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是对夏季天气酷热的城市的调侃式称呼。
最早出现“火炉”城市说法,是在民国时期。当时媒体有“三大火炉”之说,指重庆、武汉和南京。
第一版“四大火炉”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四大火炉”之说。
“四大火炉”有几个版本的城市组合。
第一种组合是武汉、南京、重庆、南昌,第二种组合是武汉、南京、重庆、长沙。
最终,人教版教材则采用第一种组合,编入地理教科书,一锤定音。
于是,武汉、南京、重庆、南昌便成为鼎鼎有名的“四大火炉”,流传很广。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三大火炉”还是“四大火炉”,都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城市。
年版“火炉”城市
“火炉”城市只是民间流传的说法,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更缺乏气象统计依据。而主要靠人们的直观感受和口头传播,约定俗成。
年,中国气象频道官方微博“
中国气象”,发布了新的“火炉”城市榜单。这个榜单在研究了中国年到年这三十年的气象资料基础上推出。
这次评估“火炉”城市的标准,主要是出现5℃以上高温日数。
结果显示,高温日数总数靠前的十个主要城市为:福州、重庆、杭州、海口、长沙、南昌、武汉、南宁、西安、广州。
从而,福州、重庆、杭州、海口成为新的“四大火炉”。
福州以十年75个高温天数,名列榜首,第一次成为“炉王”城市。
而武汉、南京、南昌从传统的“四大火炉”榜单退出,南京甚至没进入前十名。
对此,气象部门解释道:研究资料表明,近三十年来,相比其它地区尤其江南、华南一带的城市,长江流域城市的气温增长速度明显变缓。
但是,有业内人士质疑,仅用高温天数代表“火炉”城市欠妥,还要考虑温度、湿度、风速、高温时长、夜间温度等因素,尤其“体感温度”是人们最能体会到的。
年版“火炉”城市
年7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次向公众权威公布了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情况。
这次通过综合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气象资料,结果显示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是: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
也即重庆、福州、杭州、南昌成为新的“四大火炉”。
年版的“四大火炉”之一海口市被排在前十名之外,被老牌“火炉”南昌替代,重庆、福州、杭州蝉联“四大火炉”。
这次的榜单,考虑了更多的气象指数,包括炎热指数(一种主要考虑气温和相对湿度对人体舒适状况综合影响的指数)、高温日数、连续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
也即评估因素更加全面、科学、客观。
我国“炉王”其实在*吐鲁番
其实,我国的“炉王”也即气温最高的地方,不在上述任何一个城市,而在*的吐鲁番。
吐鲁番盆地的北缘有个火焰山。对的,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发生地。
这里山体呈赤褐色,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
《山海经》中称它为“炎火之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也称赤石山、火山。
这里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加之光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红日当空,地表最高温度高89℃,
在沙窝里可以烤熟鸡蛋。
再如吐鲁番市的艾丁湖,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这里夏季曾多次观测到超过50℃的最高气温记录,是我国的“热极”。
但是这里温差很大,而且不是大城市,因而就未被列入“四大火炉”榜单。
“四大火炉”城市为何不断有变迁
近百年来,我国的“火炉”城市榜单不断在变化。
民国时期的“火炉”城市说法,其实本意是指“长江流域三大火炉”,即重庆、武汉和南京。
这几个地方是当时的重点城市,知名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