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扬之水先生的这一部《中国古代金银首饰》,早在当初于其中求证《红楼梦》里平儿的虾须镯时就想要写一篇“荐书文”了——
其妙处在于:当你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到“虾须镯”为何物、价值几何、时代背景后,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平儿当时的息事宁人那么周全,她对宝玉等人的体谅实在太善良了。
因史而识物,由物渐知史,这也是扬之水先生研究“物色”的一重深意。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扬之水著故宫出版社出版豆瓣评分:9.2《中国古代金银首饰》,扬之水先生潜心研究十余年所著。不同于一般图典,本书结合历史文化、诗歌小说笔记等文学作品、多年详细研究考据对中国古代金银首饰进行专述。全书共计约35万字、图片余幅。
包括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上下)、明类型与样式(上下)、题材举例、清、纹样设计、制作工艺10章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名物研究。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
著有《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古诗文名物新证》,《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三卷),《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物色:金瓶梅读“物”记》等。
说起来,当年《如懿传》的口碑虽褒贬不一,但随着剧情发展,尤其涉及如懿和乾隆的情感线时,常有可圈点之处,除却情节巧妙外,还因懂得“物以表情”的缘故,如七夕节,乾隆送如懿的一枚玫瑰珠花簪的桥段。
欲谙其情,先明其物——扬之水先生的《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中,载了一类“象生”,即仿效花鸟鱼虫之形的一种簪钗,在清代非常多见。此处这支玫瑰花簪,便是一件“象生”花簪。
这枚玫瑰象生簪形制精巧,主体是由米粒珍珠编串而出的一朵含苞欲放的白玫瑰,辅以累丝缠金做托、帝王翡翠做叶,即借其色又显其贵。
扬之水先生书中言:“与明代流行的金镶玉金镶宝不同,清代更喜欢用米珠、珊瑚米珠、或金银点翠为草虫造型”——可见此珠花的确是清时兴起的新鲜款式,由此,乾隆当时“玫瑰是你独有,象征着你与朕的情分不同”之言便更显出几分诚恳。
因了解此枚玫瑰象生簪,故而又有很多未曾表现的情节可信由想象:
扬之水先生在书中曾引清人词“鬓影蝉轻,眉痕翠凝。天作就、爱花心性。一枝斜插,与乌云相并。添妩媚、信手簪来偏称”,用以描绘《仕女簪花图》中情境,以此情渡彼心:
信物在手而厮人已变,帝后离心的日日夜夜中,如懿每每摩挲起旧日情物,再无“信手簪来偏称”的甜蜜轻松——那种由心而生之悲也便显得尤为清凛。
无独有偶,这种“象生簪”在剧中另一次浓墨重彩的点染,是柔弱的海兰为拯救困居冷宫的好友如懿,一改平日简素,扮以靓装美饰,巧施绣功吸引皇帝宠爱——她选的一组簪钗中,有两枚点翠玉片象生,与芙蓉石、*玉团花簪构成了一组极具诗意的“蝶恋花”。
不知编剧导演灵感从何而来,扬之水先生在书中倒为了一例蝴蝶簪提及《玲珑塔》中翠娥的娇俏扮相:“髩边有只蝶斜飞”“金凤钗、玉蝴蝶,宝珠璀璨”“奇精小巧珠蝴蝶”……
可见,这“蝶恋花”确系女子装点自己、释放魅力的小心机。
这样的桥段用在海兰身上则尤为惹人怜爱:走投无路的弱女子,为了在残酷的深宫活下去而刻意做出天真烂漫的俏丽打扮。人前灿烂、内心悲怆,那容颜越楚楚,其心内也便越凄凉…
话说回头:所谓“物”,究竟是什么呢?
