽有为数不多的商业,但都走精致特色路线。精品咖啡、书吧、文艺邮局、文创杂物、晒布场、米行等,让人逛起来也没有千篇一律的厌倦感。咖啡之外,这里也能品尝到不少本土小吃,火炉烧饼、海棠糕、重阳糕、生煎等,其中还有老街未开发时就在此经营的20年老店。
如今的青溪老街仍有不少老宅,还在等待后续的修缮。也就是说整个青溪老街的开发,仍有不少空间可为。在上海,开街一年多的青溪老街知名度仍然有限;如果疫情之后,你也想找一处远离喧嚣的雅致之地走走,不如来青溪老街,品味这桩老街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