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自创立以来,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道门真人。这些人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的一些人还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很多历史上的道教名人,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可由于世俗偏见,正统的历史记录绝口不提他们的道教背景;或者为他们的其它才能所掩盖,很多人竟不知道这些名人是道教徒。本文尝试介绍其中几位,以见一斑。
书圣王羲之是道教徒。道教在东晋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世代信奉道教的大家族。王羲之出身的瑯邪王氏便是世代信奉五斗米道。王羲之年轻时便有道家气,东晋*队总司令到他们家选择女婿的时候,他的堂兄弟们很紧张,希望能够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完全没放在心上,衣服扣子都没系好,整个人很放松地躺在大躺椅上。结果被选为东床快婿的恰恰是王羲之。这便是道家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王羲之后来也书写过《道德经》、《*庭经》等道教经典。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同样是著名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也虔诚地信奉道教。王献之先是娶了自己的表姐,两人感情非常好。可是后来王献之被皇帝相中,非得让他娶公主。王献之没法子,只好与自己的表姐离婚,按皇帝的命令娶了公主。王献之临终之前,按照五斗米道的规定,需要自己说明一生所犯的过错。类似于基督教临终前的忏悔,以洗涤灵*。王献之呢喃着说,“其它应该没有,就只记得当年与表姐离婚。”
不仅书圣是道教徒,其实诗仙李白也是道士。李白字太白,这是由于母亲梦见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了他,才取的名字。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李白和道教生来便有不解之缘。李白到了长安,和贺知章等人来往甚密。贺知章一见之下,被李白的风采所折服,大呼李白为“谪仙人”。李白遂被认为是太白金星下凡。贺知章是一位正式的道士,李白到长安便与贺知章这些道士们交往,可谓气味相投。
李白李白能够到长安,也是道士的推荐。唐朝时科举考试刚具雏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人都是通过找关系、走后门才顺利走上仕途。李白在江湖游历,被道士吴筠所欣赏,于是将其推荐给了唐玄宗。李白的性格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其实内心里可能是“自称爷是酒中仙”。这种个性自然无法在朝堂呆得长久,很快便被“赐金还山”,不得不再一次游历江湖。后来在天台山遇到茅山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正式受箓成为茅山道士。
“元四家”之一的*公望,是全真教的道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正是*公望为了全真教的师弟无用师郑樗所绘,花费整整七年时间。在清朝顺治帝时期,这幅画流落到吴洪裕之手。在吴洪裕临死之际,非要烧掉《富春山居图》给自己殉葬。家人也拗不过,都已经把这件国宝扔进了火炉。他的侄儿实在不忍心艺术瑰宝付之一炬,硬是把画从火炉中抢救出来。只是画的中间已经被烧坏了,从此画作一分为二。前半卷称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称为“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
富春山居图解放前还有一个著名的音乐家瞎子阿炳,也是道士。阿炳原名华彦钧,是无锡洞虚宫正一道道士。从小受到严格的音乐训练,精通二胡、笛子、琵琶等民族器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时局动荡,道观难以维持,阿炳无奈变卖道产。后来由于双目失明,穷困潦倒,只好流浪卖艺。阿炳将民间音乐素材和道教音乐结合起来,创作编写了《二泉映月》、《听松》等名曲。
以上介绍的几个人,在书法、诗歌创作、绘画、音乐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人的作品被我们所熟知,他们很多的故事传闻也被人所津津乐道。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名人都是道教徒。道教给了他们很多创作灵感和文化滋养,也使他们的心静更平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道教教给人的东西,可以让人更好的与这个世界相处;也让人更好地与自己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