古人讲“物以载道”,此“道”可囊括万千气象: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道;曹雪芹“木石”“金玉”是道;寻常人一器一饰之平常心意也是道——物可以载一切人的道理、思想、心绪,因它就由人所造、伴人日常。
人不可一日离物:身上衣、口中食、住行琐用无一不是“物”。
因此,物中常寄着人趣,看一个人的居所布置、日用物什就能看出他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正如贾母带读者游大观园所见,潇湘馆之所以竹影幽幽、蘅芜苑之所以一如雪洞、秋爽斋之所以气势宏广,皆出此因。
正如扬之水先生谈其“物色论”:
用名物学建构一个新的叙事系统,此中包含着文学、历史、文物、考古等学科的打通。一面是在社会生活史折射出来的背景下对‘物’的推源溯流;一面是抉发‘物’中折射出来的文心文事……
由此,粗略看来:物,是人的一种“表现相”。一个人就散落分布在她所用、所伴、所喜的物中。而物又偏偏牵出“事”来,令人的格调、品性、质地更得以印证。
《红楼梦》中“虾须镯”何以证明平儿的人格呢?
扬之水先生这部《中国古代金银首饰》清代特色首饰第四节“手饰、项饰与配饰”中的第一部分,开篇就写了这支虾须镯。
它首现于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
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无所不至,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的镯子,三个围着火炉儿,便要先烧三块吃……平儿带镯子时却少了一个,左右前后乱找了一番,踪迹全无.众人都诧异.凤姐儿笑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87版《红楼梦》中温婉柔善的俏平儿,可惜当时经费困难,只用一对细细的镯子代替了虾须镯。
这其中并无对镯子样式的具体描写,接着,便转至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平儿道:“那日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也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幸而二奶奶没有在屋里,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着这支镯子,说是小丫头子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的。我赶着忙接了镯子,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坊家去了。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所以我倒忙叮咛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第二件,老太太,太太听了也生气.三则袭人和你们也不好看。所以我回二奶奶,只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丢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二奶奶也就信了,所以我来告诉你们。你们以后防着他些,别使唤他到别处去。等袭人回来,你们商议着,变个法子打发出去就完了。"
▲87版《红楼梦》中的坠儿,偷走平儿虾须镯者
平儿自己丢了东西,却怕伤了宝玉上下的面子,一心大而化小——此处,这虾须镯的分量实则关系着平儿“重情而轻物”的程度。书中,平儿只轻描淡写地说“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原是二奶奶说的,这叫做`虾须镯,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看似并不特别重,那么,这只镯子的实际价值如何呢?
据扬之水老师的考证,此镯即宋元以来形成传统的二龙戏珠镯,也是明清金银手镯的流行样式。
所谓“虾须”,是指用虾须一样极细的金丝做成的累丝双龙金镯;“那颗珠子”,指的是龙首相对处所含的一颗可以活动的大珍珠。可想,此物何其用才贵重、工艺繁细、价值连城!
当年看及此处,不仅屏气凝神:如此贵重之物,却抵不过心中对他人的体谅之情,由此,对平儿更高看一眼。
▲清虾须镯故宫博物院藏可为平儿所丢镯子做个物证参照
你看,如懿获赠玫瑰簪,平儿情掩虾须镯,这些桥段原本就是在以物述情,若不识得其物又怎能述其情真?
上世纪末,扬之水先生为做名物研究,专门去拜访文物专家王世襄。老爷子将曾师从沈从文修习中国古代服饰史、作《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的孙机介绍给她,二人做师徒论,老师给扬之水先生的第一个“名物新证”的范本,即沈从文通过考证妙玉两只茶杯的名称与内涵揭示书中人物一段命运之范篇,先生一直以此文作为自己物色研究的范本。
红尘滚滚,许许多多人与事早已湮没于时间之皑皑,只有物是可见的、可靠的,然它们又散落于世间各个边角,茫茫天地不可寻觅,幸好,有扬之水先生去搜集、查证、整理、编写,成其一系列“名物考据”,如此部《中国古代金银首饰》——
由此,特此相荐,以诚,以情。
图片来自于网络
撰文:观复采芹人
监制:观复文化