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区及国际有不同的文化和取暖方式,北方取暖靠暖气,南方取暖全靠抖,那在隔壁的霓虹国日本取暖靠什么呢?
北方的冬天那是真的很冷,毋庸置疑,零下十几度至零下几十度不等,但是要在室内的话,因为有暖气,室内应该是要把“零下”两个字去掉的温度,在家喝冰啤酒、吃冰棍、光膀子应该说是常规操作。
而在南方,零下一度意味着,在室内要穿羽绒服,手暴露时间长点就会僵住,常规操作是将手放在屁股下或胳肢窝里“化冻”,然而开空调又会太燥导致流鼻血,开电热器又会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
在隔壁的霓虹国也有他们的过冬神器——被炉
我们在日剧日影或者动漫中都经常能够看到它的身影,叫做“被炉”也有称为“暖炉”的,日语写做“炬燵(こたつ)”,这种过冬神器早在近八百年前的室町时代就已经被日本人所广泛采用了,今天我就来给各位介绍一下日本的“被炉文化”。
什么是被炉?
看过了太多的取暖设备,比如暖气片、空调、地暖等,但是在中国唯独没怎么见过“被炉”,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先来看张图片,帮你联想一下。
在日本冬天的室内就压根看不到他们的“下半身”,虽说被炉暖和,但也不至于下半身都长在“被炉”里吧?
虽然类似日本人在冬天泡露天温泉,但是“贪热”也不好,毕竟被炉里也没有黑洞啥的吧?
被炉是日本冬天独有的生活用品,专门温暖下半身的,将炭火或电器等热源固定在桌下,为了囤住热气,在木架的上面盖上一条被子。这个就是日本的被炉。
日本的被炉文化,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室町时代。现在的被炉,桌子背面通常就是安置了一个小电热器,插上电就能发热,四周被被子捂着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供暖还是很给力的。
很多喵星人都喜欢进去。
因此,你也可以简单粗暴地把日本的被炉理解为“电动发热器+被子+桌子”的组合。
然而很早以前旧式的被炉与现在的不太一样,一开始就是在刚灭掉的火炉上盖上布。
到了明治时代(-),逐渐发展出了旧式被炉,在桌下有个约数十公分深的坑,取暖的时候可以把脚可以伸进去,不用盘膝而坐。
并且这个时候基本是用木炭、蜂窝煤或煤球发热的,危险系数太高,那时日本因此丧生的小孩也不在少数。
现代都能发生自家猫靠暖炉太近把胡须给烫卷了的“事故”,更别说以前木炭被炉呢。
到了大正时代(-),日本开始出现了用电的被炉,但当时的销售状况并不好,直到二战结束后,放置炭火的被炉,才逐渐被靠电暖发热的被炉所取代。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红外线发热的新式被炉也陆续受到日本家庭的欢迎,成为主流。
而人类的智慧因懒惰促进生产力,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被炉......比如下面这个带软垫沙发的被炉,恕我直言这就是一张完美的床,有了它还在乎什么世界。
还有被炉之进阶版——穿在身上的被炉。在被炉的被子上做出袖子和帽子,中间缝着拉链,把自己套进去,就彻底和被炉连为一体了。
这个时候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把所有要用到的东西都放到自己方圆几厘米伸手可及的地方!然后就能跟自己亲爱的被炉长相厮守了。
在暖烘烘的被炉待久了,自然会很干燥,需要补充水分。而这时,被炉的好搭档橘子就派上用场了。不夸张地说,冬季日本家庭室内最常见的景象,就是被炉加橘子了,日本人坐在被炉里的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橘子。被炉与橘子是日本和式住宅的产物,也是冬季日本家庭的象征物品。
那为什么是橘子呢?
首先橘子的成分很关键。橘子富含维生素C,在感冒多发的冬季用食疗预防再合适不过了。而橘子里同样含量惊人的β-胡萝卜素,则对预防冬季皮肤的起皮和皴裂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里面的柠檬酸,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
再来,干什么都在被炉周边,其内部空间又相对密封,这样很容易积攒异味。因此,日本人喜欢将吃完橘子的皮放在网状的小袋子中,做成芳香袋放进被炉,隔一段时间换一下,就会好很多。
现在不光家里用,日本还有一些小饭店、电影院甚至是列车等公共场所,冬天一来也用被炉,再配上抱枕和软垫,暖和有氛围。
被炉是日本和式住宅的产物,随着空调以及新式房屋构型在日本出现以后,日本年轻人其实已经逐渐开始用空调制热来代替被炉。虽然被炉的效果好,又比空调省钱,在日本依然有一定比例的存量,但这种东西也渐渐地变成了传统和老家的东西,出场率在慢慢降低。
文化赋予的被炉另一种含义,就跟提到北方冬天的炕,有一种阖家的温馨感一样,这种一家人或一群朋友围着被炉坐一起的感觉,所承载的是有关“团圆”的另一层意义。
而在这个只能靠体热和毅力来度过的季节里,被炉可以提供一段时间的能量,让人死撑到下一个春天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