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现在已经立了春,但是寒潮还是一波接着一波的来了,不过幸好我们有羽绒服抵御寒冷,还有空调等制暖系统,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在什么都没有的古代,古人们又是怎样来抵御严寒的呢?
可能大家都在影视剧中见到过也着有钱人家,冬天里大家围在一起取暖话家常好不自在。实际上,大多电视剧中都是这一种取暖方式,翻来覆去到没有太多的变化。可是真要讨论起来,古代人的取暖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是非常精彩的。
在什么都不太发达的古代,最开始的取暖方式当然是原始的炭火取暖了。并且在周口店遗址内发现了原始社会中原始人使用火的遗迹,这也说明了在原始社会,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用火烧来保暖的原始方法。
之后,陶器开始出现。人们便开始制作成炉子,把最后烧完之后的火种放在里面,来保存火种,以方便下次接着使用。而这种用来储存火种的工具,再后来也变成了暖炉的雏形。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原始人的取暖方式,那么在往后的文明时代中,大家又是怎样来取暖,度过寒冷的冬季呢?其实也很简单:
人们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有一种材料,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经过处理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固体的燃烧材料,而这种固体不仅燃烧时间更加长了,保存起来也更加方便了,这就是后来的木炭。
在唐朝以前,人们大多都是使用木炭取暖,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中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木炭的原材料比较好找。在古代社会更是随处可见,取材比较方便。木头经过不完全燃烧后可以产生木炭,不仅在燃烧的时候可以取暖,过后还可以得到木炭,这种方式是方便快捷的。
第二个原因是,木炭不仅使用时间长还便以储存。一般情况下,只要保持环境的干燥,木炭的保质期在几年以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第三个原因在于,木炭可以燃烧很长时间。据现在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个糟糕的木炭如果不加以干预,它的燃烧事件可以达到两个小时以上,这在古代那个不大胆的年代里使用寿命已经是非常长的了。如果几块木炭一起燃烧的话,有可能燃烧时间会更长。
也因此,木炭具有以上三天条优点,这也成为在唐朝以前,人们对木炭使用较广的原因。它的经济实惠,方便,的确是深得古人的心。
那么具体的使用方法就是放在火盆里燃烧,当然如果在野外的话可以直接放在地上生活,这一点我们在许多关于古代的电视剧中就可以看到。
那么在使用工具上来说,在那个普遍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他们大多是使用以圆盆形居多。炉的样式也是非常多的,但是以“圆”而方便。
当然还有一种长方形制造的炉子。这种炉子还是出乎大家的想象的,因为很类似我们现代烧烤用的盘子,但是古代*不会用这种来制作食物,而是用它来装炭火,来保证度过寒冷的冬季。在往后的话,取暖方式也就变得丰富起来了,其中也有赖与铁的使用。
战国时期,铁器得到了推广运用,广泛运用于生产劳动业。当然,在取暖方面,铁器也不能甘拜下风。
比如当时在汉墓中出土的铁炉就引起过不小的轰动,作为现代人,我们了解古人是怎样生活的也只能从这些文物的点滴中开始了解。我们也从这个出土的铁炉中窥探一些古人生活的样貌。
从炉子的造型中,专家们也发现了奇怪的一点,比如说我们现代的排烟管道都是朝上的,而这个炉子的排烟管道是朝下的,这也就引起了史学家们的好奇心。经过后来的大量查阅资料以及研究发现,这种其实是“地暖”。
这种炉子的设计其实非常巧妙,在他的排烟口处其实还要连接一根管子,这根管子直接从市内到室外,最终排出烟尘。由于大多数汉代人都是直接席地而坐,因此在这个排烟过程中也形成了暖气。看到这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这种设计其实与现代地暖的设计理念不相上下,只不过是当时的技术限制,没有下限的成熟。
或许我们也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地暖也是受到了古代人的启发。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我们现代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了现代人集体供暖的现代设施。
后来发展到唐朝,便出现了手炉。就是贵人们捧在手上的暖炉,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暖宝宝”。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关于里面放的什么材料,就是放些还有余温的灶灰。大多是椭圆形,这种技术也延续到了明清时期。有人可能会有所疑惑,难道到冬天大家都捧着手炉取暖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当时在室内大家还是以火炉取暖为主。到了明朝仍是使用柴炭装进火炉取暖,不过明代的火炉造型就非常精美了。清朝时期,还是保持着前朝得取暖方法,但同时也发明了另外一种取暖方式,在紫禁城下挖一个火道,然后连接各个主屋炕下,人们做到炕上就会感觉到温暖。
这种方式的取暖效果可以说是非常舒服的,但是也仅限于有钱的皇族才有资格使用。普通人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
总的来说,古代人的取暖方式变化并不是太大,主要也是工具上的变化比较多。而取暖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不同于我们现代取暖方式的多样化,他们大多是依靠炭火取暖。
古代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是懂的生活的古人便在工具上玩起游戏了花样。在各种工具的设计上更是让我们现代人叹为观止。
最后,虽然我们拥有了如此多的取暖工具,但是也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